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重磅 | 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万岁通天帖》又称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王氏宝章集》。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凤阁侍郎王方庆献出他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羲之、王荟,九代祖王献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门二十八人的墨迹珍本十卷献出。

《宝章集》原十卷久已亡佚,传之于世的是摹本。摹本在流传过程中两次遭火劫,一次是明代无锡华夏(中甫)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间乾清宫大火,火烧痕迹犹存。重装后,次序错乱,仅存王羲之等七人十通书翰。卷后有南宋岳珂、元代张雨、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题跋,俱称其钩摹精到。辽宁省博物馆藏。

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又称万岁通天帖)全卷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第一帖

王羲之行书《姨母帖》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释文】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意译】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突然遭遇姨母哀事,心中被哀伤摧迫,悲痛之情难自禁。奈何、奈何!因为(哀痛伤感)反复涌现,凄惨之情充塞(胸间),以至于语无伦次。王羲之顿首再顿首。

【点评】

王羲之的笔法多摇曳多姿,而《姨母帖》却因他的姨母去世,心中哀痛,字迹现出凝重、古拙、质朴的面貌,作品有古朴高华的艺术魅力。

第二帖

王羲之草书《初月帖》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期一直想写这封信,但因没有邮差,没法寄信(所以耽搁到现在)。昨天到达这里,加之收到上月十六日的来信,即使相隔遥远,但也十分感激。冒昧地再次嘱托您,近来还好吧?我突然生病,身体十分差。刚刚踏上路程,身心憔悴,就写到这里吧!王羲之。正月十二日。

书法风格逸笔草草,自然天真,率意畅达,有晋人倜傥任诞的气息。

第三帖

王荟行草书《疖肿帖》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荟顿首,□□□□,为念。吾疖肿□□,甚无赖,力不次,□顿首。

我身上长了疖子,越来越大,还肿了,干什么都没有力气,感谢你的关心……

书法笔锋刚健挺拔,极有力度,神韵清和秀雅,独具一格。风格与其恬虚守清、不慕荣利的人品相表里,是“书如其人”的又一例证。

第四帖

王荟行草书《翁尊体帖》(《郭桂阳帖》)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翁尊体安和,伏慰侍省,小儿并健。适遣信集泽山村,自当令卿知吾言之不虚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临庆军马小不称耳!以病告公差耶,秋冬不复忧病也。迟更知问。七月廿七日。

【注解】

安和:平安,安好。

遣信:犹传信。

郭桂阳:人名。

王临庆:人名。

《郭桂阳帖》起首数字尚为行书,愈后愈放,转为草书,纵横挥洒,一发不可收拾。第一、二行上端与第三、四行下端,反差极大,视觉效果强烈。王羲之的书法“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以此衡量《翁尊体帖》,亦能相符,可见王氏家风之流衍。

第五帖

王徽之行书《新月帖》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胜,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汝故异恶,悬心。雨湿热,复何似,食不?吾牵劳并顿。勿复数日还,汝比自护。力不具。徽之等书。

对友人某氏女的亡故表示痛悼,对友人身体不适而担忧。多雨湿热,询问对方饮食情况如何。并告自己因疲劳而身体欠佳。

【王徽之】

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自幼追随其父学书法,在兄弟中惟有“徽之得其势”,书法成就仅次于其弟王献之。王徽之生性卓荦不羁,即使是做官,也是“蓬首散带、不综府事”。有“雪夜访戴、闻桓伊吹笛”等趣闻,亦善画。

第六帖

王献之行楷《廿九日帖》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勿勿,不具。献之再拜。

二十九日献之拜上:昨日竟没有同你话别,很是怅然和惭愧。你近来身体恢复如何。我则很乏顿,匆忙间就不再叙了。献之再拜。

《廿九日帖》是东晋王献之致其一位同辈兄长的信札,信中所写是王献之为自己未能送别而致歉,并问对方身体状况的内容。展现了王献之新创书体“破体书”(大令体)的书风。王献之的作品多为行草书,此帖有些字接近楷书,尤其难为可贵。

第七帖

王僧虔行楷《太子舍人帖》(《王琰牒》、《在职帖》)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职三载,家贫,仰希江郢所统小郡,谨牒。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启。

所书内容是为太子舍人王琰向皇帝求取官职。对上呈书又有求于人,故而书写认真拘谨,不是率情任性之作。规整秀雅,端庄柔和,楷中带行,静穆纯朴。

【王僧虔】

王僧虔,王羲之四世族孙,书法家。官至尚书令,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不但于书学理论颇有建树,而且书亦不弱。

第八帖

王慈行草书《柏酒帖》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得柏酒等六种。足下出此已久,忽致厚费,深劳念慰,王慈具答。范武骑。

《柏酒帖》,亦称《得柏酒帖》。是南朝齐王慈传世墨迹之一,为唐摹《万岁通天帖》第八帖。帖中叙及得友人厚费所赠柏酒等物品六种,并申谢意。

【王慈】

王慈,字伯宝,临沂人。僧虔子。少与从弟俭共学书。善隶,行书。王慈草书运笔圆浑,含蕴凝重,然体态十分灵动,纵横姿肆。有《柏酒帖》、《尊体安和帖》等存世。

第九帖

王慈草书《汝比帖》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汝比可也,定以何日达东,想大小并可行。迟陈赐还。知汝劣劣,吾常耳。即具。

《汝比帖》书法逸笔草草,势态强烈,字形不甚讲究,以“意”为主。从笔画形态上来看,用笔多取侧锋,爽劲、锋利。王慈的草书,用笔速度较快,笔势如斩钉截铁,干脆利落。

第十帖

王志行书《喉痛帖》(《一日无申帖》)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一日无申,只有正属雨气方昏,得告,深慰。吾夜来患喉痛,愦愦,何强,晚当故造迟叙谈。惟反,不多。

短短的几行字,便有一种激昂的感觉,笔画有的粗有的细,茂密的章法安排中,楷书、行书和草书相互参杂,让人耳目一新。

字形上大小对比非常夸张,如第二行最下面的“告”字与第三行的来字,大小相比,可以想象得出,王志当时喉痛的程度吧,这就是书法流露出来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台湾学者蒋勋在《手帖:南朝岁月》一书中,如此描述《喉痛帖》:“《一日无申帖》(《喉痛帖》)是《万岁通天帖》的压轴之作,比起王慈的书法,弟弟王志更紧敛俊挺,短短一篇书帖,像一瓣一瓣花片绽放,灿烂夺目,他从王献之得到鼓励,可以更挥洒出生命的青春之美了。冬日寒凉,拿出《一日无申帖》会特别细读几行字——‘正属雨气方昏,得告,深慰。’字与字间许多牵丝连贯,是献之‘一笔书’的精神。‘吾夜来患喉痛,愦愦’八个字,线条的爽利速度,变化万千,仿佛千百年前身体上的痛,心境的喟叹,都在纸墨中。”

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又称万岁通天帖)横屏全卷欣赏

重磅|下真迹一等:这个孤本历尽劫波,比《兰亭序》还珍贵

书法 发现心灵的美好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心游万仞 精骛八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