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竟然这样对待体罚自己儿子的老师!

在网上看到一条“老师罚学生站了几分钟,竟然被抓进派出所关了7小时”的消息,消息称,湖南株洲县一小学老师因学生迟到罚站,而被罚站学生的父亲为当地派出所副所长,听说自己的女儿被罚后,派所里的民警将涉事老师带到派出所“了解情况”。随后,株洲县发布官方信息,称获悉情况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10月17日,株洲县纪委监委对此事开展调查。10月18日,株洲县公安局已对渌口派出所副所长赵某作出停职的决定。调查组将继续深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小编不敢对此事进行妄议,只是想起了两个关于帝师的小故事。

王杰是陕西同州府韩城人,乾隆二十六(1761)年恩科状元,也是清朝立国后的第一位陕西籍状元。历士乾隆和嘉庆两朝,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次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

朱元璋竟然这样对待体罚自己儿子的老师!

太子太保,是东宫官职,说白了就是太子的家庭教师。王杰为人性格耿直,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在教皇子颙琰(后来的嘉靖皇帝)读书时,严加管教,不惜施以罚站,甚至罚跪的方式进行约束和管教。

有一次,乾隆皇帝想看看未来接班人的学习情况,恰好碰见皇子被罚跪,心里老大不快。颙琰见皇帝老爹来了,趁机装出一付可怜相,乾隆当即命他起来,同时对王杰说:“教者天子,不教者天子,君君臣臣乎!”王杰答道:“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

这段家长与老师的对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你教他是天子,不教他也是要当天子的,你如此体罚,还讲点君臣之道吗?最妙的是王杰的回答:教育之后,是尧舜一样的君主,不教育则是桀纣一样的昏君,这是为师之道!正所谓学与不学差之万里,这我做老师的职责。

朱元璋竟然这样对待体罚自己儿子的老师!

乾隆皇帝为之一震,是这么个道理。自己不也希望儿子好吗,难得这个王杰老师,不但才学一流,品德和责任心更是没得说!于是又命太子重新跪下,并郑重地对王杰说道:“朕把太子托付给你,也就相当于把天下苍生交给你了。太子将来是尧舜,还是桀纣,就看你这个当老师的了”又对颙琰说:“没得到老师的允许,你不得起来!”说完转身便走了。

比王杰更狠的是明洪武朝时一个叫李稀颜的儒士。朱元璋是地地道道从社会最底层起家当上皇帝的,小时候穷得连饭都吃不上,更别提接受教育了。朱元璋当上之后,本着“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了教育”的方针,决心给他的后代聘请最好的师,创造一流的学习环境,对孩子实行严格的教育。他自己就说“人有精金,必求良匠冶而范之,有美玉必求良工而琢之。至于子弟,有美质而不求明师教之,岂爱子弟之不如金玉邪?”

朱元璋竟然这样对待体罚自己儿子的老师!

最难得的是,朱元璋在尊师重教方面堪称典范,在老师面前没有皇帝的架子,他特地交待各有关人员:凡是皇子们的老师来找朕,不用通报,随时可以见朕!

一些老师名气大,脾气也大,特别是那些专家级的高级老师,他们对学生的管教是相当严厉的。上面提到的那位叫李稀颜的老师,教育学生以严厉著称,上课一把戒尺从不离手,如有学生上课调皮捣蛋,偷懒或冒犯老师,就会受到责罚,通常是用手中的戒尺他们的脑门,这叫长记性。他虽然当了皇二代的老师,却依旧改不了他的臭毛病,有的王子实在太调皮,挨打次数多了,脑袋上难免痕迹斑斑,旧痕未去,新迹又来。

朱元璋竟然这样对待体罚自己儿子的老师!

朱皇帝看见自然心痛啊,爆脾气一上来就要治李老师的罪。马皇后就从旁劝道,人家李老师以圣人之道教导咱们的孩子,你发什么脾气啊? 一句话就提醒了朱元璋,严是爱,松是害;教不严,师之惰。这些道理怎么一下子就忘了呢?朱元璋竟转怒为喜,非但没有责怪李颜稀,还升了他的职,提高他的待遇。放眼历朝历代帝师,敢无视皇家的天威,对他们的子弟进行体罚,并得嘉奖的,恐怕只有李希颜一人了。

从以上两位皇帝的表现,对比株洲育红小学何老师的遭遇,真的令人无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