我国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一场天灾,导致死亡人数上亿,怎么回事?
前言
天灾、人祸,不管是哪一样都会给国家、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人祸尚能避免,若是碰上天灾,那真的苦不堪言。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人类的力量又是如此的渺小,老辈常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诚然,我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这又如何?打不倒我的只会让我更加强大,所以有一个词语叫:多难兴邦!

1、 一场大雪的''天启''
提起人祸,你能想到什么?烽火戏诸侯、五胡乱华、八国联军……那么天灾呢?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近现代史里的地震、洪水、雪灾、疫情,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格外的影响深刻。实际上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的天灾,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死亡人数超过2亿,若不是那场天灾,中国人口恐怕早就超过20亿了。
这场天灾就是发生在明末的小冰河时期,天灾并非没有预警,《云南通志》中记载了这么一段话:
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冬十二月,广东雪,时恒阴,寒甚。白昼雪,下如珠,次日复下如鹅毛,历六日至八日乃已,山谷之中峰尽壁立,林皆琼挺,父老俱言,从来未有,此后连岁皆稔。
万历46年的时候广东下来一场大雪,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人们都沉浸在这场大雪会为来年带来一场大丰收的美梦中,却不曾想到,这并非什么''瑞雪'',而是一场''催命雪''。从这场大雪开始全国的气候愈发异常,或许是冥冥中注定,明熹宗年号便是''天启'',朱由检登基之后,怀着一番壮志,打算让此时暮气沉沉的国家重新焕发光彩,连年号都精挑细选,最终决定了''崇祯''。
2、 天灾不断
小冰河时期持续时间很长,跨越两个朝代,明朝灭亡不能不说没有天灾的因素。崇祯帝在位期间,气温持续下降,冬天冷到了极点,无数的贫苦人民在冬天被活活冻死。除了极冷的天气外,还有持续的干旱,这对农业生产是毁天灭地的打击,人们没有衣服御寒,还要忍受饥饿,即使崇祯皇帝殚精竭虑,也无法抵抗天灾带来的祸患。
北方和南方气候不同,南方温暖湿润,可在气温异常寒冷的小冰河时期,南方的河面都覆盖上厚厚的冰层,素来寒冷的北方,情况可想而知。这场天灾除了引发朝代的更迭以外,还造成全国人口锐减。
古代人迷信,认为天灾不断是不是皇帝品行有亏?据史料记载,崇祯元年不断出现旱灾、蝗灾,还有随之而来的瘟疫,崇祯皇帝在位期间下过六道罪己诏,希望上天怜悯他的子民。可是百姓还是颗粒无收,山里的野草连根吃,吃完就啃树皮,树皮没有了,就开始吃观音土。
人们在绝望中死去,堆积的尸首和干燥的环境成了细菌的温床,光是在瘟疫中死去的人数高达千万。在《花村谈往》中遭遇描述了当时的惨状:两人一前一后的骑马,前面的人一回头,发现后面的人已经死了,死前还保持着扬鞭子的姿势;一个官员的仆人因为瘟疫死了,他派人去买棺材,结果派出去的人就死在了棺材铺里。
上有天灾,下有人祸,明朝末年整个朝廷内部已经腐烂不堪,百姓遭受天灾已然叫苦连天,还要忍受朝廷的压迫,这时候不反也是死,反也是死,李自成一呼百应,流民跟随着他一路打到京都。当时的京都是个什么情形呢?曰:''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
3、 小冰河时期
这场低温引发的一系列灾难一直到顺治年间才渐渐好转,粮食的问题也在土豆、玉米等耐低温的农作物来到中国之后发生了改变。其实中国历史上一共经历了四次这样的时期,除了明末清初的这次以外,还有殷商末年、东汉末年以及唐代末年。
天灾引发人祸,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也不计其数,况且这场天灾并不是针对中国,而是整个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影响,只不过在中国的情况更加严重而已。是什么导致了''小冰河时期''的出现呢?科学家研究表示,这一切都与太阳有关,甚至预言了下一次''小冰河时期'';来临的时间。
我国自建国以来也遭受了好几次天灾,每次都万众一心挺过去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就把这些灾难当做上天的考验,相信每度过一次灾难,我国的人民都会更加团结,我们的祖国都会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