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伯温临终前叫子孙别当官,更不要学帝王术,子孙有听吗?

刘伯温算是古代比较懂得明哲保身的臣子之一了,当初朱元璋询问他杨宪、汪广洋以及胡惟庸谁最适合当丞相之后,刘伯温就明白自己该退休了,于是向朱元璋提出回家养老的请求,可惜朱元璋对他依旧有猜疑,就让他留在南京儿子家养老,这样一来朱元璋就可以随时监督他。

在南京养老了一段时间后,刘伯温身体每况愈下,再三向朱元璋申请回家,朱元璋这才允许刘伯温回到老家,结果回去不久,胡惟庸带着药去看望刘伯温,吃完药后刘伯温就去世了,在临终前,刘伯温告诉子孙千万不要当官,更不要学帝王术,子孙有没有听呢?

刘伯温临终前叫子孙别当官,更不要学帝王术,子孙有听吗?

刘伯温为何要叫子孙别当官

刘伯温与李善长、汤和之类的人有着本质区别,他们是朱元璋创业初期就一直跟随朱元璋的元老,而刘伯温本身是元朝的官员,一直到朱元璋事业有所成就之后,才正式加入到朱元璋的队伍当中。

单纯从这样的人生经历来看,我们就可以明白一点,朱元璋对待刘伯温的态度以及刘伯温所享受的待遇,肯定和李善长等人是不一样的,这也正是朱元璋登基之后封李善长为国公,刘伯温为伯爵的本质原因。

原本特殊的经历就已经决定了太多事情,结果洪武年间,刘伯温又经历了一些惊险的事件,先后多次遭受淮西集团的挤压,他们都想把以刘伯温为代表的勋贵集团铲除,这样一来淮西集团就可以独揽大权了。

朱元璋当时刚刚登基不久,皇权还不够集中,所以也想要借助一些事情来收拾一下淮西集团,尤其是李善长成为丞相并且日渐目中无人之后,朱元璋的这种想法更加强烈了,他想要废除宰相制度,将皇权紧紧握在手中。

刘伯温临终前叫子孙别当官,更不要学帝王术,子孙有听吗?

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朱元璋开始试探性地询问刘伯温:“要是李善长回家养老之后,你觉得杨宪、汪广洋以及胡惟庸谁最适合当丞相呢?”刘伯温讲出三人的缺点,将其一一否决,朱元璋若有所思:“三人都不合适,那让你当丞相怎么样?”

刘伯温被朱元璋的话吓到了,立即以自己能力不足为由拒绝了朱元璋的提议,在询问完刘伯温之后,朱元璋就开始布局如何废除宰相制度了,他先让杨宪当右丞相,结果不行,又让汪广洋当右丞相,还是不行,最后才让胡惟庸当丞相,李善长也回家养老了。

胡惟庸本身就是李善长所推荐的人,和李善长等人关系相当不一般,在他当丞相之后,靠着不错的人脉关系以及自己圆滑世故的处世态度,很快就与所有官员相处融洽,在官场上左右逢源,深得朱元璋信任。

刘伯温看到这里,也就明白朱元璋布下的大局了,他担心自己再不急流勇退,就会陷入危机之中,于是找到朱元璋申请回家养老,当时的朱元璋并不放心刘伯温,就让他留在北南京儿子家中居住,这样至少可以保证自己随时监视着刘伯温的一举一动。

刘伯温就这样留在南京,亲眼目睹了胡惟庸的一举一动,在自己病情逐渐严重之后,刘伯温再次申请回家养老,这次朱元璋终于答应下来,结果在刘伯温回家不久后,朱元璋让胡惟庸带着一副药去看望刘伯温,他吃下这副药就去世了。

刘伯温临终前叫子孙别当官,更不要学帝王术,子孙有听吗?

在临终之前,刘伯温明白了一切,自己已经如此明哲保身,依旧没有躲过皇帝的政治斗争,他不希望子孙后代像自己一样卷入政治斗争中,所以对儿子留下遗言,叫他们以后远离官场,千万不要学习帝王之术,那么刘伯温的儿子有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结局又如何呢?

刘伯温儿子结局

刘伯温有两个儿子,长子名为刘琏,出生于1348年,次子名为刘璟,出生于1350年,在刘伯温去世的时候(1375年),长子刘琏已经27岁,次子刘璟也已经25岁了,在古代而言,两个儿子的年龄都不算小了。

刘伯温专门将他们叫到自己床前,告诉他们以后不要继续当官了,更不要学习帝王的权谋之术,可惜两人当时并没有领悟到刘伯温这些话的真谛,也就没有当成一回事,等到刘伯温去世之后,两人继续在官场摸爬滚打。

长子刘琏在京城当官,因为自己代表的勋贵集团不同,与胡惟庸等人经常产生利益冲突,所以刘琏跟胡惟庸的关系一直都不好,胡惟庸这个人又是心胸狭窄之人,对与自己政见不同的人,必然会展开清除行动。

在胡惟庸的处处针对以及打压下,刘伯温去世不到两年,长子刘琏就已经遭到胡惟庸陷害而去世了,享年29岁,实在可悲可叹,幸亏刘琏还有一个儿子,在这场浩劫中没有受到牵连。

刘伯温临终前叫子孙别当官,更不要学帝王术,子孙有听吗?

刘琏去世后,刘璟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依旧留在朝中做官,他一直都是朱允炆的忠实支持者,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两人就因为下棋而引发不愉快,刘璟与朱棣之间的关系一直不好。

等到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刘璟先后多次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奈何朱允炆对他的建议并没有足够重视,将其分配在李景隆部下,刘璟看清了李景隆的能力,在一次战败后就离开官场回到老家去了。

等到朱棣靖难之役取得成功后,还曾派人去请刘璟出来当官,结果刘璟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不仅不愿意跟随朱棣,还说自己一臣不侍二君,骂朱棣是谋权篡位的乱臣贼子,因此惹怒朱棣,最终被朱棣逼迫致死。

你看,刘伯温也算是一世英名,用自己的生命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果自己两个儿子却压根不愿意相信,最终导致他们又用生命给后人上了一堂课,这下后人总该引起重视了吧?

刘伯温临终前叫子孙别当官,更不要学帝王术,子孙有听吗?

刘伯温后人结局

在刘琏以及刘璟都去世后,刘伯温家族的香火传承重担就交给刘琏长子刘廌了,刘廌继承了刘伯温诚意伯的爵位,可是好景不长,后来因为说错话被皇帝处罚,直接革除爵位,刘家的爵位就此断绝。

经过这些事情后,刘廌终于开始对爷爷当年留下的遗言引起重视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按照爷爷遗言退出官场,回到老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从此以后不管是谁去请他出山,他都坚持原则,再也没有出山当官。

靠着刘廌的坚持,终于留下了刘伯温家族的香火,随着历史不断发展,很多人都渐渐忘记了刘伯温后人的存在,他们因此得以安然无恙生存下去,一直到后来朱祐樘当皇帝之后,才想起刘伯温的后人,从而派人去找来当官。

在朱祐樘的重视下,刘伯温的后人才得以再次出山当官,并且越当越大,后来还获封诚意伯爵位,刘伯温当年的爵位终于得以重现,从此以后,刘伯温后人一直在官场摸爬滚打,再也没有遭受不幸了,诚意伯这个爵位也一直传承到明朝灭亡。

刘伯温临终前叫子孙别当官,更不要学帝王术,子孙有听吗?

结语

刘伯温用自己生命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结果两个儿子却不愿意听从,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幸亏长孙刘廌领悟到了刘伯温遗言的真谛,及时归隐田园,才保住了刘伯温家族的血脉,并且因为此举,才有了后来得到重用的事情,为后人的再次兴盛做了完美铺垫!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