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们因英年早逝改变历史进程,千古人物值得敬仰

封建社会,能显于史书的历史人物,或才智过人,或罪恶滔天,或身份尊贵,或功绩彪炳。对照以上几类,因为早逝改变历史进程的人很多,帝王有北周武帝宇文邕,临死前已经统一北方,下一步就是挥军平定天下,奈何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

另外一位就是题主所说的后周世宗柴荣,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奈何仅在位六年,在征伐辽国之后没多久就去世了,史载他在位时期: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他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4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也是在平定天下之前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而文臣武将中因为英年早逝就改变历史进程的非霍去病莫属,本就是皇亲国戚,自幼长于宫中,在汉武帝和舅舅卫青的教授下学习兵法。元朔六年(前123年),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此后更是在漠南漠北之中,大破匈奴,封狼居胥。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如若不是英年早逝,中国国土或许还要向北扩张,所以知乎说的:“有些人一出生就是为完成某个使命“,我深以为然。

他们因英年早逝改变历史进程,千古人物值得敬仰

他们都是因为英年早逝改变历史进程的英雄人物,但都不是我这篇文章的主角,我今天准备写写因为英年早逝改变历史进程的储君。

秦-公子扶苏

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沙丘,胡亥赵高假传遗诏,逼死了扶苏和蒙恬,从此帝国因为胡亥和赵高的倒行逆施,迅速崩塌,三年而亡。扶苏如若不死,以自身性格才情来看,可以最大限度的施行仁政,减少法家的严刑峻法,减轻百姓徭役,崇尚节俭。

停止炼丹求仙,巡游四海。几乎可以改善始皇帝后期所有的弊政与暴政,再现汉武帝后昭宣二主休养生息,国家中兴的局面。也就没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了,其他贵族也不会冒险对抗强大的秦王朝,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比可取而代之”、“大丈夫当如世“这些响亮口号要晚出现几百年,或者意思相近,但是完全不同的口号。贵族政治还会更久,农民起义 可能很晚才会出现。

扶苏自杀,改变了历史进程,无疑。

他们因英年早逝改变历史进程,千古人物值得敬仰

汉-卫太子刘据

作为汉武帝和卫子夫的爱子,母亲宠冠后宫,自己地位也稳如泰山,但随着汉武帝晚年猜忌恋权,不再相信任何人,父子俩仅仅因为江充的几句谗言就反目了,之后刘据自杀,年仅三十七。本来作为帝国当之无愧的储君,也有一定的执政能力,但是因为馋臣被杀,实为憾事,史载其: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

或许之后他继位,轻徭薄赋开创盛世,比昭宣中兴更强也不一定,而且其子,史皇孙刘进不一定会立宣帝为储君,也就没有元成二帝的误国,导致外戚专权,西汉作为大一统朝代大概率更长。

他们因英年早逝改变历史进程,千古人物值得敬仰

南梁-昭明太子萧统

他为父亲梁武帝起兵过程中诞生,而且从小通晓《孝经》大义,天监八年更是当众讲此书。

《梁书.卷八 列传第二》亦有所记载:

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五年五月庚戌,始出居东宫。太子性仁孝,自出宫,恒思恋不乐。高祖知之,每五日一朝,多便留永福省,或五日三日乃还宫。八年九月,于寿安殿讲《孝经》,尽通大义。

还具备是非明断之心,十二岁观看审案就懂得分析对错,知道犯人情有可原后就对其从轻发落。

而且自身文学素养深厚,有文选一书传世,聪明仁义有文学素养,这是什么神仙太子,所以他具备一切明君的素养,只是因为后来和父亲梁武帝萧衍因为母亲之死有嫌隙,导致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落水后抑郁而终,子孙均比较争气,萧统一脉,除了之后有子孙建国,而且在终唐一朝就有数人官至宰相。成为兰陵萧氏中最强的一个分支。

昭明太子萧统,三十一年人生中光辉灿烂,继位很可能改变南北朝格局,及至于统一天下,上行下效,南梁文化或比赵宋更加辉煌。

他们因英年早逝改变历史进程,千古人物值得敬仰

明-懿文太子朱标

他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深受其父宠爱,从小深受宋濂等大儒影响,养成了和其父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晚年的朱元璋多疑猜忌,大杀功臣,他不赞成父亲的一些政治举措,和其父争锋相对,内心苦闷。加上感染风寒,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逝,年仅四十二,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

如果他继位以仁义治国,势必可以四海归心,压制朱棣等一批野心藩王他的性格才情,可以说靖难之役大概率不会发生,因为其早死改变历史进程也毋庸置疑。

他们因英年早逝改变历史进程,千古人物值得敬仰

以上,是我对他们的看法,也是个人认为比较惋惜的历史人物。其实每一个历史人物只要深入研究,都会发现其闪光点,如果不死,会改变多少历史进程无法估量,可惜历史没有假如,只能以史为鉴,以待后来人吸取这些经验,教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