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青山突围牺牲最高级别一对夫妇,新婚才半年,战场双双以死殉国

在上世纪伟大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战争征程中,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终于打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条艰苦卓绝的道路上,很多革命情侣顾大家,舍小家,为了正义的事业,年纪轻轻,勇战沙场,英勇赴义,用热血浇灌革命爱情的红色花朵,绽放在祖国的漫山遍野。抗日战争时期的大青山突围中,我军牺牲了一对高级别的领导人陈明、辛锐夫妇就是其中一对革命夫妻。

大青山突围牺牲最高级别一对夫妇,新婚才半年,战场双双以死殉国

陈明,原名陈若星,字少微,出生在福建龙岩县(今龙岩市)东肖区龙聚村一个庄户人家,在学校读书期间,便在老家与邓子恢等进步青年一起,发起组织了“奇山书社”,参加者达二百余人,后创办《岩声》报以“改造旧社会,宣传新文化”为使命、公开向旧世界宣战,担任主编的陈明激浊扬清,奋笔呐喊,号召众生“不斗而生,不若斗而死”,1925年秋便入党。

大青山突围牺牲最高级别一对夫妇,新婚才半年,战场双双以死殉国

随后,陈明参加北伐战争,担任北伐东路军宣传部长,受组织派遣成立福建省临时委员会,陈明任书记。1928年1月,福建临时省委在厦门召开了紧急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在这次会议上,陈明主动让贤,改任省委宣传部部长。不久,任代理省委书记,后前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第三期学习深造,毕业回国,进入中央苏区,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宣传科长,后随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大青山突围牺牲最高级别一对夫妇,新婚才半年,战场双双以死殉国

抗日战争期间,陈明任八路军随营学校政委(随营学校又称“抗大”六大队,陈明为六大队政委)、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长、山东分局党校副校长、山东抗日促进会常委、山东分局政府工作部部长、山东省战工委(即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前身)副主任兼秘书长、山东分局政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要职。

大青山突围牺牲最高级别一对夫妇,新婚才半年,战场双双以死殉国

辛锐,原名树荷,章丘市辛寨人,1918年生于山东济南,父亲辛葭舟是一个银行家。“七·七”事变后,辛葭舟参加抗日活动,他家成了八路军的地下联络点。辛锐是辛葭舟的大女儿,在中学读书时,绘画、书法颇有功底。她16岁那年,创作的绘画和木刻作品,还在济南举办过美展。在父亲影响、教育下,她参加抗日工作,宣传抗日救亡。并于1938年和妹妹一道到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八路军,在部队从事革命文艺宣传工作并入党。

大青山突围牺牲最高级别一对夫妇,新婚才半年,战场双双以死殉国

多才多艺的辛锐在八路军这个革命大熔炉中如鱼得水。她创作了一幅题为《我送哥哥去当兵》的宣传画,画的是一位农村姑娘,给报名参军的哥哥戴大红花,形象生动逼真,得到军民赞美,有力的配合了参军运动。她集编、导、演于一身,工作十分忙碌。为了更有力的宣传抗日救国,剧团在经常编演小型曲艺、歌舞的同时,也排演像《血路》、《雷雨》这样的大型剧目。山东分局建立了“姊妹剧团”,辛锐担任团长、分局秘书、省妇联秘书等重要职务。

大青山突围牺牲最高级别一对夫妇,新婚才半年,战场双双以死殉国

这时,陈明是著名的笔杆子、革命理论家,他一次次慷慨激昂的演讲,不仅激发了辛锐对革命工作的热情,也让她对陈明心生仰慕。1941年3月8日,怀着对革命事业的共同坚守,两人结为革命夫妻。然而,战争年代的夫妇忙碌的工作,使得两人聚少离多,短暂的相遇就显得异常珍贵。在辛锐怀孕时,工作之余,陈明带着她满山找酸枣吃,告诉她:“等到革命胜利了,咱们回老家龙岩,那里有橘子、枇杷,还有农家腌得香喷喷的酸菜,味道可好哇。”

大青山突围牺牲最高级别一对夫妇,新婚才半年,战场双双以死殉国

然而,正当这对革命夫妇畅想着自己和家庭美好未来的时候,他们结婚半年多之后的1941年11月,日伪集结五万兵力,向沂蒙山区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妄图一举消灭我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沂蒙山区之主力部队,惨烈的大青山突围战打响了,由于电台发生故障,情报错误,根据地部分机关人员转移时误入日军包围圈。

大青山突围牺牲最高级别一对夫妇,新婚才半年,战场双双以死殉国

陈明是突围队伍中的最高领导人,原本应该在抗大一分校学员的掩护下撤退,可为了让战友们成功突围,陈明放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带领战斗力量冲在前线,不幸双腿负伤。当时一个警卫员想要背着陈明撤出战场到安全的地方去,陈明知道自己受了重伤,不想拖累警卫员,就说:“你赶紧跑,咱多活一个是一个”。说完陈明对着围上来的鬼子连开两枪,打死了两个鬼子,而他把枪膛里的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他将自己的热血洒在了沂蒙山上。时年39岁。

大青山突围牺牲最高级别一对夫妇,新婚才半年,战场双双以死殉国

就在陈明牺牲的当天,怀孕的妻子辛锐在突围战中身负重伤,双腿膝盖被打碎,剧团小演员徐兴沛来护理她,小徐一见她伤这样重,眼泪夺眶而出,他紧紧抓住辛锐冰凉的手,哭着说:“团长,您受伤了!”辛锐慢慢睁开眼,轻轻地说:“小徐,别难过,革命就免不了流血牺牲。”

大青山突围牺牲最高级别一对夫妇,新婚才半年,战场双双以死殉国

徐兴沛和二所同志将辛锐送到大青山正北火红峪村养伤,藏在一个阴暗的山洞里,而她并不知道丈夫陈明牺牲的消息。为尽快帮助辛锐治好伤,村民们把结婚盖的被子和家里舍不得吃的粮食拿出来,用山上采来的中草药为辛锐洗伤口,通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她的伤势慢慢好转。

大青山突围牺牲最高级别一对夫妇,新婚才半年,战场双双以死殉国

这一天,一股日军突然来火红峪一带搜山,二所同志准备抬着辛锐准备突围。山路崎岖,行走艰难,他们刚跑出150米,敌人就追上来了,机枪打得担架附近的石头直冒火花,辛锐见形势危急,担心二所同志抬着她会受更大损失,大喊:“放下我,你们快走!”抬担架的同志坚决不肯。辛锐急了,厉声命令:“我用手榴弹掩护你们突围,要执行命令!”她朝敌人扔出第一颗手榴弹。二所同志忍痛放下她,趁硝烟向东南方向突了出去。鬼子发现了她:“女八路!女八路!抓活的。”

大青山突围牺牲最高级别一对夫妇,新婚才半年,战场双双以死殉国

辛锐咬紧牙关,面对冲上来抓捕自己的日军,她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23岁的辛锐,告别了自己深爱的这个世界。在她牺牲的地方,村民修坟立碑以作纪念。三年后,辛锐的墓上长出了一棵板栗树,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人们都说,这棵板栗树就是陈明的化身,一直呵护在妻子身边,弥补生前没能相守的遗憾。

大青山突围牺牲最高级别一对夫妇,新婚才半年,战场双双以死殉国

建国后,为了纪念这对抗战中英雄牺牲的八路军高级干部,当地人民把这对年轻的夫妇遗骨迁入烈士陵园,在松柏夹道、大气庄重的中轴线东侧,陈明、辛锐合葬墓就静静地矗立在这里。六面亭柱型的陵墓掩映在冬青茂密、流翠泛碧间。筒瓦覆顶,檐角上翘,顶部缀以五面红旗组成的图案,整座陵墓精美庄重。“双烈合葬、流芳万代”“学习陈明同志为抗击日军侵略者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一句句简短而又有力量的话语诉说着这对夫妻的英勇壮举,无数瞻仰者无不被他们不怕牺牲、一心为国的事迹而感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