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秘境怒江(二)

作者:武狀元劉大力
秘境怒江(二)

老姆登教堂

晨曦中的老姆登村

清晨,剛“醒來”的碧羅雪山還蒙着一層薄霧,層疊的山巒在雲海中若隐若現。幾隻黑色的“生态雞”沿着木屋後的小水溝漫步,一個身材瘦小、佝偻的怒族老人,背着背籮蹒跚地走在蜿蜒的山路上。遠處的天邊,金色的陽光穿過厚厚的雲層灑下,開啟了這個山中小村莊的一天。

怒江州福貢縣匹河怒族鄉的東北邊,有一個坐落于碧羅雪山半山腰的村子——老姆登村,村中怒族和勒墨人(白族支系)雜居、其中怒族居多。“老姆登”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怒族語的音譯,意為“人喜歡來的地方”;另一種是白族語的音譯,意為“紫竹(實為金竹)生長的地方”。

村子的懸崖上,有一座教堂——青磚牆、紅漆木窗、黑色屋頂,大門的額闆上有四個金色大字——神愛世人。簡單樸素的教堂和藍天白雲一起倒映在一旁的“小湖”裡,顯得甯靜祥和。

這座始建于1930年的鄉村教堂,是匹河鄉36座基督教堂中最大的一座。雖然從外表看這座紅白相間的房子并不壯觀,但它卻是周邊地區基督教信徒們神聖的禮拜之地。每周三、六,信徒們都會聚集在此唱詩、做禮拜,對于這些平日裡辛勤勞作的人來說,唱詩是他們最好的娛樂。

随着太陽的完全升起,峽谷中的風吹散了山間的雲霧,一座座錯落有緻的民居露出了“真容”。村子對面的山峰,頭戴一頂金色的“王冠”,在怒江大峽谷綿延的群山中獨樹一幟。除了“皇冠峰”這個好聽的名字外,它還有另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陳納德峰。

秘境怒江(二)

老姆登村

秘境怒江(二)

石月亮

“駝峰航線”上的“路标”

1942-1945年,靜靜矗立于雲海中的“陳納德峰”和“石月亮”一起,在灑滿了飛行員鮮血、鋪滿了飛機殘骸的“駝峰航線”上,為穿梭于冰雪和濃霧中的中、美飛行員們指明了方向。

1942年,同盟國援助中國抗擊日本的惟一通道——滇緬公路被占領緬甸後的日軍切斷,中國政府和美軍商議後決定,在中國航空公司原來的昆明——加爾各答航線基礎上,開辟一條空中補給走廊,并通過這條全長超過1100千米的新航線繼續為中國提供抗戰物資。

這條新航線要飛越“世界屋脊”喜瑪拉雅山脈,飛行高度最高約7620米。由于有的山峰太高,飛機隻能在其間穿繞飛行,飛行路線好似駝峰,故稱“駝峰航線”。

1943年3月,美軍将“駝峰飛行”的指揮權正式交給飛虎隊司令長官陳納德。從此以後,擔負着空中運輸任務的“駝峰飛行”和擔負着同日本空軍作戰任務的飛虎隊同在陳納德的指揮下,兩者逐漸融為一體。

“駝峰飛行”是世界戰争空運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最艱苦、付出代價最慘重的一次空運。飛行員不僅要面對日軍的封鎖、攔截,還要面對強氣流、低氣壓、冰雹和霜凍等惡劣的氣候條件。由于簡陋的導航設施難以保障飛行安全,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随時面臨着飛機墜毀和撞山的危險。

從開辟“駝峰航線”至日軍投降後航線停運的3年多時間裡,中國航空公司共出動飛機8萬架次,美軍先後投入飛機2100架,雙方參加人數共84000多人。在這條航線上,美軍共損失飛機1500架以上,其中僅第10航空聯隊就損失了629架運輸機中的563架。與此同時,中國航空公司總共擁有的100架運輸機中,也先後損失了48架。除了飛機的損失,還有衆多優秀的飛行員血灑長空,将他們年輕的生命留在了這條航線上,168名中國飛行員和近3000名美國飛行員在此犧牲。

秘境怒江(二)

皇冠峰

秘境怒江(二)

知子羅

“記憶之城”知子羅

穿過老姆登村,沿着青石闆鋪成的山路往上走,有一座時間“停止”了三十多年的小城——知子羅,人們稱它為“廢城”或“記憶之城”。

這裡是碧江怒族——“怒蘇”的發源之地。一千多年前,一支原本居住在瀾滄江沿岸的氐羌族烏蠻部落後裔越過碧羅雪山,來到一個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的好地方,并在此繁衍生息。這裡常年被雲霧籠罩,但天氣好的時候,左望是碧羅雪山,右望是高黎貢山,腳下奔騰咆哮的怒江和險峻的大峽谷盡收眼底。

後來,這裡成為了大峽谷中最初的、為數不多的幾個集市之一。連居住在更高處、同為烏蠻部落後裔的傈僳族都下來趕集,并用傈僳語稱贊它“知子羅”——意為“好地方”。

“知子羅”曾是碧江縣府和怒江州府,曾是怒江州最繁華的政治、經濟中心。但1986年,地質專家經實地勘測後認為知子羅存在大面積滑坡的可能性,于是州政府從知子羅撤離并搬遷至六庫鎮,失去了中心地位和作用的碧江縣自此從中國地圖上消失。

人去樓空的知子羅在此安靜地“等待”了三十多年,雖然沒有等來泥石流或山體滑坡,但等來了一批批尋找“記憶”的遊客。這裡的建築和格局依舊保持着七十年代的樣子,保留着人們兒時記憶中小縣城的模樣。這裡有工廠、學校、電影院和銀行,還有一座精心設計的八角樓。

近年來,陸陸續續地有村民搬回到這裡,他們不喜歡人們稱知子羅為“廢城”,故而為它取了一個新的名字——記憶之城。他們重修了從山腳到山頂的公路,在村口的道路旁裝上了嶄新的路燈。街道上再次出現了行人的身影,荒廢了多年的建築也有了新的“主人”。在千年的歲月裡,知子羅經曆過繁華也體會過荒涼。今後,這個被雲霧籠罩的“好地方”,或許還将在大峽谷中靜靜地為人們保留着上個世紀城市變遷最後的模闆。

秘境怒江(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