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勇处于西岸,太平军可以先退至对面的东岸,但东岸同样地形复杂,亦可能藏有大量伏兵,对于已陷入困境的太平军而言,这种风险更加难以预测和控制。冯云山只能继续倾全力在西岸进行争夺,而江忠源既然已经紧紧咬住了对手,当然也不肯轻易松口,双方连续拉锯了达两个昼夜。
由于前队迟迟无法打开局面,洪秀全遂率后队助阵,江忠源在狮子山上看到太平军的后队旗帜,已准备撤离,就在这个时候,炮子忽然打到了冯云山的船上,冯云山再负重伤。
随着冯云山失去指挥能力,船队大乱,洪秀全不得不下令抛弃所有船只和辎重,全军登上东岸。冯云山被抬到东岸后,很快就因伤重不治而亡,洪秀全当场恸哭,说:“是老天不肯让我平定天下吗?为什么这么快就夺走了我的贤良辅弼?”

永安封王,冯云山虽然仅仅被封为南王,位列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之后,但他实际却是太平天国领导层的核心人物。太平天国起事,酝酿数载,皆冯云山一人之谋,作为领袖的洪秀全对其尤为依赖,平时只要遇到疑难,就一定要问冯云山,而足智多谋的冯云山,也总是能靠一两句话就解决问题,以致于洪秀全几乎寸步都不能离开他。
早在紫荆山区时,冯云山的地位和影响就已无人可及,太平天国的其他领导人,从杨秀清、萧朝贵到韦昌辉、石达开等,都是由他捏合在一起的,也对他衷心拥戴。有研究者认为,如果冯云山不是死于蓑衣渡之役,他完全可以继续辅佐天王,裁制东王,调和各王,后来的天京内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关于冯云山之死,一直以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认为他在进攻全州时就已战死,这一说法近年来已逐渐被研究者所排除。之所以会出现不一样的说法,很大程度上,与江忠源当时不知冯云山已死有关,在事后的报告中,他对此只字未提,相应官书乃至地方县志便也都没有作相应记载。
江忠源提及的,主要是鏖战两昼夜,缴获船只三百余和大量辎重,以及极大地杀伤了太平军精锐。这是事实,蓑衣渡一役,太平军战死数千人,阵亡者多数是原来紫荆山区的拜上帝会众,普遍具有强悍善战和忠心天国的特点,乃太平军不可多得的精锐火种,对太平天国政权而言,如此损失是很难弥补的。
江忠源(4)连载,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