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明灭亡的关键一战——萨尔浒之战

大明朝到了万历时期已经疲态尽显,国力越来越弱,而同时在中国东北由女真建立的大金则如旭日东升一般,气势强盛。公元1619年,明朝与大金的萨尔浒之战后,更加决定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明万历44年,公元1616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努尔哈赤雄图大略,建立大金后,兼并女真各部族,统领辽东,而且积极扩充军队,从事攻打大明的作战准备。

大明灭亡的关键一战——萨尔浒之战

公元1618年4月,努尔哈赤发表“七大恨”,历数明朝对女真的七大罪状,随后便率领两万步骑攻打明军。同月,后金兵临抚顺城下,明守将李永芳畏敌,开城投降。后金掳掠人畜30余万,马9000余匹,战甲7000副。一时间风声鹤唳,边警四起,大明苦心经营的辽东边防体系面临崩溃的危险。

东北有事,明朝皇帝决议毕其功于一役,举大兵征讨。有着“万历三大征”胜利的明朝君臣,对顺利讨灭建州是有着自信的。之所以之前放任不管,一是因为建州表面上还尊奉明朝为宗主国,二是因为明朝财政出现了问题,不想轻启战端,縻费国用。如今,建州越发肆无忌惮,明朝如再不能制,东北将不为明朝所有了。

大明灭亡的关键一战——萨尔浒之战

公元1619年,明朝以杨镐为统帅,分四路进伐后金,分别为山海关总兵杜松、辽东总兵李如柏、开原总兵马林和辽阳总兵刘铤,以杜松的军队为主力。集合了明朝88000多人的精锐部队,加上叶赫部落和朝鲜国的援军,总人数超过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大军,浩浩荡荡,要一举踏平辽东。

后金的八旗兵力共约六万余人,与明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杨镐兵分多路、分进合击的攻击策略原本大有可为。然而到了明军原定的出兵之日,忽然下起大雪,使得明军在天时上失了先机。明军延后出兵,出兵日期却又被努尔哈赤打探得知,努尔哈赤分析敌情,认为明军东、南、北三路道路险远,无法立即到达,于是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

大明灭亡的关键一战——萨尔浒之战

丧失“天时”的明军在“人和”上也出现问题:辽阳总兵刘铤虽然骁勇善战,但与杨镐素有不和,被派往东路,孤军深入;另外,山海关总兵杜松则不依拟定的进攻时日,轻敌冒进,给了努尔哈赤机会。

杜松的军队进至萨尔浒时,努尔哈赤亲率六旗兵进攻杜松主力。黑暗中杜松军点燃火炬以便准确炮击,后金则利用敌军的火光,以暗击明,弓箭齐下。经过激烈的战斗,明朝军队被击溃,杜松在作战中阵亡,西路军全军覆没。

大明灭亡的关键一战——萨尔浒之战

明朝主力部队被歼灭后,努尔哈赤立即率师攻击北路的马林军,马林战败逃回开原。击败马林后,努尔哈赤立即挥兵南下。此时,努尔哈赤遭遇东路刘铤军。刘铤治军严整,而且炮车、火器齐备,装备精良。努尔哈赤没有和他正面交锋,采取诱敌设伏的战略。努尔哈赤派兵卒冒充明军,持着杜松令箭,诈称杜松的西路部队已逼近赫图阿拉,要刘铤速进,与杜松会师攻城。

大明灭亡的关键一战——萨尔浒之战

当时,刘铤不知西路、北路已遭努尔哈赤歼灭,下令轻装急进,结果遭到后金军伏击,刘铤军惨败,刘铤本人阵亡。坐镇沈阳的杨镐看各路明军丧师,急调南路统帅李如柏撤兵。李如柏军在回师途中,遭遇后金哨探所骚扰,军士以为金兵来攻,惊恐逃奔,自相踩踏,死伤千余人。

至此,明朝倾全国之力,筹划近一年多时间的征辽大举,在不到五天的时间里就以惨败告终。88000名官兵伤亡高达45000万余人,文武官吏死者达310人,丢失马、骡、骆驼等驼畜28000匹,损失火器20000余件,大明精锐自此丧失殆尽。

大明灭亡的关键一战——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是明与后金争夺辽东的关键性一战。后金军此战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乘势攻占开原、铁岭,征服了叶赫部,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明朝则一蹶不振,对后金变为消极妥协,直至清兵叩关而入,明朝灭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