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聊下魏忠贤的求职之路。
上篇文章,我们提到明朝很多老百姓因为穷得吃不饱饭,又没有什么其他路子,所以都跑去当太监。
但太监的岗位竞争太激烈了,朝廷的招聘名额只有1500人,但是前来应聘的人达到了20000人。朝廷只好将指标扩大到4500人,但还是供不应求。也就是说平均4.4个人中,只有一人能被录取。
可是在那个没有更好选择的年代,当太监仍然是很多底层穷苦人民的首选。魏忠贤也是其中之一。但魏忠贤跟其他人相比又很特殊。
因为一般人是在幼年时,在家长做主的情况下净身,而魏忠贤是在22岁,有老婆有孩子的年纪,毅然自阉的。
魏忠贤不甘心在土地上苦熬一辈子,他家里条件差,也知道这辈子靠自己辛苦种地致富是没有可能了。他心想着与其饿一辈子肚子,不如进宫当太监。
就跟命运赌一把吧,反正自己本来就一无所有。万一输了,大不了就身体上受点苦嘛,可万一成功了呢?衣食无忧就不讲了,万一熬个几年,混个领导当当,那回到老家,自己就风光了啊。一家人从此脱离苦海,上升到中产阶级甚至更高的阶层。
他已经在想象着,平时村子里的人都瞧不起自己,突然有一天自己竟然能和皇上说话。他想象着自己穿着华服,骑着骏马,驰骋在老家县城。他想象着自家这间四处漏风的土坯房,变成了青砖瓦舍的大院,越想,他的心里就越激动。
好了,豁出去了!
他拥着家里东拼西凑的钱,进京找了一家私人净身师,净了身。还好,一切顺利。然后在床上休养了一个月。
魏家又把房子卖了,全家人住进了土地庙,让他用这些钱去找关系。可见魏家人为了这份工作也是花了“血本”。
可令人发愁的是,魏忠贤在找关系时,对方嫌他的钱少,不收。
事情到了这一步,魏忠贤已经成了全家的投资,不能半途而废啊。于是他哥哥又卖了点地,送了点钱过来。
这次,对方收了他的钱,但不敢保证他能被录取。继续等,又等了四个月。这四个月,是他最焦灼的日子,每天都做噩梦,身上连一件厚衣服都没有,整天窝在寺庙偏房里不出门。
终于,他等来了好消息。
万历十七年,他赶上了那一年的最后一次挑选。前三所需要一个倒净桶的人。

在所有人候选人中,魏忠贤二十二岁算是最大的,他长得魁梧,身手又灵便,成了那一拨人中唯一的入选者。
消息传来,全家人烧香念佛。这一天,成了魏忠贤和他全家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
他的激动,不次于那个时代一个读书人的高中进士,虽然他只是找到了一份倒马桶的工资,但他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这一天,他开始迎接他的命运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