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权臣为什么在篡位前立个新君

古代王朝衰落之时,有实力的臣子在篡位之前,会废掉原来的皇帝,然后立一个新君,过段时间后再把新立的皇帝废掉,然后取而代之。那么既然早晚要篡位为什么还要走这么一过程,直接将老皇帝赶下台,自己改朝换代,做开国之君呢?其实这里面有相当大的学问。

古代权臣为什么在篡位前立个新君

在古代做什么事都讲究名正言顺,如果贸然行事势必会引火烧身。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乱长安,导致天下大乱,诸侯之间互相攻伐,袁术割据淮南后偏安一隅,因为有了玉玺在手,放大了他想当皇帝的野心,在寿春称帝后,袁术则成为了众矢之的,最后众叛亲离呕血而死。

元末农民起义,徐寿辉率领的红巾军一时多达百万之众,徐寿辉认为有如此雄厚实力,便迫不及待地称帝建国,但是那个时候元政府的势力并没有完全消灭,徐寿辉的军队过于分散,无法聚拢,被元军逐个击破,徐寿辉在逃跑的时候被部下陈友谅杀死。

古代权臣为什么在篡位前立个新君

所以无论是帝,还是自行称帝,都需要先确保自身不会受到其他势力威胁。正所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在确保自身不会受到军事威胁后,才能逐步展开,首先废掉老皇帝,然后从皇族宗室之中选择年幼的最好不怎么聪明的人立为新君。这样可以避免天下人的议论,也能堵住朝堂众臣之口。

古代权臣为什么在篡位前立个新君

之后开始动用自己的幕僚在自己的家乡宣传出现异象,有天子之兆,再编写民谣散播民间,然后再贿赂一些阴阳家,通过观星卜卦蛊惑民心。这样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

而这时也不能操之过急,当年汉献帝三次禅位曹丕才“勉为其难”接受皇帝位置。因此,让皇帝发布一个“罪己诏”,或者让皇帝说自身懦弱少威,君仪失度,不能治理好国家。以这个为理由在多次禅让方能合理继承皇位。

所以新立的皇帝这个过渡过程,能缓和天下人的态度,也避免了篡位的恶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