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30年就是师长,建国后还是师长,授衔时,罗荣桓亲自找他商谈

1955年,新中国举行首次授衔。授衔的参考标准,是参与授衔人员各时期的资历和战功,通常来说,红军时期做过正师级干部,就有机会被授衔上将;抗战初期做过八路军旅职或正团职干部,也有机会授衔上将。

比如大名鼎鼎的陈锡联将军,他红军时期曾任红11师政委,抗战初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团长,55年授衔时,毫无悬念地被授上将军衔。

又比如“旋风司令”韩先楚将军,他红军时期曾任78师师长,抗战初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这两个时期的综合资历略低于上将军衔,但由于后期表现突出,最终被授上将军衔。

他30年就是师长,建国后还是师长,授衔时,罗荣桓亲自找他商谈

然而,在我军高级指挥员中,有这样一位将军,红军时期做过师长,抗战初期是旅参谋长,但55年授衔时,却无缘上将军衔,甚至连中将也不是。

当时,组织上对于他军衔的评定,一度感到为难,负责军衔评定的罗荣桓元帅,还曾亲自与他商谈。那么,这位将军究竟是谁?

他的名字叫刘子奇,湖南浏阳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5岁就开始当织布工人。

在开国将帅中,刘子奇将军的年龄不小,入党时间也比较早,他出生于1900年,比林彪大7岁,比罗荣桓大2岁,1927年入党。

刘子奇的起步线也比较高,1928年从军,时任浏阳游击队区联防队队长、支部书记,不过短短两年时间,1930年就升任浏阳赤卫军第2师师长。

这是刘子奇将军第一次担任师长,当时的他恐怕想不到,师长一职将陪伴自己二十年。

就任师长后,刘子奇配合红军主力两次攻打长沙,第二次攻打失利后,跟随部队转移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这里,刘子奇做了一个十分令人钦佩的决定。

刘子奇出身贫寒,早年没读过多少书,文化水平不高,加入中央红军后,他积极寻求进步,竟主动要求进入红一方面军随营学校深造,由师长转变为一名普通学员。

毕业后,刘子奇被任命为江西独立第5师13团团长兼政委。

然而,没过多久,刘子奇就凭出色的表现,又重新当上了师长。

1933年4月至7月,刘子奇任湘赣军区独立第3师师长。其后,他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和湘赣革命根据地多次反“围剿”作战,于1936年被任命为红六军团18师代师长。

抗战全面爆发后,刘子奇被任命为八路军120师359旅参谋长,当时,他的搭档359旅旅长是开国上将王震。

他30年就是师长,建国后还是师长,授衔时,罗荣桓亲自找他商谈

359旅下辖717团、718团和教导团3个团,团长分别是刘转连、文年生和彭绍辉,55年授衔时,他们的军衔分别是中将、中将和上将。

综合刘子奇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的资历,平心而论,已经完全够得上上将军衔,可如前所说,刘子奇的军衔既不是上将,也不是中将,而仅仅是少将。这究竟是为什么?

与刘子奇解放战争时期的资历有很大关系。

抗战时期,刘子奇的表现相对不是那么出色,解放战争爆发后,他起初只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20旅旅长,直到1948年1月才升任解放军独立第8师师长。

刘子奇此时的资历,其实还不算太吃亏。

然而,1949年,四大野战军横空出世,他当年的搭档早已升任兵团级将领,而他还在师长之位上原地踏步,任四野165师师长。

甚至于,新中国成立后,刘子奇依然是师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刘子奇曾入朝参战,任志愿军140师师长。

1930年就是师长,建国后还是师长,二十年还停留在师长之位上,刘子奇将军真是与师长有缘,这样的案例,全军极其少见。

他30年就是师长,建国后还是师长,授衔时,罗荣桓亲自找他商谈

直到1951年,刘子奇才与师长之位告别,任湖南军区参谋长。55年授衔时,刘子奇正在广东军区副司令员任上。

给刘子奇将军评定军衔,确实是一件难事。如果论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的资历,可以授上将,至少也是中将;但如果论解放战争时期的资历,只能授少将;然而,论当时的职务,可以授少将,甚至中将。

考虑再三,组织上决定授刘子奇少将。但刘子奇毕竟情况特殊,出于尊重,罗荣桓元帅决定咨询一下他的意见。

刘子奇表现得非常通情达理,说自己不能搞特殊,既然组织上决定授少将,那就是少将。就这样,刘子奇最后被授予少将军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