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沈嘉柯说《红楼梦》:滴翠亭事件薛宝钗心理分析

沈嘉柯说《红楼梦》:滴翠亭事件薛宝钗心理分析

“滴翠亭”事件薛宝钗心理分析

作者:沈嘉柯

曹公写薛宝钗的这一段心理描写非常的细腻,信息量巨大。

《红楼梦》这部小说,主要是通过行为故事发展来展现人物特质的,所以很少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其量一两句带过。

偏偏在滴翠亭这个事情当中,彻底展览了一把薛宝钗的内心世界。

书中这样写道:

(小红)说道:“嗳呀!咱们只顾说话,看有人来悄悄在外头听见。不如把这格子都推开了,便是有人见咱们在这里,他们只当我们说顽话呢。若走到跟前,咱们也看的见,就别说了。”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

我们先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

先有了薛宝钗天真的一面展现出来,去扑玩两只玉色大蝴蝶。然后才遇到小红和坠儿一大段的对话。两个丫鬟的对话不怎么见得光,所以很心虚,生怕被人偷听到。就是这么巧,薛宝钗在外面偷听。

小红想要开窗,薛宝钗害怕当面对峙,她的内心世界,这才开始运行。

首先,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要知道,在小说里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滴翠亭事件之后,才有小红的崭露头角,把四五门子奶奶的话说的一清二楚,赢得了王熙凤的赏识青睐。在此之前,小红只不过是贾宝玉房里的二三等丫头,被麝月晴雯们排挤的对象,根本摸不到贾宝玉的人。千辛万苦找空子给贾宝玉端茶,才搭讪说上话。

薛宝钗已经把小红的底细特点摸得明明白白,知道她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东西。有头等,那就有区别判断,就说明薛宝钗研究过了这些丫头们,在心里做了一份排行榜。还有二等刁钻,三等刁钻。

薛宝钗一个女孩,也是个千金小姐,研究贾宝玉房里的大丫鬟不说,连这些三四等丫鬟都琢磨清楚。要做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为自己嫁到贾府当家管家做准备。

其次,薛宝钗怕什么?怕丫鬟小红被偷听了不三不四的对话,狗急跳墙。在当时礼教社会,不顾礼义廉耻的话传出去,小红要被打骂责罚赶出去。是会逼死人的。所以薛宝钗的怕,是合情合理的。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她薛宝钗害怕,难道林黛玉就不怕?

有趣的细节来了,紧接着小说里就写,红玉道:“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

薛宝钗观察小红,小红也在观察薛宝钗。实话实说,大观园里,怡红院内,这些丫鬟们都在看着,到底谁是她们最后的主子。只要她们还在贾宝玉的房间内,她们就是贾宝玉的女人。她们也在判断,琢磨,到底哪个好相处?

在小红眼里,薛宝钗好相处,因为薛宝钗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问摇头三不知。而林黛玉爱刻薄人,取笑调侃人。小红的判断和顾虑完全是对的。在后面的故事里,投鼠忌器宝玉瞒赃,丫头们偷东西,夹带私货,诸如此类,

彩云曾偷了一些东西给赵姨娘,平儿等人怕三姑娘探春生气为难,于是宝玉应承下来。只说是他拿出来一些东西和金钏、彩云开玩笑。平了柳五儿的盗窃冤案。林黛玉在酒席上打趣“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挂误着打盗窃的官司。”就说漏了嘴。

薛宝钗几乎没犯过这样的错,嘴巴牢固的很,保密工作做的好。想跟人说事,也是一对一私下说。

所以,滴翠亭事件,本质上是一个误会。

俗话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真实的人生里,小人和君子没有那么确定的分界线。君子也会有小人的念头,小人偶尔也会有君子的行为。薛宝钗这一次,以小人之心猜测小红的心,结果小红反倒以君子之心看待她。

可想而知,林黛玉在小红心里,就变成了一个捏着她短儿的人。可怜林黛玉压根什么都不知道。小红只会进一步惶恐,林黛玉居然忍住不计较,不刻薄她,更加可怕。最最重要的是,这个事情,完全掐灭了小红对贾宝玉的企图心。

哪个丫鬟心里不明白,林黛玉是贾宝玉最亲密的人。得罪了林黛玉,将来万一林黛玉嫁给贾宝玉,自己没有好果子吃,没有好日子过。就算林黛玉没嫁,这中间在贾宝玉面前批评刻薄两句小红,小红也是吃不了兜着走。何况林黛玉还是贾母的心肝宝贝。

如果说小红找上贾芸,是另谋出路。让坠儿传递手帕子是串通私情,那么接下来在王熙凤面前积极表现,攀高枝,是彻底放弃贾宝玉路线,没有退路。

薛宝钗未必需要小红站队,但实际上,小红因此站到了林黛玉的敌对面。

薛宝钗本来是为了自保,干出栽赃嫁祸这种事,却遇到了小红这面镜子,一下子照出了她的内心。别人当她是识大体,宽厚仁德的君子,她自己也对自己要求做个君子。但是一遇到紧急时刻,薛宝钗立刻牺牲原则,先顾自己,撇清干系。

薛宝钗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甚至她还是个有能力,有学识的人。懂一堆大道理,奉行中庸之道,真要是让她当官,也能为善造福一方。她不会主动作恶,她也不在乎花儿朵儿富丽堂皇,甚至她也不小气,很大方,志存高远。但是,当她自身有危险的时候,她会拉人当垫脚石。她可不是迂腐的君子,钻死胡同的庸人。

最后,薛宝钗和小红在滴翠亭事件里,几乎是照镜子似的“斗法”。很有趣,很妙。

薛宝钗的思索,只在电闪雷鸣之际,小红推窗的时间不过几秒,薛宝钗估计自己来不及躲,所以要使法子“金蝉脱壳”。

小红基于滴翠亭的地理方位,明确预估到很容易泄露隐私,害怕被偷听,所以才提出开窗。果然薛宝钗就在外面偷听。

薛宝钗推断猜测小红的心思,小红也在揣测分析薛宝钗的心思。

然而,薛宝钗看小红刁钻古怪,小红看薛宝钗却是“还倒罢了”。在这一点上,小红显然低估了薛宝钗,薛宝钗并不是罢了算了装糊涂,而是嫁祸他人,彻底撇清。

只要不危及到薛宝钗切身利益,她就是个君子。

换而言之,这世界上有没有完全赤诚天真,不损人,也不利己,完全利他,毫无机心的君子呢?我想是没有的。世界如此繁复,人际往来如此庞杂,那种人也做不成任何事情,心智不成熟,活不过第一集,直接当炮灰了。

薛宝钗是不会损人不利己的。但她是可以损人利己的,也可以损己利人。她每次帮别人,可都是真金白银拿出去的。但她极少吃闷亏,贾宝玉讽刺她杨妃体丰怯热,立刻被她怼回去,她可没有杨妃当皇妃,兄弟杨国忠沾光的。直接讽刺元春入宫当皇妃了,才有贾宝玉这个国舅爷。

偷听这个事在书里也不算什么,薛宝钗偷听,林黛玉也偷听。很多人都偷听。

《红楼梦》小说之伟大,就是写的人都活生生的,有私心,有公义,有慈悲,有奸猾,有深情,也有算计……薛宝钗不是圣人,是个真正的活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