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品味御膳学习清宫廷的饮食文化,清朝皇室成员为何独喜简单食物

我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因此对于“吃”是非常重视、也是非常讲究的,不仅讲究吃的好,还要吃的丰盛,从我们传统的八大菜系中也可以看得出来。相比西方国家来说我们的食物种类繁多,做法也多种多样,所以近年来也有不少国外的朋友爱上中国菜。而且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物产又较为丰富,经历了五千年的研究与发展,使得“食”在我国,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物质需求,而是转变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

从品味御膳学习清宫廷的饮食文化,清朝皇室成员为何独喜简单食物

我们如今餐桌上的这些可口的美食也多在封建时代就有了,古人们在美食中融入感情,让食物得以升华,让舌尖的每一个细胞都被唤醒。《我在宫里做厨师》作为一档宫廷饮食文化类的节目,可谓是深受吃货们的喜爱,尤其是明星阵容强大,再加上高度还原的菜色,这些菜色如今在饭店也可以吃到,从品味御膳学习清宫廷的饮食文化,了解不一样的历史。

清朝宫廷饮食费时费力

中国广阔的地域,使得每个不同的地区对食物喜好、口感的需求也大为不同,因而形成了风格独到的不同菜系。基于封建社会的背景之下,所有人皆服务于统治者,因而皇家所享受到的美食也是最高级的,在皇宫之内可以吃遍天下的美食。最著名的就是清朝时期的满汉全席,清朝统治者非汉人,但又为了融合汉族的文化,所以推出了满汉全席。

从品味御膳学习清宫廷的饮食文化,清朝皇室成员为何独喜简单食物

清朝也是历史上最讲究排面与形式的一个王朝,据说皇帝的每一顿饮食都必须上齐近百道菜,但又不可能每道菜都吃完,通常都只是闻一下,挑个一两道尝尝而已,剩下的则原封不动的又端回去,而且为了让皇上每天都能有新鲜感,不至于吃腻,御厨经常都要绞尽脑汁变着花样的做菜。这样的形式主义,这样大的阵仗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因为需要准备的菜肴数目众多,为了能让皇上准时用膳,所以御膳房每天天不亮就要开始准备,即便如此,上菜也是非常费时的。

相传当时的慈禧太后有一个爱好,她很喜欢在颐和园昆明湖畔的景福阁上观赏雨景,经常一待就是一上午甚至一整天,所以每到开饭的点,都累垮了上菜的太监们。为了让慈禧能够一边观景一边用膳,近两百号的太监,由景福阁开始列队,一直排到御膳房,再由御膳房将数目达128道的菜肴通过一双双手人工传递到慈禧面前,就像现在工厂里的流水生产线一样,且必须保证速度,否则饭菜凉了又会惹怒慈禧。

从品味御膳学习清宫廷的饮食文化,清朝皇室成员为何独喜简单食物

而菜到了慈禧面前又基本上也都是闻个味儿就不吃了,所以太监们还没来得及休息又要忙着将这百十来道菜又逐个传回去。等到忙完慈禧的膳食,太监们的手也基本“废”了,一度失去知觉。所以说从那时候皇室们的用餐习惯来看,就可以知道奴才们多受压榨,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么麻烦的,可在那个年代,却必须遵守这些繁文缛节,即便知道费时费力,为了彰显皇室的地位,却还是要如此进行。

其实华丽的外表下,清朝皇室成员倒是更喜欢一些简单的食物,这些食物包括“小吃”、“饮料”等,它们穿过历史的烟云,一直流传到今日,那么清朝皇室成员为何独喜这些简单食物?答案很简单,就是这类食物好吃,且省时省力,不需要繁琐的程序,随时都能吃到。

清朝宫廷饮料——酸梅汤

从品味御膳学习清宫廷的饮食文化,清朝皇室成员为何独喜简单食物

酸梅汤大家都知道,不仅制作简单,材料普通而且具有开胃健脾,生津止渴,除热送凉的功效,就是这样一道不起眼的小吃,当时却一度风靡了整个清宫。清朝时期酸梅汤还曾是皇室专用的消暑解渴饮料,比起这个亲民的叫法,它还有一个比较高大上的名字,即“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名字起的但是够漂亮,但说来说去还不就是一碗酸梅汤。

它的做法也很容易记住,只需要将乌梅泡发,加入冰糖蜂蜜以及桂花一起熬制,再加入冰块冰镇即可。在西方的汽水还未传入我国之前,这应该是最早期的消暑饮料了。清宫人人都爱喝,乾隆皇帝尤为甚之。除了乾隆皇帝以外,慈禧太后也是酸梅汤的忠实粉丝,而且她不仅爱喝,还将酸梅汤视作保持身材,美容养颜的保健饮料,果然女人为了美丽什么都想的出来。

从品味御膳学习清宫廷的饮食文化,清朝皇室成员为何独喜简单食物

慈禧应该是最典型的对小吃感兴趣的皇室成员了,也许是因为终日面对满汉全席,吃腻了,吃怕了,才乐于接受新鲜的花样。同时,她身边的那些奴才也极其懂得察言观色,能够时刻观察到慈禧的情绪,捕捉到她的喜爱,为博她的开心,变着法儿的搜罗各种花样的美食。

清朝宫廷小吃——门钉肉饼

“门钉肉饼”是老北京的一道传统美食,属于清真食品,拥有焦黄的外皮,香浓的汤汁,味道极其鲜美。起初这道小吃还并不出名,只是宫中的厨子为了裹腹才随意制作出来的,随后才流传到民间。

现如今这道美食已被列入北京“小吃十三绝”中,而且它还与慈禧太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就连名字都是由慈禧太后亲自取的,因为此饼的形状与古城门的门钉非常相似,所以被慈禧太后取了这么一个通俗的名字。

从品味御膳学习清宫廷的饮食文化,清朝皇室成员为何独喜简单食物

说到它的由来也是颇有内容的。相传当时的慈禧太后已经垂帘听政,掌握了清朝的实际权力,有一日突然因为政务心烦,吃不下饭。最会体贴慈禧的李莲英见此景连忙想办法逗她,慈禧果然被她都得喜笑颜开,心情一好便想吃点糕点,于是吩咐御膳房准备。

这下彻底难倒厨子们了,要知道慈禧的口味极其挑剔,平时吃腻了山珍海味必须想一些新奇的食物,况且他们也知道太后最近心情不好,若是一个不小心惹怒了她,随时都会小命不保,所以听说她想吃糕点后,所有人都犯了难。

就在所有御厨都急的团团转的时候,出现了转机,一个小厨子偷偷做了一份点心打算给自己吃,这份点心一看就不是做给太后吃的,光从外表看就非常粗鄙。在宫中做菜最讲究的就是色香味,必须要有色相,才能上得了皇家的饭桌,所以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不是做给慈禧吃的东西。

从品味御膳学习清宫廷的饮食文化,清朝皇室成员为何独喜简单食物

但是偏偏不凑巧的是做此点心的小厨子刚好有事情不在,将点心放在了桌上,而此时传膳的小太监又刚好过来,不知是眼神不好还是胆子太大,直接将这道卖相极差的点心端到了慈禧跟前。

本以为这个传膳的小太监要脑袋搬家了,可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也许是见惯了装点精致的菜肴,所以这道反差较大的饼子刚端上,就引起了慈禧的兴趣,毫不犹豫地就吃了起来。尝过之后还不停夸赞其美味,而后又询问起这饼的名字,传膳的小太监本就是误拿了,自己从来都没见过这道菜,一下子慌了神。

慈禧见状突然有点不高兴,一旁的人连忙圆场说道,这饼又圆馅又饱满,是圆满丰裕,多福的象征,这话一下子说到了慈禧的心坎里,高兴之余便赐名“门钉肉饼”,这一名字便流传至今。后来这个饼子变成了慈禧最喜欢吃的点心,清末以后又流传到了民间,不断发展成了当今北京的一道风味小吃。

从品味御膳学习清宫廷的饮食文化,清朝皇室成员为何独喜简单食物

皇家之人爱上简单普通的食物,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些皇室成员成日吃的都是山珍海味,不免会有吃腻的一天,所以偶然尝试到清汤寡水的食物自然会有一番独特的感受。人人爱美食,皇室成员更是如此。食物的美味与其制作的程序,食材的珍贵并没有多大的联系,很多受人们喜爱的食物都很简单、纯粹,没有什么华丽的外表,挑剔的讲究。华而不实的反倒是那些看起来高级的食物,以至于吃多了山珍海味的皇室成员们,慢慢的对简单朴素的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中华传世美食烹饪方法一本全》

《远去的紫禁城》

《迷案北京》

《老北京的风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