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人的教科书是怎样总结中国历史的?

美国得克萨斯州公立学校的历史教材,总共1266页。其中关于中国的历史占据了重要篇幅,不仅学习法家和道家思想,对儒家文化的学习也是重中之重,占了足足19页的篇幅,比基督教的内容还长。

其第五章第一节《中国的社会与国家》,对古代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作了一次总结。从中或许可以一窥当今美国人对中国的真实态度,以下是教材节选翻译:

美国人的教科书是怎样总结中国历史的?

中国的社会在古代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行为塑造而成。

这一点最明显的莫过于,国家官员巨大的权力和社会声望,而且他们都是男性。

两千多年来,这些在首都和各省以皇帝名义行事的官员,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最顶层精英。

这一阶层起源于早期统治者,努力培养忠于中央国家,而不是忠于自己家庭或家乡的行政人员。比如,像孔子这样的哲学家很早就提出,要根据一个人的功绩或道德来提拔,而不是他的出身或财富。

公元前200年左右,汉朝在中国建立了统治。其统治者要求各省派遣有前途的人来到首都,并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审查和选拔。

第一小节:古代中国的社会精英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选拔官员的系统,演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专业的民事服务系统。

美国人的教科书是怎样总结中国历史的?

公元前124年,皇帝武帝(指汉武帝)建立了一所皇家学院。在那里,有才能的百姓被训练成了学者,并整天学习历史、文学、艺术和数学等科目。当然,重点是学习儒家教义。

到汉朝末年,它招收了大约30000名学生。然后这些学生接受一系列笔试,用以选拔不同级别的官员。

各省的私立学校将更多的有抱负的考生引入这种考试制度,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初。理论上,这一体系对所有男性开放,但实际上。这一体系更青睐那些家庭足够富裕,能够提供多年教育的人。

在首都,与朝廷有联系的家族。也有助于在这一最高精英借此中获得一席之地。尽管如此,农村或地主仍可能会资助一位平民家庭的聪明年轻人接受教育,使他能够进入迷人的官方圈子。

在中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个养猪农场主刻苦读书,最终成为了皇帝的顾问。(笔者表示,我怎么没有听过这个故事,读者们有知道的吗?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

因此,在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考试制度为社会提供了一定的阶级流动性。

在后来的朝代中,这一考试制度变得更加复杂,并成为中华文明的鲜明特征。

(书中附上了白居易的一首诗《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这首诗被翻译成了《After Passing the Examination》,意为“考试合格后”。真是毁经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原诗。别点开图片看英文版,辣眼睛......)

美国人的教科书是怎样总结中国历史的?

第二小节:地主阶级

大多数官员来自富裕家庭,在中国,土地意味着财富。

当秦朝在公元前210年统一中国时,大部分土地由小农持有。但到了公元前一世纪,人口增长、税收和债务的压力,让中国产生了一批大地主。

因为贫困的农民发现,必须将他们的土地卖给更富裕的邻居,否则无法生存。在中国的历史上,大地主兼并土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虽然经常遭到国家的反对,当局会定期分配土地,但都不是很成功。

大地主们往往能够逃税负,从而减少国家收入,增加剩余农民的税收负担。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甚至还可以组建自己的军队,挑战皇帝的权威。

在国家为对抗大地主日益增长的权力,而做出的众多努力中。最引人注目的其中之一便是王莽!

王莽是汉朝的一位高级法院官员,他在公元前8年篡夺了皇帝的王位。

并立即颁布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改革,作为儒家善政的坚定信徒。王莽认为他的改革是要将国家,恢复到以前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小农阶级代表了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他下令将大地主的私人地产收归国有,并分给无地者。

美国人的教科书是怎样总结中国历史的?

向农民家庭发放贷款、限制一个家庭能拥有土地的数量以及结束私人奴隶制度,但这些措施被证明是不可能被实施的。

富裕地主的反对、游牧入侵、干旱、歉收、洪水和饥荒,导致王莽的改革失败,并在公元前23年被暗杀。

因此,拥有土地的大家庭仍然是中国社会的核心特征。

虽然,随着命运之轮的到来。每个家庭的命运都会起起落落,要么变得更加富有,要么让陷入贫困和耻辱。

作为一个阶级,他们既受益于他们的财产所产生的财富,也受益于他们的教育和他们在官方精英层中的身份和威望。

“士绅”一词反映了他们特权的双重来源。在城市和农村都有房子,士绅阶层的成员过着奢侈的生活。

多层的住宅、最精美的丝绸服装、闪闪发光的马车、私人的管弦乐队和高赌注赌博——所有这些都是中国文人阶层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小节:农民

在中国漫长的文明进程中,绝大多数人口都是农民。他们生活在两三代都是穷苦百姓的小家庭中。

有些人拥有足够的土地养家糊口,甚至可以在当地市场上出售一些商品。但更多的人处在几乎无法生存的状态。

自然灾害、国家税负和地主盘剥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极为脆弱。饥荒、洪水、干旱、冰雹和虫害,可能会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造成严重破坏。

美国人的教科书是怎样总结中国历史的?

国家当局要求缴纳税款,要求每年为各种公共项目提供大约一个月的劳动力,并征召年轻人服兵役。

在汉朝,越来越多的穷困农民不得不出卖土地给大地主。然后在他们的庄园里做佃农,佃农

的租金可能高达农作物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

还有一些农民逃走了,前往偏远地区乞讨或者加入强盗团伙。

这些情况会引发周期性的农民起义,这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上从未断过。

第四小节:商人

农民在中国虽然受到压迫和剥削,但在国家的官方意识形态中,他们却是受到尊重和赞扬的。

在士绅眼里,农民是国家坚实的生产骨干。他们在困难面前的辛勤劳动和忍耐值得称赞。

但是,在中华文明的精英眼中,商人不能享有如此良好的声誉。他们被普遍认为是没有生产力,通过出售他人的劳动成果来获得可耻的利润。

商人被刻板地认为是贪婪、奢侈和唯利是图的,与学者绅士们制定的节俭、利他主义和教养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们还被视为一种社会威胁,因为他们的不义之财使其他人变得贫穷,剥夺了国家的收入,并助长了怨恨。

这种观点是国家当局定期控制商人活动的理论基础。早在汉代,商人就被禁止穿丝绸衣服、骑马或携带武器。他们也不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或担任公职。

国家垄断盐业、钢铁业和酒精业等新兴行业,限制了商业机会。后来的朝代有时迫使商人向国家提供大笔贷款。

尽管存在这种歧视,商人们还是相当富有。一些人试图通过购买地产或教育来获得更受人尊敬的精英地位,或让他们的儿子参加科举考试。

许多人与官员都有秘密联系,他们认为这些人很有用,并不反对与商人的商业联系,尽管他们的名声不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