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8年,蒋介石的“首席秘书”陈布雷自杀身亡,临终遗言仅11字

1948年11月12日夜,此时已经是油尽灯枯的陈布雷,留给随身副官最后一句话:“让我安静些”。紧接着,便写下了一系列的遗书,并服下了大量的安眠药,第二天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最终留下11字遗言:“没有意义的生命,留之何用”,弃世而去。

1948年,蒋介石的“首席秘书”陈布雷自杀身亡,临终遗言仅11字

陈布雷,189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原名陈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

1911年,陈布雷从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同年在上海的《天铎报》当记者,并开始以“布雷”为笔名写作评论。1920年,陈布雷赶赴上海,先是在商务印书馆编译《韦氏大学字典》,后来又担任《商报》的主编。

经过十余年的打磨,陈布雷可以堪称是一支活的笔杆子,才思敏捷,妙笔生花。后来被蒋介石看中,招入麾下,担任侍从室第二处主任等职,专门负责撰写各种公文文告,成为蒋的“首席秘书”、“文胆”。

1948年,蒋介石的“首席秘书”陈布雷自杀身亡,临终遗言仅11字

如果说蒋介石在“武功”上离不开陈诚,即所谓的“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那么在“文治”上则是离不开陈布雷,即所谓的“中正不可一日无布雷”。

陈诚、陈布雷,这一武一文,又同为老乡,成了蒋介石的左膀右臂。

当然,这并不是笔者随意添加上去的,在张治中后来的回忆录中,就有两节内容专门说到了这两个人,且标题更是惊人——《一个武将——陈诚》、《一个文人——陈布雷》。所以由此可见,这两个人在蒋的心中地位有多高!

但陈布雷毕竟是文人,他的一生永远都离不开一个“文”字,他“因文而生”,后又“因文而死”。

1948年,蒋介石的“首席秘书”陈布雷自杀身亡,临终遗言仅11字

关于陈布雷的死因,有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他对老蒋的“尸谏”。但其实不然!

随着我军的不断胜利,国民党军队已经犹如秋后的蚂蚱,加上其内部的腐败,此时的蒋政府已经是危机四伏,人心涣散。而就在此危急时刻,陈布雷曾给老蒋谏言道:“赶快收拾人心,只有这个机会了。”

然而事实证明,蒋并没有听进去。相反,在1948年10月下旬的时候,国民党最高当局还让他写一篇《总体战》的文章。然而面对前方的军事溃败,后方的民心思变,此时的他,根本无从下笔。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陈布雷已经是形容枯槁,根本无力写什么《总体战》,因此有学者也怀疑这篇难产的文章,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总而言之,陈布雷之死,并不是对蒋介石的什么“尸谏”。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呢?

1948年,蒋介石的“首席秘书”陈布雷自杀身亡,临终遗言仅11字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陈布雷自杀的根本原因,就是典型的重症抑郁症。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陈布雷生前写的一些书籍、文章中找到答案。

在陈布雷的文章中,出现了很多关于“神经衰弱”、“脑力益坏”等词语,而这些,恰好就是重症抑郁症的突出表现症状。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他常常感觉到“万念俱灰”,“自杀”的念头反复在脑海中出现。比如在他的一篇名为《十一月十一杂记》中就有写道,他有“自暴自弃而自了”这个念头,且‘不知萌动了多少次了,每逢心里痛苦的时候,常常有‘终结我的生命吧’的念头’。

不仅如此,在而后的多篇杂记和文章中,皆有类似的现象出现。

此外,还有严重失眠,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其实,陈布雷患有失眠症已经多年了,而每次失眠,须得依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这一点,其治丧委员会就曾提出报告称 :

“布雷先生素患神经衰弱,以致常苦于失眠,每夜必服安眠药三片始能入睡,有时于夜半醒来,再服数片,始能略睡。”

1948年,蒋介石的“首席秘书”陈布雷自杀身亡,临终遗言仅11字

而除了这些表现之外,还有很多,比如胃里难受,吃不下去饭;拖沓疲惫,害怕社交等等。而这些症状,恰好就是患有抑郁症的表现。

抑郁症一般来说跟基因、脾气秉性、外部压力等因素有关。那些拥有高知识、高水平的社会精英,恰好就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而对于那些责任心极强、且敏感多思的完美主义者来说,更是极易患上抑郁症。

但从根本上来说,抑郁症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疾病,而并非是什么不治之症,只要配合正确的医学治疗,对症下药,完全可以获得康复。

但无奈,由于时代等各种因素,陈布雷并不能接受到这些治疗,因而最终遗憾地离去。

1948年,蒋介石的“首席秘书”陈布雷自杀身亡,临终遗言仅11字

所以我们最后可以简单总结一下,陈布雷之所以自杀,并非是想对蒋介石进行什么“尸谏”,而是因为他患有重症抑郁症,再加上外部压力的层层紧逼,最终让他不堪重负,只能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