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作为孙权帐下的有力臂膀、文武全才,一生为周瑜成就大业而忙碌不止。孙权对他也是非常的信任,不仅在军事策略上尊重他的意见,还给予了他兵权。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如兄弟,周瑜临终前拉着孙权的手说:一定要除掉这个人!要不然将会酿成大祸。短短十二载,周瑜的遗言便应验,让孙权后悔不已。

曹操得势之时,只有孙权拥有一战之力。曹操作为一名枭雄,很早就发现了刘备的潜力,他认为只有尽早除掉刘备,才能够保障自己一统天下的愿景不被破坏,所以他率军南下,势必要一举歼灭刘备。当时的刘备根本无法抵抗曹操的攻击,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派遣诸葛亮到吴国面见孙权,希望孙权能够出兵帮他渡过难关。
但出兵不是儿戏,结为同盟便要共进退、同生死,周瑜认为就算只靠我们自己,也能够抵抗曹操的兵马,没必要出兵帮助刘备。就这样,诸葛亮与孙权帐下的军师将领开始了一场关乎蜀国存亡的争辩,最终诸葛亮技高一筹,获得了孙权的信任,派遣兵马援助蜀国,开启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作为周瑜的成名之战,那一场大火烧出了吴国将士磅礴的气势,也烧毁了曹操的锐不可当。但周瑜很早就发现了蜀国的不对劲,当初蜀国以部署兵力、共同抗曹为借口,从孙权手里面拿走了荆州的控制权,但在赤壁之战结束之后,却没有丝毫归还的想法。以荆州事件开始,孙权与刘备的结盟关系开始破裂,最终彻底撕开了脸面。
提起来周瑜的死对头,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诸葛亮,虽然周瑜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但在诸葛亮面前还是有些相形见绌,多次的交锋都以失败告终,为后世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俗语。从这个方面来想,周瑜临终前叮嘱孙权一定要除去的人肯定是诸葛亮,他作为刘备的大军师、蜀国的谋士领袖,除掉了他,蜀国就不足为患了。
但当时周瑜想要让孙权除掉的,其实是刘备。虽然诸葛亮聪慧非凡,但他毕竟是一个谋士,同为谋士的周瑜非常了解诸葛亮的为人,只要除掉了刘备,那么蜀国就会不攻而破。
他也很早就看穿了刘备的野心,虽然他的出谋划策不及诸葛亮,但能做出“三顾茅庐”,礼贤下士举动的人,可谓是野心极深;论战力他不如张飞,但却能让张飞为他尽忠效命;他也不及的义薄云天,但却能够将关羽这样的人才收拢进自己的队伍里。当他被身边人的光芒完全遮盖,被别人低估的时候,只有周瑜和曹操发现了刘备的能力。
在经历“虎女焉能嫁犬子”的羞辱后,孙权终于彻底撕开了脸面,与曹操共同发兵攻下了荆州城,斩杀了关羽向蜀国宣战。但当时的蜀国已经拥兵自重,在得知二弟被杀的消息后,刘备在悲痛中发兵反击,而被逼入绝境的东吴也对蜀国发起了反攻,最终的结果是吴国元气大伤,而刘备“白帝城托孤”。
如果孙权早早听取周瑜的建议,趁刘备还没有成长起来之时就将他消灭,也就不会有后面这么多的麻烦事了。但这也是刘备能力的体现,他善于隐藏自己,将自己伪装成能力不足的样子用来迷惑别人,善于藏拙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就是可怜了诸葛亮,因为“三顾”而奔波劳累,最终落得一个累死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