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隐秘而伟大:关羽虽号称武圣,其真正战绩却被史书层层掩盖

这才是真正的五虎将之武圣篇(5)

主笔:闲乐生

关羽大概活了五十多岁,但他人生最巅峰的最后十年,都是在江陵度过的。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满怀雄心壮志的周瑜在从江东返回南郡的途中病逝。鸽派大佬鲁肃上位,接替周瑜统领部队。鲁肃一到任,就劝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孙权以曹操势大,于是应允。鲁肃于是由南郡郡治江陵移防陆口,将这偌大的江汉平原让了出来。

当然,这其实是一笔政治交易,刘备想要得到富庶的南郡,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代价就是交出原先刘琦占据的江夏郡夏口一带地盘,以及让孙权手下大将步骘借道荆州南四郡,去拿下刘备老友吴巨的交州地盘。

隐秘而伟大:关羽虽号称武圣,其真正战绩却被史书层层掩盖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南郡是荆州的精华所在,江陵则是南郡的精华所在。自先秦时期楚国建郢都于此,这里就是中南地区最大的水陆会要与物资集散地。《史记 货殖列传》说:“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亦一都会也。”再加上这一带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区内大部分土壤为深厚的冲积土和湖泥土,富含有机质,团粒构造良好,肥沃而保水,是湖北全境土质最好的农垦区域(注1)。另外,受亚热带气候影响,当地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量丰富,日照时间充分,河流又众多,灌溉条件好,所以在农业种植业方面,江陵也是荆州之冠,不仅盛产稻谷与橘树(注2),而且拥有大量森林植被,可以制造竹箭与大船,故在交通运输与军事物资方面,也有极大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江陵掌握着由长江入蜀的通道,这是刘备集团的前途命脉所在,绝不容有失。所以,刘备在入蜀之前,特意安排了使诸葛亮与关羽这一文一武两大副手镇守江陵,以北抗曹魏,东防东吴,并大力发展生产,整军演武,准备即将到来的大战。

注1:见周兆瑞主编《湖北经济地理》

注2:见《史记 货殖列传》:“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

然而,刘备在益州的战事相当不顺,不仅庞统战死,而且“兵不满万,士众未附,军无辎重”,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只得在公元214年春与赵云、张飞等人带了数万部队与大量军资入蜀支援。这都是这些年来诸葛亮、关羽在荆州苦心经营而积累的资本,但没办法,若益州拿不下来,一切都是空的。

隐秘而伟大:关羽虽号称武圣,其真正战绩却被史书层层掩盖

诸葛亮带领大部队走后,关羽身上压力陡增。据《三国志 先主传》记载,当时曹魏在荆州战区的总指挥乐进竟将兵锋一路南推到了青泥一带。据考证,青泥之地望在江夏郡竟陵县(今湖北潜江市西北)境内,在云梦泽西侧,与关羽的南郡辖境交界,有河道通往汉江,其湖湾宽阔可多蓄船只,历史上曾作为大型军港。可见关羽此时仍被压缩在长江流域,尚不能控制汉水航道。

隐秘而伟大:关羽虽号称武圣,其真正战绩却被史书层层掩盖

另据《三国志 乐进传》:“(乐进)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临沮在今湖北当阳市西北,旌阳则在当阳县北境,都是荆襄大道补给线上的重要城市。乐进不愧是曾经阵斩过袁绍大将淳于琼的陷阵先登之将,这一通攻势,相当猛烈。

另外,据《三国志 文聘传》记载,由于南郡东邻江夏,往往以汉水为界,所以曹魏江夏太守文聘在此期间,也曾配合乐进作战,“与乐进讨关羽於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寻口亦在汉水东南,当阳县境内,当为寻水东流与汉水交汇之地。

总之,趁刘备诸葛亮先后离开荆州,关羽势单力薄,曹魏对关羽发动了一系列猛烈的攻势。临沮、旌阳正当荆襄大道,青泥寻口则濒临汉水,全是重要交通据点,故常为双方疆场争夺相拒之地。

从史书记载来看,关羽在公元214年诸葛亮带荆州主力入蜀后,遭遇了襄樊、江夏两个方向强敌的猛烈进攻,似乎左支右绌,屡有失利。但一段史料空白之后,到了公元219年,关羽却已能沿汉水长驱直入,直达樊城之下。而公元220年他从襄阳南撤至麦城与临沮一带时,也并无遇到半点阻碍。可见在这五年的史料空白期,关羽已经拿下了汉水航道与荆襄大道,将曹魏的荆州军逼到了江汉平原以北的襄阳樊城一线。

这转折也未免太大了吧,这五年的史料空白期,到底都发生了什么呢?

这就要从《三国志 乐进传》中乐进的履历来分析了。我们看到,乐进在公元214年春夏之际对临沮、旌阳两县发动猛烈攻势,并“大破之”后,却并没有乘胜追击,继续向南攻打江陵;反而在该年七月“从征孙权“,并在战事结束后,与张辽、李典率七千人留屯合肥了。

隐秘而伟大:关羽虽号称武圣,其真正战绩却被史书层层掩盖

这就奇怪了,乐进身为曹魏在荆州战区的主将,手下至少有上万之众,却为何会突然被降职调任合肥,去做张辽的副职,且三人总兵力还不到七千?另外,曹操走后,为合肥守军留下的作战指令也很奇怪:“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乐进自出道以来,就是“以胆烈从太祖,为陷陈都尉,皆先登有功”,怎么到了合肥却被要求守城了呢?难道曹操认为他的野战能力还不如长期负责押送军粮的李典吗?

隐秘而伟大:关羽虽号称武圣,其真正战绩却被史书层层掩盖

只有一种可能,乐进在临沮、旌阳两战之后,刚得了点便宜,就被关羽暴揍了。所以乐进才未能因此胜利而升官,反而被降职调到了张辽手下;乐进心里一定很有怨气,所以才会有“进、典、辽皆素不睦”的状况出现(见《三国志 李典传》)。

乐进被调走后,曹操复以(曹)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不仅将荆州战区的主将换成了曹魏第一大将曹仁,而且把主将的大本营从襄阳北撤到了樊城。

一般来说战区主将是不好轻易换的,屯守之地最好也不要换。因为主将长期镇守某地,比较熟悉当地的战况与地理形势,其战绩也会使其在当地军民中树立巨大的威望。没有特殊情况,应该不会阵前易帅放弃这样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

比如张辽、郭淮、司马懿、羊祜、曹真等人,在战事结束之前,一般都是长期扎根边防重镇不挪坑的。张辽在逍遥津打出威风后,更是连生病曹魏都不肯让他离开扬州;由此可见乐进在荆州确实表现不佳,甚至可能把整个汉水航道都给丢了,所以曹仁才被迫退守樊城,以免万一被关羽水师困在汉水以南的襄阳,到时连撤都撤不出来。

隐秘而伟大:关羽虽号称武圣,其真正战绩却被史书层层掩盖

那么,乐进这一段败绩,曹魏的史书为啥不书呢?大概因为乐进的儿子乐綝后来在担任扬州刺史时被谋反的诸葛诞所杀而成了烈士,乐家两代忠良,总得受点优待吧。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也觉得很奇怪,发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遗漏的肯定的,不遗漏是不可能的,接下来曹仁对战关羽的部分也有大量遗漏,因为襄樊之战这一段,曹魏实在打得太丢人了,但史书以真实为本,总不能睁眼说瞎话,所以,丢人的部分就不记,这总可以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