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孙权最想杀的不是刘备曹操,而是这个戏耍他的人,老脸都丢尽了!

汉末群雄并起,经过十几年的攻伐纷争,乱世最终以天下三分的形式告一段落。但是如果较真的话,“三国魏蜀吴”其实应该是“四国魏蜀吴燕”,因为当时还有个燕国被忽略了。燕国存在了48年,比蜀汉还多六年(不包括刘备入蜀后之、称帝之前)。燕国的位置,就在现在的辽宁省和朝鲜半岛一部分,国主为公孙氏。

孙权最想杀的不是刘备曹操,而是这个戏耍他的人,老脸都丢尽了!

辽东地区在汉朝以来虽然有汉人居住,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时,此地人口稀少,一度被人遗忘,公孙度得以在此割据。三国这段历史,更多的是描述魏蜀吴三国争斗,对于公孙氏描写少,其实公孙氏从未缺席三国之间的争斗。公孙度死后,儿子公孙康继位,此时曹操已经赢得官渡之战,袁尚、袁熙跑到辽东投靠公孙康,公孙康畏惧曹操,主动把袁氏兄弟人头送给曹操。

曹操当时的重点是平定南方,就暂时放公孙康一马。公孙康打不过曹操,就致力于对东夷及朝鲜用兵。209年,公孙康重创高句丽,攻陷其国都,迫使其国王称臣,占据半个朝鲜半岛,名震三韩地区。公孙康命短,其子公孙渊年幼,其弟公孙恭继位,可惜公孙恭体弱多病、性格懦弱,公孙渊长大后又把位子夺过来。

孙权最想杀的不是刘备曹操,而是这个戏耍他的人,老脸都丢尽了!

公孙渊推行农业改革,唯才是举,辽东日益强大,公孙渊的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大,单单做一个“辽东土皇帝”已经无法满足,他想脱离曹魏,自立山头。为求万全之策,他开始找朋友,寻寻觅觅找到了东吴,与孙权试探性地暗送秋波。而当时的孙权也在打着迎公孙渊为外援,骚乱曹魏的主意,双方一拍即合。

公元232年,公孙渊派使者出访东吴向孙权称臣,疯狂拍马屁,对孙权言必称陛下,自己则谦恭称臣,并请求其册封,认东吴为宗主国,这个马屁结结实实拍到了孙权的痒痒肉上!作为三国最晚称帝的东吴,孙权是很在意自己被人看不起的,称帝的犹豫就是为此,谁想称帝不过四年,一直被瞧不起的孙权居然被公孙渊捧到如此高位,难免飘飘然起来。

孙权最想杀的不是刘备曹操,而是这个戏耍他的人,老脸都丢尽了!

孙权面对公孙渊的称臣激动不已,不顾重臣张昭、顾雍等人的劝阻,用最高规格给公孙渊册封,派出了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出使,带着金银财宝、九锡等礼器,并带了一万士兵过去,册封公孙渊为燕王,加九锡:

“朕以不德,肇受元命,夙夜兢兢,不遑假寝。思平世难,救济黎庶,上答神祇,下慰民望。是以眷眷,勤求俊杰,将与勠力,共定海内,苟在同心,与之偕老。今使持节督幽州领青州牧辽东太守燕王,久胁贼虏,隔在一方,虽乃心於国,其路靡缘。今因天命,远遣二使,款诚显露,章表殷勤,朕之得此,何喜如之!虽汤遇伊尹,周获吕望,世祖未定而得河右,方之今日,岂复是过?普天一统,於是定矣。书不云乎,‘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大赦天下,与之更始,其明下州郡,咸使闻知。特下燕国,奉宣诏恩,令普天率土备闻斯庆。”——《三国志·吴主传》

孙权最想杀的不是刘备曹操,而是这个戏耍他的人,老脸都丢尽了!

派出使者后,孙权望眼欲穿,想听好消息。谁知使者到达辽东之后,原本俯首称臣的公孙渊却突然翻脸,收下金银财宝,留下一万士兵,杀了使者张弥、许晏、贺达,去曹魏领赏。原来公孙渊的本意不过是试探孙权对自己是否重视,想在曹魏与东吴两家找平衡,他既接受曹魏政权的官职,又和孙权勾勾搭搭,用现在话讲叫“骑墙”。

但是公孙渊根本没想到孙权竟然如此“诚实”,公然给他封王,加九锡,把公孙渊着实吓了一跳,怕曹魏讨伐,赶紧杀了东吴使臣,并声称“誓死效忠曹魏”,毕竟东吴远在东南,曹魏可是近在眼前。曹叡一看公孙渊还挺识相,对他又赏赐一番。公孙渊一进一出,拿了双倍奖赏,这操作无论怎么看都是666!眼巴巴等消息的孙权得知后气炸了,丢人呐!

孙权最想杀的不是刘备曹操,而是这个戏耍他的人,老脸都丢尽了!

权怒曰:“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卻,令人气涌如山。不自载鼠子头以掷于海,无颜复临万国。就令颠沛,不以为恨。”——《江表传》

孙权表示:“活了60年,只有我占便宜,哪有我吃亏的!如今却被公孙渊这小子骗了,令人气愤到极点。如果不亲自抓住他,将他的头颅割下扔到海里去,我还有什么脸面统治天下。纵然此次出征异常艰辛,我也不会有任何抱怨。”如果不是手下拼死拦住孙权,只怕孙权第一时间就去找公孙渊拼命去了,孙权之愤恨由此可见一斑。

孙权最想杀的不是刘备曹操,而是这个戏耍他的人,老脸都丢尽了!

耍了孙权后,公孙渊并没有心慌,也没有觉得不厚道,反而更加兴奋,认为孙权不过是一个只会玩弄权术的白痴,对于江湖险恶还不如自己一个‘零头’。紧接着,公孙渊也没有闲着,他没有把从孙权那里得来的金银珠宝揣进自己腰包,而是用这笔钱充实辽东经济,强化辽东的军队。接着便是向曹叡卖乖,安安稳稳发展了几年。

237年,曹魏终于腾出了手,准备收拾公孙渊。曹叡派遣毌丘俭征召公孙渊,公孙渊不从,并且大败毌丘俭。不久之后公孙渊在辽东称帝,国号大燕。拥有“小曹襙”之称的曹叡当然不慌,马上召回曹魏“骨灰级”统帅司马懿,给了三万精兵前往征讨公孙渊。火烧眉毛的公孙渊忽然想起了当年对他极好的孙权,赶紧派使者向东吴称臣,以求外援。

孙权最想杀的不是刘备曹操,而是这个戏耍他的人,老脸都丢尽了!

孙权对当年的糗事记忆犹新,对公孙渊的仇恨无以复加,一看公孙渊遭殃,心里开心的不得了,给公孙渊回信说:“与弟同休戚,共存亡,虽陨于中原,吾所甘心也。司马懿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也。”表面上答应出兵,但根本就没有动作。末了还要恶心公孙渊一下子:司马懿很厉害,好担心弟弟你哟!

238年,在司马懿步步紧逼下,公孙渊兵败自刎。司马懿在辽东大开杀戒,并把当地住民迁回内地,让被公孙氏严厉打压的游牧民族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后来的“五胡乱华”留下隐患。

孙权最想杀的不是刘备曹操,而是这个戏耍他的人,老脸都丢尽了!

孙权是三国时期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在江东掌权长达53年之久。孙权的综合才能远不如曹操,比刘备也不一定强,但他前半生善于审时度势,处事稳健,基本是成功的,称得上“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但孙权晚年昏聩甚至残暴,“性多嫌忌,果于杀戮”,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东吴的亡国实始于孙权。

(参考资料:《三国志》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