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代为什么流行用“官家”来称呼皇帝,而其他朝代却不流行?

最近,若要问最火的古装电视剧是哪部?我想,无疑就是由王凯、江疏影所主演的以北宋仁宗时期为背景的《清平乐》。而如若一直在追这部剧的,肯定对这么一个画面不陌生,就是在剧中,无论是宦官,还是百官,亦是百姓,称呼仁宗皇帝,皆不是以“天子”或“皇上”来称呼,而是一个让人陌生的称谓,这就是“官家”。

到这里很多人就会问,臣子称呼皇帝不应该是“皇上”、“天子”、亦或是“圣上”吗?怎么会称“官家”呢?这难道是因编剧不懂历史闹出的一个乌龙?答案当然不是。在宋代,“官家”确是被用来称呼宋帝的。

在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历史中,人们最早用来称呼皇帝的称谓就是“天子”,《尚书·洪范》言:“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天子就是天下人的父母,是天下这个大家庭的首领。

而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历代都会出现一些新的称谓来称呼皇帝。西汉,臣子称皇帝“县官”,《史记·绛侯世家》司马贞索隐:“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官》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天子是百县之长,故称“县官”。

东汉,臣子称皇帝“天家”,《独断》:“天家,百官小吏之所称。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故称天家”,天子没有自己的家,这个天下就是他的家,故称“天家”;唐代,臣子称皇帝“宅家”,《资暇集》:“盖以至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不敢斥呼,故曰宅家”,皇帝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故称“宅家”。

宋代为什么流行用“官家”来称呼皇帝,而其他朝代却不流行?

到了宋代,臣子称呼皇帝,就用上了“官家”这个称谓,如《丁晋公谈录》载:“昭宪皇后因不豫,召韩王普至卧榻前,问:“官家万年千载之后,宝位当付与谁?”,这里的“官家”指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

“官家”称谓的前世今生

首先,“官家”这种称谓并非是宋代首创的,早在汉代就已有之。不过,这时的“官家”并非指皇帝,而是指朝廷或官府。《前汉纪》:“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这里的“官家”就是指朝廷。《三国志·张既传》载:“然,牢狱之中,非养亲之处,且又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这里的“官家”就是指官府。

“官家”真正用来称呼皇帝的,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其最早见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 ,这里的“官家”指的就是后赵武帝石虎,这是目前为止,在史书中能见到的最早将“官家”代指皇帝的记载。至于为何后赵要将“官家”代指皇帝,据宋末元初史学家胡三省所言,是因“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皇家天下,故兼称之”。

宋代为什么流行用“官家”来称呼皇帝,而其他朝代却不流行?

简而意赅的说,胡三省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家”之所以会被用来代指皇帝,这跟秦始皇取“三皇五帝”的“皇帝”二字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属称谓有着异曲同工的意思。

始皇帝为何要创立“皇帝”呢?还不是因为他自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其功绩要远胜于三皇五帝吗?而“官家”被代指皇帝,其用意也是如此,那就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功绩要比两汉的皇帝,或者是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的功绩都要大,故称“官家”。

当然,在宋之前,皇帝以“官家”为称谓的叫法其实并不流行,多数时候,臣子对于皇帝的称呼还是以“天子”为主,而非“官家”。此时的“官家”不但被用来代指皇帝,还被用来代指朝廷、官府、官吏,甚至是公婆。直到宋代,“官家”才开始流行于用来代指皇帝。

此时宋帝被称为“官家”,这到底流行到什么程度呢?

其一、宋帝称先帝或自己为官家。如《闻见近录》载:“太祖即位,方镇多偃蹇,所谓十兄弟者是也。上一日召诸方镇,授以弓箭,人驰一骑,与上私出固子门大林中。下马酌酒,上语方镇曰:此处无人,尔辈要做官家者,可杀我而为之”。在这里太祖赵匡胤就将“皇帝”与“官家”相对应,显然在太祖的心中,他已经将自己当成了“官家”。

其二、妃子、皇子、公主等皆称宋帝为官家。《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太祖时期,永庆公主因穿戴过于华丽,被太祖发现,太祖遂对她进行谆谆教导,永庆公主听后,是十分后悔,而后“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乘以出入”。这里皇后与永乐公主所说的“官家”,指的就是太祖。

宋代为什么流行用“官家”来称呼皇帝,而其他朝代却不流行?

其三、宋代臣子皆称呼宋帝为官家。《宋史》载:“李震,汴人也。靖康初,金人迫京师,震时为小校,率所部三百人出战,杀人马七百余,已而被执。金人曰:‘南朝皇帝安在?’震曰:‘我官家非尔所当问。’金人怒,絣诸庭柱,脔割之,肤肉垂尽,腹有余气,犹骂不绝口”。想想看,连一个下级军官都称宋帝为“官家”,更何况是他人乎呢?

其四、外国使臣递送的国书称宋帝为官家。宋仁宗皇祐二年占城国使来朝通贡,其在奉表上这样写道:“进上皇帝:天下 〔州〕府国土不如大朝国土,无有国土得似大朝官家国土,自来官家州府不曾有失脱,帝王自来坐大朝管得天下州府,帝王所有行遣公事依王法所行,每年常放赦罪人,帝王似释迦牟尼佛一般,诸道州县府每年发进奉大朝官家”。想想看,连外国递送的国书都将宋帝称为“官家”,这足以证明“官家”在宋代已经成为了流行称谓,且还是官方认可的称谓。

其五、民间百姓称呼宋帝为官家。《曾公遗录》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程奇者家有六岁小儿,因饮酒戏谑,自称官家,为乳母所告。其母亦有与之酬答之语。上以其年小,不足深罪,遂令开封府推治”,就是说有一个六岁的孩子在做游戏时,自称“官家”,然后被乳母告发,此时宋帝认为他还小,就没有追究他。试想,连一个小孩子都知道“官家”是皇帝的意思,可想而知“官家”代指皇帝在宋代的流行程度,说是妇孺皆知都是不为过的。

从上述五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在宋代,“官家”已不再是用来代指朝廷、官府等这些事物,而是开始专门用于代指宋帝。此时,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他们都知道“官家”是为何意,是用来代指什么的。

宋代为什么流行用“官家”来称呼皇帝,而其他朝代却不流行?

那宋代,为何要流行用“官家”来称呼宋帝?

到这里,很多人就都不明白,“官家”被代指皇帝明明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至宋前,已历经隋唐二代,可为何偏偏到了宋代才开始广泛流行,用于特指皇帝呢?

其实,宋代之所以会流行用“官家”来代指皇帝,这跟宋代所处的大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

在宋之前,君主为了宣示自己对于天下统治的合理、合法性,他们往往会利用“君权神授”和“皇权至上”等观念来使臣民服从,及信服自己的统治。为了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宋之前的君王,多只准臣子称呼自己为“天子”,而之所以用“天子”的称谓,其用意很明显,那就是为了确立皇权在臣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毕竟“天子”之意乃是“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即“君权神授”。

但是,到了唐末五代时期,各藩镇政权是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些藩镇首领为了满足自己的政治野心,是纷纷自立为王,在这段时期,皇帝更换之频繁,就像走马灯一样让人是应接不暇。据相关学者统计,自907年到960年,在这短短的53年间,单单就是中原地区,就更换了五个朝代,共八姓十三君。

此时,正如安重荣所言:“天子,马壮兵强者当为之,宁有种耶”,只要你有兵,此时,不管是你什么身份出身,哪怕你是木匠,还是贩私盐的,你都有资格做皇帝。没看到,吴越开国皇帝钱镠不就是贩私盐出身的吗?南楚开国皇帝马殷不就是木匠出身的吗?由此,随着五代十国时期那些开国皇帝的出身越来越低,这就给了唐之前君主们所宣传的“君权神授”的天子观念一个沉重的打击。

宋代为什么流行用“官家”来称呼皇帝,而其他朝代却不流行?

自五代十国后,人们不再相信皇帝是天定的,皇帝是高贵的,如若皇帝是高贵的,是天定的,为何会有木匠、贩私盐等这些身份低贱的人坐上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宝座呢?“中国纷纷,孰为天子?”,在此时百姓的眼中,哪里有什么“真龙天子”,又哪有什么“真命”可言。如此,随着这种观点在群众中间逐渐传播开来,曾经至高无上的,被视为“君权神授”的皇权,在此时逐渐走向了世俗化。

正如王瑞来所说:“唐末五代动乱的现实,竟形成了如此这般的皇权观念,在这里,几乎已经看不到‘君权神授’的影子了。而宋王朝只不过是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政权。它的建立,同五代十国的其它(他)政权一样,是靠篡夺建立的。因此,去宋不远的五代强权政治的历史与现实,给宋代的君主与士大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皇权观念”。自宋建立那刻起,皇权观念不再像前代一样高高在上,皇帝逐渐走下神坛,成为了一个与平民百姓一般无二的普通人。

由此,正是基于此种原因,在皇权逐渐走向世俗化,皇帝走向神坛时,“官家”这种比“天子”远远要逊爆的称谓也就随之流行开来。

在宋代,“官家”的释义绝非是什么“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这只是臣子对皇帝的一种拍马屁的解释。事实上,对于当时普通百姓而言,“官家”同“医家”、“农家”、“酒家”等是一般无二的,都是一种职业,只不过皇帝这种职业要比其他职业高贵许多罢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