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得志、杨成武、杨勇算得上我军一流名将吗?

“可怜河边无定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军阀混战,国内的形式可谓是一片混乱。我国最初的革命运动无疑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四运动”,这是由一群大多不满二十岁的学生所发起的起义,正如鲁迅先生所描写的那样,“他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

尽管这次起义最终受到军队的镇压,但是也在无形中在人民大众中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也让他们燃起了新的希望。虽然如今的我们处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之中,然而黑暗总是会过去,黎明终将会来到。

后来,人民们才意识到,拯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正是革命军。他们来自于世界各地,有的人是名门之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的人却生于贫困之家,胸无点墨,在加入军队之前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杨得志、杨成武、杨勇算得上我军一流名将吗?

但是不论阶级,不论身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便是彻底解放整个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伟大而艰巨的理想,他们付出了无数心血,有不少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也是伟大的,比起那些只知争名夺利的小人来说,他们是值得后人永世铭记的民族英雄。

而在这其中,人们较为熟识的,便是鼎鼎大名的“三杨”,他们分别是杨得志,杨成武和杨勇,但是依旧有一些人对他们不甚了解,那他们是否算得上是我军一流名将吗?

杨得志、杨成武、杨勇算得上我军一流名将吗?

杨得志:为了和平,付出一切

杨得志于1911年1月3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的一户普通人家,他的父亲是一名铁匠,他自小便跟随父亲学习手艺,为了支撑家庭,这个尚且稚嫩的孩子辗转到了江西萍乡的一个煤矿中工作。

那里也是工农革命军的起源地,虽然目不识丁,但杨得志知法守礼,他明白只有驱逐侵略者,中国的底层人民们才能真正地得到解放。于是,在1928年,这名年仅十七岁的少年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革命军中,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在1935年,为了在敌人之前到达乌江,他们不得不背水一战,也正是在杨得志的指挥以及战士们的奋力拼搏之下,他们才能突破敌人的包围圈,率先来到乌江,为革命军打开了生路,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飞兵破乌江”事件。

杨得志、杨成武、杨勇算得上我军一流名将吗?

这也是杨得志辉煌战绩的开始,在此之后,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平型关大捷,他便是作为团长率领军队与日军做出殊死拼搏,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他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地指挥军队与敌人展开周旋,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平型关大捷也是我军第一次获得的重大胜利,杨得志自然是功不可没,他之后的战绩更是数不胜数,自然算得上是我军的一流名将。

杨得志、杨成武、杨勇算得上我军一流名将吗?

杨成武:为国奉献,生生不息

杨成武于1914年出生于福建长汀,他本可以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过完这无忧无虑的一生,奈何生在这个乱世之中实在是身不由己。

他在1929年参加了闽西农民暴动,也是在这一年,他加入了工农革命军。或许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平平无奇的农民,在这之后会做出怎样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大建设。在1931年,正是他指挥了“第三次围剿战争”,在仙人桥战争中取得胜利,如此年纪便能创下如此功绩,实在是难得可贵,因此他深受上级的赏识与战友的尊敬。

在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里,杨成武更是作为指挥官在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那时的美国赫然是位于“世界霸主”的地位,几乎没有国家敢于与其为敌,但是杨成武却接下了这份艰巨的任务,并且发誓自己必定会凯旋归来。

杨得志、杨成武、杨勇算得上我军一流名将吗?

他的表现在战争里也是可圈可点,在寒冷刺骨的环境里,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向军队下达正确的指令,指挥军队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也正是因为他带领军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受到了上级的嘉奖,无论是从指挥能力还是从聪明才智来看,他都是我军的一流名将。

杨得志、杨成武、杨勇算得上我军一流名将吗?

杨勇: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杨勇于1913年10月28日出生于清江的一户贫民人家,自幼饱受磨难的他对于和平有着天生的向往,也正是在那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不少人都深受它的影响,杨勇也不例外。

于是,在1927年他正式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投身于革命事业。在1941年初,面对日军的来势汹汹,他井井有条地指挥第三旅使用围点打援战法,扭转了我军当时的劣势局面,也拯救了无数中国人民的性命,更是狠狠重创了日军,使得他们士气大乱,这场战争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潘溪渡战争。

之后,杨勇也是游击战的主要指挥人,他率领着军队在东平等地与敌人展开战斗,也是为了拖延敌人,为取得之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也开创了不少革命根据地,为同胞提供充足的物质补给和有利情报,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里,也是他指挥了第一、二次进攻,破坏了敌人的阵型,鼓舞我军的士气。

杨得志、杨成武、杨勇算得上我军一流名将吗?

杨勇是一位机智聪明的指挥官,也是我军的一流名将。

尽管这三个人并不是并不是那么耳熟能详,但是谁也不可以否认他们对中国做出的种种贡献。

现在有的人或许倾向于“无利不起早”的价值观,持有此观点的人大部分也是利己主义者,他们并非是不想奉献之人,可是他们同样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如果要他们无私奉献,他们便会抛出无数借口来回绝此事。

向利而行可以说是人之天性,毕竟有谁不想得到回报呢?然而这也并不是我们应当推崇的价值观,我们更应该学习革命先辈那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而不是被迫完成的工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