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4年,陈再道之子陈东平,在河南被判处死刑,背后有何隐情?

1984年,河南洛阳召开公审大会,对一批犯罪分子进行了判决;在这批犯罪分子中,有一位叫陈东平的男子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枪决。在宣判完毕后,陈东平就与其他死刑犯,一起被押到刑场,随着一声枪响,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叫陈东平的男子身份不简单,他的父亲竟是新中国57位开国上将之一的陈再道之子。

将门出身的陈东平,到底犯了什么大罪呢?为何会被判处死刑?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陈再道之子陈东平被枪毙的事件,在开始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陈再道将军。

1984年,陈再道之子陈东平,在河南被判处死刑,背后有何隐情?

陈东平

陈再道是一位从湖北麻城走出的开国将军,早在1926年,17岁的他就在家乡参加了农民自卫军,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与反动派作斗争。

黄麻起义爆发后,震惊了国民党当局,调集大军反扑黄安、麻城,陈再道与战友转到木兰山坚持打游击,是著名的木兰山七十二勇士之一。

陈再道参加革命后不久,经人介绍,与乡里一个叫熊慧芝的女子结婚。陈再道本以为虽然投身革命,也可以经常回家,但由于形势的突变,陈再道只和新婚妻子待不到一星期的时间,就被紧急召回部队。

革命军人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陈再道接到上级的命令后,只能告别新婚妻子,返回部队。临行前,陈再道叮嘱在家好好照顾自己,出去一段时间后就回来。看着丈夫远去的身影,熊慧芝流下了泪水……

陈再道万万没有想到,等下一次回乡时,已是几十年后的事情;而妻子熊慧芝望着远方,日盼夜盼,但始终没有见到丈夫。

1984年,陈再道之子陈东平,在河南被判处死刑,背后有何隐情?

红军剧照

由于红军日益发展壮大,陈再道逐渐成长为一员猛将,在鄂豫皖地区的名气很大,身为“匪属”的熊慧芝遭到了敌人的追捕,在避难过程中,又遇到一个人贩子,将其卖给一个穷裁缝做妻子,在外作战的陈再道得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从这以后,陈再道就不再考虑个人问题,将精力都放在革命工作上。

虽然陈再道自己不在乎,但战友们却替他着急,尤其是陈赓,更是“操碎了心”。

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后,陈再道担任129师386旅的副旅长,旅长是陈赓。

陈赓是我军中有名的“红娘”,促成了好几人的婚事。众所周知,彭德怀的发妻刘坤模,自平江起义后,与丈夫“失联”长达十余年,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朱德、彭德怀一起指挥取得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刘坤模才从报纸上获得了彭德怀的消息,并辗转到华北抗日前线找到了他。

但在这十年间,刘坤模为了活下去,在武汉与他人同居,并育有一个孩子,因此两人无法破镜重圆,彭德怀一度对“爱情失去信心”。陈赓见状,便主动“承担”起帮助彭德怀寻找伴侣的“任务”,助力彭德怀与浦安修喜结连理。

除此之外,开国上将肖华与王新兰、开国大将王树声与杨炬等人的爱情,都有陈赓的直接“助力”。

1984年,陈再道之子陈东平,在河南被判处死刑,背后有何隐情?

陈赓

而对于与自己并肩战斗的陈再道,更是上心,只是当时部队一直在前线作战,只能暂时耽搁。

1937年底,八路军129师根据总部的指示,以769团部分连队组成东进纵队,由386旅副旅长陈再道担任司令,率部到冀南开辟根据地。

冀南是平汉、津浦两条铁路的必经地,战略位置十分地重要,但这里主要以平原为主,且情况非常复杂,日军、伪军、会道门派、土匪等武装交织在一起,对于擅长山地游击战的八路军来说,想要发展起来实属不易。

陈再道率部在经过短暂的培训和准备之后,于1938年1月启程进入了冀南地区,指挥部设立在南宫。

陈再道的婚姻大事一直是旅长陈赓牵挂的问题,临行前,陈赓专门叮嘱东进纵队的参谋长卜盛光,让其到冀南后,一定要帮助陈再道找一个老婆,并开玩笑地说:“如果陈再道两年后还是打光棍,我拿你是问!”,三人哈哈大笑,陈赓说完,陈再道也就忘记了,但卜盛光却一直记在心里。

1984年,陈再道之子陈东平,在河南被判处死刑,背后有何隐情?

东进纵队到达南宫不久后的一天,陈再道认为初来乍到,应该去走访一下当地的党政机关,便叫上参谋长卜盛光一起去。

在走访完县委机关之后,卜盛光见妇救会也在附近,想起临走之前陈赓旅长交代的“重要任务”,于是就拉着陈再道也要去妇救会看看,称妇救会是支前的主力,共产党一贯讲究男女平等,因此不能轻视妇女。

陈再道拗不过卜盛光,一起来到了妇救会;刚进入大门,一位年轻的女性就上来招呼,卜盛光询问后,得知她叫张双群,是一个女学生,之前在一次活动中,见过陈再道和卜盛光。

卜盛光开始在暗中为陈再道物色合适的人选,看来看去,最后还是认为张双群比较合适,且陈再道与张双群似乎比较“投缘”,两人有说有笑,卜盛光决定撮合两人。

在走访完妇救会后,陈再道大步返回了司令部,卜盛光故意慢慢走,见陈再道走出老远,就转身返回妇救会,委托张双群“帮忙”。

卜盛光给张双群下达了一个“任务”:“小张,交给你一个重要的任务,能不能完成?”

“报告首长,保证完成任务。”张双群坚定地说。

1984年,陈再道之子陈东平,在河南被判处死刑,背后有何隐情?

陈再道(左)

这时张双群才知道,原来陈再道还没有结婚,卜盛光竟让他帮助司令找一个对象。

在交代完后,卜盛光带着警卫员急忙追赶上陈再道:“司令,你看刚才那个小张怎么样?我觉得是还不错,年纪轻轻就是党员,政治上绝对没有问题.....”

卜盛光一路都在跟陈再道说张双群的事,但陈再道基本当做“没有听到”,不怎么回应。这下卜盛光着急了,直说道:“不说就算了,沉默就是同意,我现在返回妇救会,跟小张说。”

“站住,你给我回来,这件事不用你管……”说完,脸微微红的陈再道就大踏步往前走。

这个小细节被卜盛光看在眼里,他知道两人有戏了。

其实,陈再道第一眼见到张双群后,就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回到司令部后,张双群的样子一直在脑子里浮现,在屋内来回地踱步。正常情况下,陈再道只有在考虑大问题的时候才会这样,但冀南近期相对平稳,日寇没有进犯,匪患也基本平息,暂时没有战事,警卫员也很纳闷,到饭点后,也不敢去叫他……

而张双群这边,在送走陈再道和卜盛光后,开始琢磨起卜盛光交代的“重要任务”:帮助陈司令找一个对象。

她将妇救会以及其他单位认识的女性全部都过了一遍,但觉得都没有合适的人选,要么年龄比较大、要么出身不是很好等等,以陈再道的身份,一定不能随便找一个……

就在张双群“绞尽脑汁”的时候,参谋长卜盛光又来到了妇救会,点名要找她。

原本以为卜盛光是有新的任务要交代,但这次卜盛光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对张双群说:“小张同志,陈司令看上了你,希望你能尽快表个态……”卜盛光说完,就拿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陈再道简历,让其“好好参考一下。”

1984年,陈再道之子陈东平,在河南被判处死刑,背后有何隐情?

妇救会

卜盛光走后,张双群的心情十分地激动,拿起陈再道的简历好好看了起来,这时张双群才得知陈再道是一位老革命,十几岁就投身军营,短短几年就成长为一名指挥千军万马的军长,是我军中的一员猛将,她越想越激动,决定给陈再道写一封信。

第二天,张双群的这封信就送到司令部,因为陈再道刚好有事外出,太阳下山后才回来。根据工作规定,作战科长将信拆了,看到内容后,得知陈司令马上就要结束“光棍”了。

陈再道回到司令部后,作战科长就笑着将信交给了他,然后转身就溜走了,陈再道一时都觉得有点奇怪。

打开信后,陈再道首先看到信里的字写得非常的清秀,仔细看后发现这竟是张双群写来的信,陈再道顿时“热血沸腾”,白天的疲惫都全放在脑后,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一封信,虽然张双群是一个活泼的姑娘,但压根没有想过娶为妻子,只不过经过卜盛光的一番折腾,也觉得有点意思,特别是张双群在信中已表示同意交往。

几天后,张双群突然接到东进纵队司令部的通知,让其到司令部一趟,首长要找她谈工作,张双群一刻也不敢怠慢,放下手里的事,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司令部。

1984年,陈再道之子陈东平,在河南被判处死刑,背后有何隐情?

陈再道视察工厂

张双群顿时一头雾水,表示刚才接到司令部的通知,称首长要找我谈工作。起初陈再道也云里雾里的,但也马上反应了过来:“哎呀,你被卜参谋长骗了……”

虽然是卜盛光在“暗中操作”,但陈再道也有一些话准备对张双群说,只是一时半会不知道怎么说出来,又在屋内来回地踱步,张双群坐在一旁,也不敢问,最后才吞吞吐吐地说张双群写的那封信。

陈再道说完,张双群低下了头,脸涨得通红,心跳加速,顿时有点喘不过气来。

正当张双群脑袋一片空白的时候,陈再道坚定地说:咱俩的事,就这么定了!

1938年11月,陈再道和张双群正式结为夫妻,共同走过了54年的旅程。

1984年,陈再道之子陈东平,在河南被判处死刑,背后有何隐情?

陈再道与许世友

陈再道与张双群共育有5个子女,他们大多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唯独长子陈东平,令陈再道最为失望。

陈东平出生在战争年代,因当时陈再道已在部队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公务繁忙,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比较少过问,陈东平出生后,免不了跟随父母转战,受了一些罪,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尽量满足孩子各方面的要求,陈再道本是想让孩子过好一点的生活,但没有想到,却为陈东平日后踏上“不归路”,埋下了伏笔。

而且因为陈东平的父亲是为中国革命立下赫赫战功的陈再道,旁人都对他比较客气,只要不是他做出特别出格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睁一眼闭一眼,久而久之,让陈东平逐渐养成的比较自我的性格,凡事我行我素,经常惹是生非,尤其是进入叛逆期后,越发不可收拾,不仅将学业丢在一边,还瞒着家人在外面偷偷租了一处房子,与同样堕落的同学寻欢作乐。

陈再道见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决定将他送进哈军工,让其受到军事化管理,压压儿子的不良习气。

1984年,陈再道之子陈东平,在河南被判处死刑,背后有何隐情?

哈军工是当时中国最顶级的军事学府,由陈再道过去的老搭档陈赓负责组建,设有导弹等尖端专业。

考虑到保密的需要,上级认为革命干部的子女在政治上比较可靠,因此有不少高干子女都被“保送”到哈军工的尖端专业就读,陈东平也是在这种背景下,根据相关程序进入了哈军工。

在外面“放荡”习惯的陈东平,进入哈军工后很不适应,每天准时准点地起床、学习、训练,腰酸背痛,但因不少同学的父亲级别比陈再道还要高,他们都没有说什么,也是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来,一段时间后,陈东平“似乎”开始适应了,行为还算检点。

但在哈军工读了一两年之后,陈东平开始“老油条”起来,表面检点,暗中依旧腐化堕落,是全班成绩最差的一个,也是高干子弟中表现最差的,且经常有事没事地请假,学院的院长刘居英的军衔只是少将,而他的父亲是上将,因此只要陈东平去请假,领导都会批准。

1984年,陈再道之子陈东平,在河南被判处死刑,背后有何隐情?

陈再道

陈东平发现这是一个“漏洞”,一发不可收拾,经常性地迟到早退,到外面与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发展到最后,陈东平直接以“生大病”为由,向学校请了半年假,要求回家养病,领导不好过问陈再道,只能同意了他的“要求”

这一个时期,正是两岸最紧张的时期,蒋介石在台湾叫嚣着反攻大陆,不仅在军事上做准备,还在政治上宣传,开设了一系列针对大陆的电台栏目,如“台湾之声”等。

这些电台节目最符合陈东平的“口味”,经常趁着父母上班期间,躲在房间里偷听。

这些节目不断贬低中国大陆,抬高西方国家,将新中国描述得一无是处,但陈东平却听信了这些谣言,想到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逐渐向往西方的“花花世界”,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生了逃离大陆,到台湾享清福的想法。

1984年,陈再道之子陈东平,在河南被判处死刑,背后有何隐情?

老照片

但陈东平虽然出生在将门之家,但小看了中国公安情报部门的反特能力,正当陈东平在家里做美梦,等待境外间谍接应的时候,这封信很快就被湖北公安机关查获。

虽然陈东平使用了化名,但公安很快顺藤摸瓜,查到这封信系陈东平所写,棘手的是,陈东平的身份不简单,他是开国上将陈再道之子。

1984年,陈再道之子陈东平,在河南被判处死刑,背后有何隐情?

严打期间

秉着“救人”的原则,决定开除陈东平的学籍、团籍、军籍,并处以劳教两年的处分。

本文完

帅仕高:一位建国后被彭德怀点名要寻找的老船工,他做了什么事?

李济深当选新中国副主席,众人反对,周恩来:听他可能就不用长征

叶挺飞机失事,周恩来坚信背后是阴谋,50年后主谋坦诚:是我干的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