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重建红25军领导者,曾代理中央分局书记,可惜31岁病逝小山村

我们知道,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谱写了中国革命壮丽史诗中极为悲壮的华彩乐章。而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的红25军长征北上的历史,是红军长征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是重建红25军领导者,曾代理中央分局书记,可惜31岁病逝小山村

红25军这支光荣的队伍,与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主动策应全局,独立作出北上抗日决策,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开始长征,经历百场战斗从未失败,是长征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长征结束时兵员比出发时不减反增,锻造出97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为中国革命胜利立正了不朽功勋。

他是重建红25军领导者,曾代理中央分局书记,可惜31岁病逝小山村

而红25军的重新组建,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人物,那便是曾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代理书记、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

他是重建红25军领导者,曾代理中央分局书记,可惜31岁病逝小山村

1932年10月,在鄂豫皖中央分局黄柴畈会议上,沈泽民与张国焘的右倾逃跑主义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主张红军留在苏区,分散游击,而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主力擅自撤离鄂豫皖根据地,沈泽民坚持鄂豫皖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在敌人的疯狂进攻面前,他领导根据地军民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毅然结束了张国焘所搞的“肃反”运动,挽救了根据地,保护了一批红军干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重建红25军领导者,曾代理中央分局书记,可惜31岁病逝小山村

1932 年11月底,红安县北的檀树岗村热闹凡,标语耀眼,村里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流如织,英武矫健的军长捷步登上主席台,声音洪亮正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重新组建成立。正式宣告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红25军诞辰。

他是重建红25军领导者,曾代理中央分局书记,可惜31岁病逝小山村

红25军重新组织之后,在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下,以游击战争的方式与强大的敌人周旋了近两年,蒋介石用了15个师的正规军和大量地方反动武装,对这块红色区域进行了连续“清乡”、“清剿”和“围剿”。特别是在郭家河战斗,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共毙俘敌军2000余名,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取得红二十五军重组后首次大捷。随后红二十五军又在潘家河、杨泗寨两次战斗中连连获胜,初步扭转了鄂豫皖根据地的不利局面。有力地策应了中央主力红军的长征。

他是重建红25军领导者,曾代理中央分局书记,可惜31岁病逝小山村

正值鄂豫皖根据地形势刚有好转之时,“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向鄂豫皖省委提出了夺取中心城市的要求,结果在七里坪战役我军损失大半,敌人进行更加疯狂的反扑,封锁和围剿,省委和红二十五军辗转到天台山一带,艰苦奋战,环境、条件极其艰苦。沈泽民和广大红军指战员一样,以葛藤、树叶、草根为食。

他是重建红25军领导者,曾代理中央分局书记,可惜31岁病逝小山村

就在这极端艰苦的岁月里,省委书记沈泽民已是重病缠身,疟疾加上肺结核,日渐恶化,吐血不止,只能靠担架抬行。为了不拖累大家,沈泽民决定离开部队到天台山深处的刘家湾养病。临行前,他检阅了部队,一一和战友们话别,嘱咐他们:“一定要以万死的精神,实现党的斗争方针的转变,去争取革命胜利!”

他是重建红25军领导者,曾代理中央分局书记,可惜31岁病逝小山村

沈泽民养病的天台山位于湖北红安与河南新县交界处,属大别山山脉。天台山山形类台,巧若天成,其台拔地而起,突兀苍弯。山间巨石断岩,沟壑纵横,溪水潺潺,林深树密。刘家湾很小,仅十数户人家,老少百余人,群山环抱,终年苍翠。

他是重建红25军领导者,曾代理中央分局书记,可惜31岁病逝小山村

由于敌人对红军的不断搜捕,他只身寄居在农民刘克诚家中,他每天凌晨把沈泽民背到这个洞中隐蔽,中午由偷偷地上山给他送点吃的东西,从村子到山洞走路至少要40多分钟,沿途乱石嶙峋,荆棘丛生,他坚守在山洞,坚持那段艰辛的历史。

他是重建红25军领导者,曾代理中央分局书记,可惜31岁病逝小山村

当时,刘家湾村民以最大的热情精心照顾沈泽民,然而,随着敌人的不断搜捕,放火烧山及烧毁村子,为了躲避敌人的“清剿”,整个湾子只剩下几个年事已高的老人在家很多村民都已经无家可归,家家户户一无所有,沈泽民连吃饭都十分困难,主要以野果和葛根度日。

他是重建红25军领导者,曾代理中央分局书记,可惜31岁病逝小山村

20多天后,在重病和饥饿交迫下,沈泽民壮烈牺牲,时年31岁,因为当时敌情复杂,来不及找棺材,沈死后是将住户家的两付门板拆下来,将沈泽民烈士夹在里面然后用野藤缠紧当棺材埋葬的。当时,大门上的铁门环都来不及弄下来。沈泽民烈士死时穿的是一件破旧的灰布军装,脚上是一双黑胶底皮鞋。

他是重建红25军领导者,曾代理中央分局书记,可惜31岁病逝小山村

沈泽民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胞弟,曾赴苏联留学,当过大学教授,通晓4国语言,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对中国新文学事业的贡献和为中国革命立下的功勋,却是不朽的,永远为人民所怀念。当时,为了纪念沈泽民,在江西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第四十八次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大学”改名为“国立沈泽民苏维埃大学”。

他是重建红25军领导者,曾代理中央分局书记,可惜31岁病逝小山村

建国后,当地人民为缅怀先烈,弘扬这位革命先贤伟大精神,为他修建了陵墓,供来参观后人瞻仰和祭拜;在刘家湾的山洞,该洞原本无名,因沈泽民在此隐蔽了20多天,为了纪念他,当地群众将其取名为“泽民洞”, 让这位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不朽功勋永铭于人民心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