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有一位平凡的湖北老农拿出了一张80多年前的欠条,惊动了当地的民政部门,这是一张红军曾借款400大洋的欠条,经过多方的研究和审查,证明了这张借条的真实性,那么,这么一张80多年前的400大洋借条,如今需要还多少钱呢?有关专家经过研究和商讨表示,这400块大洋根据当时的物价来说,正是相当于如今的4万元,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看到的更应该是那个感动的军民齐心的故事。

1927年在河南,湖北等地,相继建立起红军部队,他们统称为红一军,部队建立之初,十分的困难,装备匮乏,吃饭也是问题,上级领导经过思虑过后,决定向当地的百姓们请求帮助,老百姓对红军的印象很好,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当时红军也有纪律,不能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因而只要从一家百姓借钱,红军就会留下相应的欠条。
1930年,红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要参加阳平口战斗,因而打仗的必要,部队需要扩招,这下,领导也有很忧虑,为此他们找到了当地的杨长银老人,杨家在当地经商,略有产业,红军登门拜访后,杨家杨长银表示很支持,他当即就拿出300多块银元,不仅如此,他还去亲戚家凑钱,最终是凑够了400银元,交给了红军,时任特务营第一分队的队长涂杏亲自给杨长银老人留下一张欠条,这张欠条就是2015年老农拿出的那一张。
建国以后,各地政府相互发放通告,希望他们能够将欠条从老百姓手里收回,并且兑换成相应的钱财或是物资,不过因为时间久远,或者是其他一些原因,国家并没有收完当初留下的欠条,杨家三代人的这张400银元的欠条,一直存放在家里,他们并没有选择拿出来,直到2015年,杨明荣老人将这欠条拿出来,也让人们了解了80年前那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跨越时光,我们都会老去,而作为当事人的杨长银也已经逝去,但是这个欠条留下来,它所代表的的含义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这400银元本身,在那个时代,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老百姓的选择,红军是唯一能够救老百姓的军队,军民一家,这也是那个时代最为真实的写照。
如今,我们能够享受到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也一定不要忘了,当初曾有那么多人为了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我们现在伸脚就能触碰的地方,在那个时候,是他们遥不可及的诗和远方,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