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时期,开国少将给每个战士发两个葫芦,大家都说太好用了

王诚汉是开国少将,1988年又被授予上将,在我军中是一位很有传奇色彩的名将。

王诚汉将军不光打仗勇猛,更喜欢动脑子,经常出其不意,事后又让人大呼过瘾!

抗战时期,开国少将给每个战士发两个葫芦,大家都说太好用了

1944年,王诚汉率领第35团向中原地区进发,因为缺少大船,如何渡黄河成了一个难题。

渡河的前一天,王诚汉正带领侦察兵勘察地形,在当地村庄的水塘里,发现了几个正在打水仗的孩子。

王诚汉发现,每个孩子怀里都抱了一个葫芦,他好奇地问其中一个男孩:“这个葫芦是做什么用的?”

“抱个葫芦,秤砣都能浮在水面上,八路军的侦查员过河都用这个!”男孩骄傲地举着葫芦回答。

王诚汉听罢,向孩子们打听:“哪里能买到这种葫芦?”

“各家各户都有,进村买就是了!”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

王诚汉立刻下令采购,买了一大堆葫芦发给战士们。

抗战时期,开国少将给每个战士发两个葫芦,大家都说太好用了

第二天渡河时,兄弟团惊讶地发现,王诚汉的部队每个人都配备了两只葫芦。一开始,大家看得云里雾里,直到上船后,所有人都佩服起王诚汉的先见之明。

原来,由于小船承重有限,河水又湍急,战士们刚上船,船身就开始下沉,眼看河水就要漫过船体,王诚汉命令战士们将葫芦绑在船身四周,小船借着葫芦的浮力重新上升了起来。

就这样,靠着葫芦的帮助,搭载着1500多名战士的小船,稳健地航行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最终顺利抵达了黄河对岸。

除了用葫芦巧渡黄河,王诚汉还曾经用棉被自制的“土坦克”,打败了日军的真坦克。

在河南省登封市,有一处名叫东金店的集镇,这里地处登封、伊川等几个县的交界处,是运输物资的交通要道。

然而,这个兵家必争的咽喉之地,却被伪军高文豪部占据着,日军还调来了一个警备队供高文豪调遣,更助长了这帮汉奸的嚣张气焰。

抗战时期,开国少将给每个战士发两个葫芦,大家都说太好用了

负责攻打东金店日伪军的,正是王诚汉的第35团。王诚汉深知东金店的寨墙高大,再加上日伪军的坦克火力凶猛,如果硬攻的话,会造成我军很大损失。

为了找到合适的进攻方式,王诚汉动员战士们集思广益,最后想到了自制“土坦克”来对付鬼子的真坦克的办法。

当晚,王诚汉带领35团将东金店团团包围,炸开了城门的一个小缺口,率领大家攻了进去。

正如王诚汉所料,高文豪等人躲到了高大的北寨门处,这里易守难攻,尤其是坦克,气势汹汹地对着我军猛烈开火,面对密集的火力,王诚汉命令战士们使用起“土坦克”。

什么是“土坦克”呢?就是由几条方桌组成,战士们扛起桌子,再铺上几条泼了水的棉被,能很好地抵挡住日伪军的火力。

抗战时期,开国少将给每个战士发两个葫芦,大家都说太好用了

日伪军看到我军战士驾着“土坦克”冲过来,不知道是什么武器,一时间慌了手脚,节节败退。眼看北寨门就要攻下来了,敌人的援军却在这个时候赶来了。

援军带来了更猛烈的炮火,王诚汉发现,好几架“土坦克”都被打得一动不动,他赶忙让战士们撤下来,检查其中的问题。

原来,由于温度太低,棉被上的水结成了冰,削弱了“土坦克”的防弹能力。

王诚汉当机立断,命人在棉被上浇上几桶热水,把冰融化掉,战士们扛着热气腾腾的“土坦克”,再次冲向了战场。

这一次,敌军的炮火纷纷被挡在了棉被外面,战士们冲进北寨门,敌人再无抵抗之力,东金店被彻底拿下。

此战的胜利,让王诚汉和他的35团声名鹊起,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35团是豫西的“老虎团”,日伪军就是狐假虎威的狐狸,在王诚汉这头真老虎面前,原形毕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