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秘境怒江(二)

作者:武状元刘大力
秘境怒江(二)

老姆登教堂

晨曦中的老姆登村

清晨,刚“醒来”的碧罗雪山还蒙着一层薄雾,层叠的山峦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几只黑色的“生态鸡”沿着木屋后的小水沟漫步,一个身材瘦小、佝偻的怒族老人,背着背箩蹒跚地走在蜿蜒的山路上。远处的天边,金色的阳光穿过厚厚的云层洒下,开启了这个山中小村庄的一天。

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的东北边,有一个坐落于碧罗雪山半山腰的村子——老姆登村,村中怒族和勒墨人(白族支系)杂居、其中怒族居多。“老姆登”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怒族语的音译,意为“人喜欢来的地方”;另一种是白族语的音译,意为“紫竹(实为金竹)生长的地方”。

村子的悬崖上,有一座教堂——青砖墙、红漆木窗、黑色屋顶,大门的额板上有四个金色大字——神爱世人。简单朴素的教堂和蓝天白云一起倒映在一旁的“小湖”里,显得宁静祥和。

这座始建于1930年的乡村教堂,是匹河乡36座基督教堂中最大的一座。虽然从外表看这座红白相间的房子并不壮观,但它却是周边地区基督教信徒们神圣的礼拜之地。每周三、六,信徒们都会聚集在此唱诗、做礼拜,对于这些平日里辛勤劳作的人来说,唱诗是他们最好的娱乐。

随着太阳的完全升起,峡谷中的风吹散了山间的云雾,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民居露出了“真容”。村子对面的山峰,头戴一顶金色的“王冠”,在怒江大峡谷绵延的群山中独树一帜。除了“皇冠峰”这个好听的名字外,它还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陈纳德峰。

秘境怒江(二)

老姆登村

秘境怒江(二)

石月亮

“驼峰航线”上的“路标”

1942-1945年,静静矗立于云海中的“陈纳德峰”和“石月亮”一起,在洒满了飞行员鲜血、铺满了飞机残骸的“驼峰航线”上,为穿梭于冰雪和浓雾中的中、美飞行员们指明了方向。

1942年,同盟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被占领缅甸后的日军切断,中国政府和美军商议后决定,在中国航空公司原来的昆明——加尔各答航线基础上,开辟一条空中补给走廊,并通过这条全长超过1100千米的新航线继续为中国提供抗战物资。

这条新航线要飞越“世界屋脊”喜玛拉雅山脉,飞行高度最高约7620米。由于有的山峰太高,飞机只能在其间穿绕飞行,飞行路线好似驼峰,故称“驼峰航线”。

1943年3月,美军将“驼峰飞行”的指挥权正式交给飞虎队司令长官陈纳德。从此以后,担负着空中运输任务的“驼峰飞行”和担负着同日本空军作战任务的飞虎队同在陈纳德的指挥下,两者逐渐融为一体。

“驼峰飞行”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惨重的一次空运。飞行员不仅要面对日军的封锁、拦截,还要面对强气流、低气压、冰雹和霜冻等恶劣的气候条件。由于简陋的导航设施难以保障飞行安全,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随时面临着飞机坠毁和撞山的危险。

从开辟“驼峰航线”至日军投降后航线停运的3年多时间里,中国航空公司共出动飞机8万架次,美军先后投入飞机2100架,双方参加人数共84000多人。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其中仅第10航空联队就损失了629架运输机中的563架。与此同时,中国航空公司总共拥有的100架运输机中,也先后损失了48架。除了飞机的损失,还有众多优秀的飞行员血洒长空,将他们年轻的生命留在了这条航线上,168名中国飞行员和近3000名美国飞行员在此牺牲。

秘境怒江(二)

皇冠峰

秘境怒江(二)

知子罗

“记忆之城”知子罗

穿过老姆登村,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山路往上走,有一座时间“停止”了三十多年的小城——知子罗,人们称它为“废城”或“记忆之城”。

这里是碧江怒族——“怒苏”的发源之地。一千多年前,一支原本居住在澜沧江沿岸的氐羌族乌蛮部落后裔越过碧罗雪山,来到一个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的好地方,并在此繁衍生息。这里常年被云雾笼罩,但天气好的时候,左望是碧罗雪山,右望是高黎贡山,脚下奔腾咆哮的怒江和险峻的大峡谷尽收眼底。

后来,这里成为了大峡谷中最初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集市之一。连居住在更高处、同为乌蛮部落后裔的傈僳族都下来赶集,并用傈僳语称赞它“知子罗”——意为“好地方”。

“知子罗”曾是碧江县府和怒江州府,曾是怒江州最繁华的政治、经济中心。但1986年,地质专家经实地勘测后认为知子罗存在大面积滑坡的可能性,于是州政府从知子罗撤离并搬迁至六库镇,失去了中心地位和作用的碧江县自此从中国地图上消失。

人去楼空的知子罗在此安静地“等待”了三十多年,虽然没有等来泥石流或山体滑坡,但等来了一批批寻找“记忆”的游客。这里的建筑和格局依旧保持着七十年代的样子,保留着人们儿时记忆中小县城的模样。这里有工厂、学校、电影院和银行,还有一座精心设计的八角楼。

近年来,陆陆续续地有村民搬回到这里,他们不喜欢人们称知子罗为“废城”,故而为它取了一个新的名字——记忆之城。他们重修了从山脚到山顶的公路,在村口的道路旁装上了崭新的路灯。街道上再次出现了行人的身影,荒废了多年的建筑也有了新的“主人”。在千年的岁月里,知子罗经历过繁华也体会过荒凉。今后,这个被云雾笼罩的“好地方”,或许还将在大峡谷中静静地为人们保留着上个世纪城市变迁最后的模板。

秘境怒江(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