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杜月笙作为一个旧社会上海滩的黑老大,为何受到现代人推崇?

杜月笙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旧上海一个黑帮老大,但这样一个人物,为什么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呢?杜月笙身上到底有哪些被后人推崇的“密码”?杜月笙的秘书胡叙五说出了实情,他说:“杜月笙之胜,不在做事,而在做人”。但“做人”二字太笼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那我们就顺着如何做人这条脉络来看看杜月笙如何为人。

杜月笙作为一个旧社会上海滩的黑老大,为何受到现代人推崇?

对待钱财彰显格局

1910年,杜月笙还是黄金荣手下,此时他只有23岁,属于通字辈小辈分。作为天字辈的青帮老大黄金荣,当时给手下发赏钱,由于杜月笙对黄金荣忠诚得了3000大洋。

黄金荣对杜月笙说:“这些钱够你在上海买处大宅,娶两房姨太。当然这些你也可以去嫖去赌,你自己说了算。”黄金荣说得没错,三千大洋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杜月笙完全可以以三千大洋成为上层人士,因为此后还会有更多赏钱。

杜月笙作为一个旧社会上海滩的黑老大,为何受到现代人推崇?

但杜月笙领到赏钱后,并没有去买房,也没有赌去嫖,而是带着钱到金桥,把钱分给自己的弟兄,他对手下兄弟说:“杜某乃一凡夫,承蒙诸位相助,方有今日,钱虽不多,兄弟共享。”

黄金荣听说此事,很惊讶,他说:“小儿如此大志,恐十几年后,上海滩只知有他,不知有我了。”其实没到十年,杜月笙就超越黄金荣,成为上海滩另一个霸主。

从杜月笙对待钱财的事,我们可以看到,他处理非常得当。这些钱完全属于他自己,他没必要给手下,但杜月笙深知自己要成大事,手下没帮兄弟不行,这就是所谓的“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道理。

此事能看出杜月笙有格局有境界。同样他舍了钱财换来为自己换命的兄弟。如此做人方式谁敢不服。

23岁的杜月笙如此会做人,有人说他是少年老成。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杜月笙深有感触。杜月笙生于1888年,四五岁没了爹娘,是继母和舅舅把其养大,命很苦,因此14岁杜月笙就闯荡江湖,深知人情冷暖。

杜月笙作为一个旧社会上海滩的黑老大,为何受到现代人推崇?

清末时的上海就已经是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在这种环境,处处都有机会,也处处有危机。杜月笙最初在一家水果店当学徒,掌柜的叫王国生。正是在水果店,杜月笙练就一手消果皮的功夫。特别是削梨水平高,人送外号“莱阳梨”。

但杜月笙毕竟年少,也跟在上海环境里养成了赌的恶习。都说赌是万恶之源,后来杜月笙为了赌,竟然挪用了店里货款,他想翻本,但依旧输个精光。不得已,杜月笙不辞而别,又过上了街头小混混的日子。

但就在杜月笙在街头混,有上顿无下顿悲苦生活时,掌柜的王国生找到他,不但没怪他,反而把他接回店里,继续让他干活。杜月笙从小受尽白眼,没想到自己拿了王国生的货款赌博,王国生不仅没生气,还用善心感化他。这件事对杜月笙一生影响很大。让杜月笙知道人间以德报怨善的一面,也更让懂得,只有从善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杜月笙作为一个旧社会上海滩的黑老大,为何受到现代人推崇?

据记载,杜月笙一生有句名言:“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这句名言谁都能看懂,但我们从杜月笙做事上能体会他为何喜欢这句话。杜月笙有一个兄弟叫顾嘉棠,跟随杜月笙闯天下,但在外人眼里,杜月笙是老大,顾嘉棠对杜月笙很尊敬。但私下里,两人是兄弟,有时顾嘉棠还会和杜月笙开句玩笑,“来削个梨”,杜月笙笑着接过梨,削好递给兄弟。

不仅对待昔日兄弟,就连杜月笙府中的下人都说,杜月笙从来没有训过他们,即使佣人有错了,他也不批评。这种包容性一般人做不到。杜月笙发达后,甚至在街上遇到小混混叫其外号“莱阳梨”,杜月笙不仅不生气,反而告诉下属,多给点钱。

那时上海底层民众人都说“做人要做杜先生”。可见杜月笙的做人为善并非虚名。

杜月笙作为一个旧社会上海滩的黑老大,为何受到现代人推崇?

忠诚做事无问西东

杜月笙19岁时经人介绍到了黄金荣手下,他最初只是黄金荣手下看门小弟,属于最低一级的手下。当时黄金荣老婆林桂生有病,轮到杜月笙侍候时,他衣不解带,悉心侍候数日,得到林桂生的好感。

能让一个细心的女人看到男人的细心,可见杜月笙尽心竭力做事。此时林桂生可是黄金荣的半边天,黄金荣的事业能做到很大,没有林桂生的打拼,黄金荣还能飞黄腾达?

有一次,黄金荣的烟土被偷,黄金荣与林桂生都无计可施,此时杜月笙站出来,对林桂生说,他可以去试试。林桂生对年轻手下自告奋勇并没在意,毕竟黄金荣手下这样的人多了去了,事不成也没事,但有想出头的心。

但只用3个小时,杜月笙就把烟土带回。立了大功,再次受到黄金荣和林桂生的关注。不过江湖有规矩,林桂生是闯荡江湖的女人,她虽然对年轻的杜月笙有好感,但她还要进一步考验杜月笙。因此,这次杜月笙立了功,并没有赏钱。林桂生就是要观察杜月笙此后的反应,如果杜月笙到处吹嘘,恐怕杜月笙也就没出头之日了。

而杜月笙此后继续忠心做事,不说不讲,从不吹嘘自己。两年后,林桂生认为考验期已经到了,于是把杜月笙推荐给黄金荣,至此杜月笙才登上上海滩的历史舞台。

从杜月笙做事来看,他只管做事,不问收获。因为事情做到了,收获自然来。他曾说:“?我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他受到重用也就不难理解了。

杜月笙作为一个旧社会上海滩的黑老大,为何受到现代人推崇?

飞黄腾达感情不忘

我国长达几千年封建历史,在很多人眼里都有一个“很势力”习惯。人在最艰苦底层奋斗时,能够与患难兄弟混成一片;当发达时,有些人就对患难兄弟瞧不起了。而杜月笙怎么做的呢?

杜月笙发迹前的恩人是陈世昌,他经人介绍,拜陈世昌为“老头子”,才加入青帮。但陈世昌是一个辈分很低,而且没什么能力的人。杜月笙跟他两年,干了很多苦活累活以及伺候的人的活,也没什么起色。杜月笙成名后,并没有忘记陈世昌,他把陈世昌当养父对待,供养他终老。

杜月笙不仅帮陈世昌,还帮他儿子。陈的儿子没啥能力,但借助杜月笙给的钱,还办钱庄办妓院,最后血本无归,还背了一身债。债主甚至上门要债,扬言要剁陈的儿子手和脚。陈世昌无奈请杜月笙出面摆平,杜月笙拿去两万五千银元给陈世昌,还写张纸条“勿放心上”。

但还没到三个月陈世昌儿就把钱败光了。杜月笙得知后,没等陈世昌说话,再次送上两万银元,把账还清。陈世昌感动不知如何是好。杜月笙安慰他:“钱是身外之物,不劳挂心,令郎无事即好。”

杜月笙作为一个旧社会上海滩的黑老大,为何受到现代人推崇?

黄金荣后来喜新厌旧,看上了戏子露兰春,把林桂生抛弃,杜月笙感谢林桂生提携之地拉那,为林桂生置办宅第,也将林桂生当长辈奉养,丝毫没有怠慢她的意思。

黄金荣为争夺戏子露兰春,打了卢筱嘉。此人可是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号称民国四公子,因此黄金荣被抓入狱。此时杜月笙完全可以不救,因为黄金荣一死,杜月笙就是上海滩的老大。

但杜月笙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四处找人救黄金荣,向卢督军赔礼,给了其公司的干股,还有10万银元,才救出黄金荣。

有人认为杜月笙拿自己的产业救人,已经影响到事业发展。但杜则说:“受人之惠,不忘于心。知恩要图报,落井不下石。”

及人所急月落无声

不仅对待昔日恩人,即使当时的下台的政府要人,杜月笙也会出手相帮。1923年,大总统黎元洪被赶下台,他尝到世态炎凉,没人理会他,甚至躲着他。但到了上海,杜月笙带保镖迎接,并为他提供安保。

杜月笙作为一个旧社会上海滩的黑老大,为何受到现代人推崇?

抗战时,梅兰芳在上海,誓不为日本人唱戏,靠卖字画为生。杜月笙派人偷偷去购买,使梅兰芳能有钱生活下去。黄炎培没有钱,杜月笙每月给他五百大洋。

陈光甫的商储银行突遭挤兑风波,陈找到杜月笙帮且。杜月笙只说一句:“明早商行见!”第二天一大早,杜月笙到了银行,存了三百万大洋。很多人见杜月笙都来存钱了,就都离去,没人兑钱了。

杜月笙还有一个习惯,帮人时从不让第三个人在场,他怕自己给的钱,让受帮的人没面子。

1930年,法国商水电公司3名员工被电身亡。法国公司对员工的死根本不在意,也没有赔偿,当时激怒了工会,大罢工后,法租界停电停水。

法国公司的老板只得求杜月笙帮忙。杜月笙拒绝了法国人的请示。但不久法国人又找到上海市长吴铁城帮助,吴铁城把法国人的贿金大部分给了杜月笙,杜说:“钱拿走,我来试试”。

杜月笙对法方公司说,每名工人赔偿50元,所有工人加薪一倍。法方认为薪金只能加七成。最后杜月笙召集罢工领袖,问了他们的条件,然后把法国公司条件一说,此事才算解决。

杜月笙常说“不做锦上添花的事,只做雪中送炭的事”,“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绝不能坑害贫贱民众”……。

杜月笙作为一个旧社会上海滩的黑老大,为何受到现代人推崇?

识人容人留有余地

戴笠没成名前也如杜月笙一样是上海的一个街着小混混,而且戴笠也靠骗靠赌为生。有一天他在杜月笙的赌场赢了钱,但掌柜的认为戴笠用老千,就把他带到一个小房间,对他说此赌场是杜月笙所开,不能在这撒野,没想到戴笠非但不害怕,反而声称认识杜月笙。

掌柜就让杜月笙出面,杜月笙此时根本不认识戴笠,但他看到戴笠也非一般人,将来能成气候,于是就让人再给他五百大洋。不久杜月笙,又把戴笠叫来,给他一封信,让他报考黄埔军校,这才改变了戴笠一生的命运。

6年后,戴笠再次回到上海,拜见杜月笙并结拜为兄弟。可见杜月笙识人很准。但从不揭人短,落井下石。如果戴笠被打一顿,轰出赌场,戴笠不一定能改变人生。

民族大义不敢含糊

评价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的私情,更要看他在大是大非面前的表现,特别是国难时是否当汉奸。杜月笙这一点把握很好,他非常明白当汉奸的下场是什么。

淞沪会战时,杜月笙让自己的轮船公司开到长江凿沉阻塞航道,防止日军进攻。上海沦陷后,杜月笙已经离开上海,但他还能遥控指挥自己的手下。他派人配合军统行动,杀死伪市长傅筱庵。甚至策划高宗武和陶希圣离开汪伪。

结拜兄弟张啸林当了汉奸后,杜月笙毫不含糊,派手下暗杀铲除。他甚至花钱买来荷兰进口的防毒面具提供给潘汉年,转送给八路军。

杜月笙还利用红十字会副会长的身份,设立很多医院,救助伤病员,并组织筹钱抗日,钱不够自己掏。

杜月笙曾说:“我是一个中国老百姓,碍于国家民族主义,未敢从命!”

杜月笙作为一个旧社会上海滩的黑老大,为何受到现代人推崇?

教导后人学会做人

杜月笙人生最终定格在香港,1951年,临终前,他把后事进行了交待,每个老婆一万美元,长子一万美元,未出嫁的女儿每人六千,出嫁的四千。

家里事安排完,他从汇丰银行取来保险柜,打开后全是借条。他拿出来后全部撒碎烧毁,他对子女说“我死后,你们不要到处要债了”。子女不理解。杜月笙说了一句话:“借出的,表面是钱,实际是人情。感恩的,永远会记得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去要账,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我不希望,我死后,家里还碰刀斧。”

杜月笙作为一个旧社会上海滩的黑老大,为何受到现代人推崇?

这不仅体现的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方法,也是让后人安全避命之法。不得不说,杜月笙临死前的举动,也教育了后人。

杜月笙留给子女最后一句话:“我没希望了,你们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