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生智作为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到底应该负什么责任

历史客栈昨天介绍了传奇将军唐生明,其实,他的哥哥唐生智比他更传奇,不光地位更高,而且也更受争议。

让他备受争议的,自然就是著名的南京保卫战了。

唐生智作为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到底应该负什么责任

几十年来,唐生智一直被视为南京保卫战惨案的罪魁,背负了半生骂名,但是,他究竟要负多大的责任,还是很有值得讨论的必要。

以南京当时的情况,日军气焰旺盛,兵力和军备充足,南京失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结局,连蒋介石也早就预想到了结果,但顾及到南京的历史地位和影响问题,南京之战已经不仅仅是军事战争,更多的是“政治仗”。

因此,唐生智其实并不需要为南京失陷这个结果负责,但是,他需要为南京失陷的过程负责。

唐生智作为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到底应该负什么责任

淞沪会战之后,日军兵指南京,蒋介石于1937年12月17日和18日,连续两次邀请何应钦、白崇禧、唐生智、徐永昌、刘斐、谷正伦等高级将领开会。第一次会议中,作战部长刘斐、白崇禧、何应钦、徐永昌全部到会,对当前战争局势分析后,一致认为南京不可守。

但蒋介石不愿意效仿美军在马尼拉那样将南京划为“不设防城市”,于是发电报询问陈诚,结果陈诚也主张放弃对南京的守卫,以保存实力为重。

蒋介石心情很复杂,第一次会议没有结果,也就有了第二次会议。

唐生智参加的,正是这第二次会议,会议内容依然紧紧围绕南京的守备问题。

《白崇禧回忆录》中是这样记述的:“委员长在会场宣称南京是我们之首都,国父陵寝之所在地,必须防守。会中询问谁愿担任防守责任,唐生智立起发言,慷慨陈词,自愿防守。他批评自抗战以来中下级士官牺牲甚多,但未见有高级军官牺牲者,他愿担任防守责任与城共存亡。委员长嘉奖其壮志,但与会人多为唐担心。”

唐生智作为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到底应该负什么责任

不过,在蒋介石军用电话专线台的回忆中,稍有出入,认为“南京是我们之首都,国父陵寝之所在地,必须防守”这句话,并非蒋介石所说,而是唐生智说的,而且当时的唐生智精神似乎有些不大好,开会时蹲在椅子上。

当时的情况具体如何,说法颇多,唐生智到底是主动留守还是被动的,也尚无明确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最终守备南京的,正是唐生智。

刚一走马上任,唐生智就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大意就是自己奉委员长之命卫戍南京,纵使牺牲,也要使日军付出惨痛代价,不惜与南京共存亡!

唐生智作为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到底应该负什么责任

说出的话,打上的钉,唐生智在城防工事、城内军事工事,甚至是城内部队的安排,都是按照城破与敌人死战而设计的。当时,南京被三面包围,宛若孤城,为了显示出和敌人拼死一战的决心,唐生智命令宋希濂将长江下关口的大小火轮、民用船只全部清除,并下令:凡私自撤离南京者,军法处置!

然而,后来唐生智却乘着仅留的两艘火轮出逃,把南京同胞们置于了绝望的境地。

据宋希濂回忆:“因载重过多,船至江中沉没者有之。许多官兵拆取店户门板,制造木筏,行至江中,因水势汹涌,不善驾驭,惨遭灭顶者数以千百计。哀号呼救之声,南北两岸闻之者,莫不叹伤感泣,真可谓极人世之至惨。”

唐生智的举动,导致南京城守卫部队在12天后的突围行动中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各部队从外围向内撤退时,毫无计划,混乱不堪,宛如人间地狱!

唐生智作为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到底应该负什么责任

(图:国军撤退时在城墙上留下四个大字:“誓复国仇”)

因撤退的混乱,导致大部分人被困在城中,伴随着日军的长驱直入,南京百姓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屠杀,30万人灰飞烟灭,成为中国人永生难愈的伤口!

这次惨案,唐生智固然有很多理由,但是他作为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无疑要负主要的责任。

南京沦陷后,唐生智也感觉无颜再见世人,就辞去了高官厚禄,回到湖南老家,面壁谢罪,再也没有出山。

1949年8月,四野大军挥师南下,唐生智与程潜、陈明仁等人一起宣布起义,后来还成为湖南省副省长,于1970年去世,享年80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