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少帅张学良为何终生不被蒋原谅?蒋受伤太深,一生空留遗恨!

导读:西安事变是关乎中国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过程如惊险小说般惊心动魄,留下了许多精彩纷呈的故事。虽然当年那些英雄人物已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我们今天仍能清晰地听到那段历史的的回音。事变中,与各方鼓足劲头明争暗斗、各有所得不同的是,事变对于蒋介石来说始终是他一生的痛,直至生命尽头他仍不能忘怀。

少帅张学良为何终生不被蒋原谅?蒋受伤太深,一生空留遗恨!

来自网络

夜半枪声

1936年12月12凌晨5时半,蒋介石象往常一样在床上做了锻炼(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然后披上衣服开始准备一天要做的工作。就在这时,忽然听到行辕外响起了急促的枪声!

蒋介石心里一惊,便立即命身边的侍卫出去查看是怎么回事视,但是侍卫出去有一会了却没有回来报告。蒋不放心便再叫一名侍卫出去打探情况,但仍然是一去不返,而枪声却更加持续不止!

蒋介石顿时紧张起来,他预感到情况不妙了!

少帅张学良为何终生不被蒋原谅?蒋受伤太深,一生空留遗恨!

张、杨两将军(来自网络)

逃之夭夭

侍卫不返,枪声急促!蒋介石完全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清楚这一切都是冲他而来的,他明白自己正处于一个生死难料的危局之中。蒋不愿坐以待毙,他决定想法办逃之夭夭。

逃生的过程,蒋自己在日记中记得很明了:

……登后山,经飞虹桥至东侧后门,门扃,仓促不得钥,乃越墙而出。此墙离地仅丈许,不难跨越;但墙外下临深沟,昏暗中不觉失足,着地后疼痛不能行。约三分钟后,勉强起行,不数十步,至一小庙,有卫兵守住,扶掖以登。此山东隅并无山径,而西行恐遇叛兵,故仍向东行进,山巅陡绝,攀缘摸索而上……

“离地丈许”的高墙,蒋介石竟认为“不难跨越”;爬上墙之后,又没有细看却纵身跳下深沟!要知道,此时的蒋已经是年过五十的人了,却仍能如此矫捷地越墙攀山,着实让人佩服不已!

但这些,却正说明处于惊吓之中的蒋是多么惊惶失措,急切中为逃生做出了许多鲁葬之举!

少帅张学良为何终生不被蒋原谅?蒋受伤太深,一生空留遗恨!

西安事变(来自网络)

万念俱灰

骊山,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对于蒋介石来说却是一生的伤心之地,慌不择路他在这里被捉住了!严重跌伤了腰腿的蒋介石,在毫无准备的状态下来到了他人生的十字路口。

事变后,在被捉后的前几天里,神州皆是审蒋、杀蒋的呼声。蒋面临着生死难料的命运,经历着人生的大起大落,身心备受煎熬。

蒋深知自己处境的险恶,因而一段时间里万念俱灰,还曾躺在床上欲寻死。并且,他的心理也几近崩溃,他当面大骂张学良受别人指使“行凶”,却又当着周公之面说想念远在苏联儿子……这些话话就如是人生最后的遗言!

但万幸的是,特殊的历史挽留了蒋介石的生命,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与妥协,西安事变落下了帷幕,他最终得以活下来了!

少帅张学良为何终生不被蒋原谅?蒋受伤太深,一生空留遗恨!

周公(来自网络)

永远的痛

但是,西安事变却成了蒋介石一生的遗憾,也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且这种痛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这种痛苦的原因,除身心在西安事变中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屈辱外,在蒋看来更在于事变让他一生的心血变得灰飞烟灭。蒋介石将他终生最为心痛的话语,留在了他的日记上:

此次事变,为我国民革命过程中一大顿挫:八年剿匪之功,预计将于二星期(至多一月内)可竟全功者,竟坐此变几全隳于一旦。

1975年4月5日,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默念着日记中的这句话。就在这天深夜,11时50分,蒋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少帅张学良为何终生不被蒋原谅?蒋受伤太深,一生空留遗恨!

和平解决,民族之幸(来自网络)

结 语

以蒋的视角而言,西安事变之前他和一生之敌已苦斗了漫长的8年,他相信一生追求的伟大的胜利就差最后两个星期的时间了;但就在胜利在望之时,是张、杨发动的西安事变让他最终壮志难酬,空留遗恨!或许,这是蒋一生都无法原谅张学良将军的原因所在吧!对此,你有何评论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