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有14个儿子取了名,这些名字含义是什么,他对谁寄予厚望

雍正六年,还是皇子的乾隆,迎来他第一个儿子。长子取名为永璜,生母为格格富察氏。乾隆三十一年,乾隆迎来第十七子永璘,其生母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皇贵妃)。

乾隆的17个儿子里,有三个未取名便夭折。也就是说,乾隆有14个儿子取了名。他的儿子皆为“永”字辈,后面接一个斜玉旁的字,组成名字。“玉”本身就有“美”、“尊贵的”之意,而且斜玉旁的写法是一个“王”字,“王”又体现的是近于天的人。因此用斜玉旁给皇子取名,是再适合不过。

那么乾隆这14个儿子,他们这些名字含义是什么,从名字我们可以看出,乾隆对谁寄予厚望呢?

乾隆有14个儿子取了名,这些名字含义是什么,他对谁寄予厚望

长子永璜:前面说了,他的生母是格格富察氏,富察氏在乾隆还未即位便去世了,后来被追封为哲悯皇贵妃。至于永璜本人,在乾隆十三年,他因孝贤纯皇后祭礼时不懂礼数,受到乾隆帝责备,被当众宣布失去继位资格。两年后永璜忧郁而终,年仅23岁。

“璜”是指半壁形的玉,《说文》中解释:“璜,半璧也。”它与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总称为“六瑞”,原本是一种礼仪玉器,后来慢慢演变成装饰玉了。《周礼》中记载:“以玄璜礼北方。”可见“璜”这个字寓意也是不错的,乾隆还是很重视长子的。

次子永琏:其生母为孝贤纯皇后,是乾隆第一个嫡子,他的名字是爷爷雍正帝亲自取的,意义重大。乾隆即位后,便秘密册立永琏为皇太子,只可惜永琏9岁时夭折了。

“琏”作为名词,意思是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作为动词,是连接的意思。雍正之所以取这个名字,也是在隐示承宗器之意。可见永琏这个名字含义颇深,所有长辈都对其寄予厚望。

乾隆有14个儿子取了名,这些名字含义是什么,他对谁寄予厚望

三子永璋:他的生母是纯惠皇贵妃苏氏,当初和大哥永璜一样,在孝贤纯皇后祭礼上被责备,永远失去继位资格。乾隆二十五年,永璋去世,年仅26岁。

“璋”指一种从纵向分成两半的玉器,形状像半个圭。《周礼》中记载:“以赤璋礼南方。”由此可见,永璋的名字是从大哥永璜的基础上想出来了,含义也比大哥的“璜”字要逊色一些。这也证明乾隆还是在意这个儿子,只是有了嫡子永琏,对这个儿子的期待也就降低了。

四子永珹:其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后来过继给和硕履懿亲王允祹,降袭履郡王。永珹于乾隆四十二年去世,时年39岁。

“珹”这个字就是指美珠,没有杂质或瑕疵的珍珠。“成”的意思是百分之百、完全,与“玉”合在一起就是“纯玉”。看得出乾隆很喜欢这个儿子,但名字中并无其他暗示,也说明乾隆只希望他善良、健康,如“纯玉”一般。

乾隆有14个儿子取了名,这些名字含义是什么,他对谁寄予厚望

五子永琪:想必大家对他已经很熟悉了,永琪生母珂里叶特氏并不受宠,地位也不高,生他时仅是一位贵人,因为生了皇子,才被升为愉嫔。永琪是乾隆儿子中,第一个被封为亲王的,可惜25岁英年早逝。

“琪”本义是美玉的一种,也有花草繁盛的意思。可见这个名字也没什么特殊含义,虽然后来永琪深受乾隆喜爱,但他刚出生时,由于生母并不受宠,乾隆对他也没抱多大期望,只是希望他能如花草般茁壮成长。

六子永瑢:他是皇三子永璋同母弟,生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永瑢工诗擅画,号九思主人,又号西园主人,有作品《岁朝图》、《枫溪垂钓图轴》。永瑢后来被过继给慎靖郡王允禧,于乾隆五十五年去世,时年48岁。

“瑢”字便更没什么特殊含义了,它与“瑽”合在一起,就是指佩玉相碰的声音。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随着儿子逐渐增多,乾隆所取的名字已经远不如之前有意义。这并非乾隆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名字了,而是因为他其实一直在等待富察皇后再次诞下嫡子,所以相对在庶子身上,便没有那么用心。

乾隆有14个儿子取了名,这些名字含义是什么,他对谁寄予厚望

七子永琮:乾隆十一年,富察皇后终于再次诞下嫡子,也就是皇七子永琮。乾隆欣喜若狂,有意册立其为太子。可惜永琮在两岁时,便因出痘夭折了。

“琮”在《周礼》中的记载为:“以黄琮礼地。”作为祭地的礼器,足见此名贵重程度。由此可见,并非乾隆想不出好名字了,而是他的确很想让嫡子继位。

八子永璇:他的生母也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永璇活的时间比较长,嘉庆清算和珅时,他还出了一份力,被晋封为和硕仪亲王。永璇直到道光十二年才去世,享年87岁,是乾隆最长寿的儿子。

“璇”本义是美玉,但这个名字证明乾隆对其并不上心,怎么说呢?其一,“璇”本来就常常被用来给孩子取名,意在希望孩子如美玉一般洁白无瑕;其二,在《说文》中,“璇”只是次于玉的石头,所以永璇这个名字比前面所有哥哥都要逊色。

皇九子、皇十子未取名便夭折。

乾隆有14个儿子取了名,这些名字含义是什么,他对谁寄予厚望

十一子永瑆:其生母还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他的书法造诣极高,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列为“乾隆四家”。永瑆在乾隆五十四年被封为和硕成亲王,于道光三年去世,享年72岁。

“瑆”是指玉石的半透明性质。玉光。玉作为一种自然矿物,本质上是一种石头。可永瑆连玉的本质都不是,只是光彩,说明也没怎么被乾隆放在心上。不过永瑆在书法方面颇有成就,闪闪发光,这一名字反而挺适合他。

十二子永璂:首先笔者要说一下,“璂”这个字与永琪的“琪”字同音,也读“qí”,许多人甚至影视剧将其读作“基”(jī)是错误的。他的生母是乾隆继后那拉氏,于乾隆四十一年去世,年仅24岁。因为母亲的关系,无爵位。

“璂”本来是美玉的一种,后又指皮弁中的玉饰。对于“璂”有这样的解释:“璂,弁上之结饰也。古吉礼之服则用冕,通常礼服则用弁,状如两手相合抃时,其缝合之处谓之会,会有结饰,以五采玉缀之,谓之璂,亦作綦。天子之冠十二会则十二璂,以次第降,为贵贱之等。”可见乾隆一开始对永璂也是寄予厚望,因为他出生时,生母那拉氏正得宠,而他又是嫡子,只可惜后来……

乾隆有14个儿子取了名,这些名字含义是什么,他对谁寄予厚望

十三子永璟:他的生母也是乾隆继后那拉氏,虽然他有名字,但也只活了一岁多便夭折了。

“璟”本义也是玉的光彩,这是因为有了他的哥哥永璂,所以永璟便显得没那么有地位了,名字也就逊色很多。不过他夭折时已有名字,说明乾隆还是看重他嫡子的身份。

十四子永璐:他的生母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是嘉庆帝的同母哥哥。此时生母魏佳氏逐渐受宠,因此从永璐这里开始,乾隆后面的儿子皆为魏佳氏所生。只是永璐4岁也夭折了,没能顺利长大。

“璐”也是美玉的意思,出自屈原的《楚辞》:“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从这里可以看出,此时继后那拉氏地位仍然稳固,在有嫡子的情况下,乾隆对庶子仍然不那么上心。

乾隆有14个儿子取了名,这些名字含义是什么,他对谁寄予厚望

十五子永琰:其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他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乾隆六十年,乾隆宣布要传位于皇十五子永琰,不过直到乾隆驾崩,永琰才真正掌握大权。嘉庆帝在位二十五年,活了61岁。

“琰”既是一种美玉,又比喻美好品德。此时永琰生母魏佳氏越来越受宠,已经是令贵妃,后宫地位仅次于继后那拉氏。而永琰的同母哥哥永璐,已在他出生前不久夭折,所以乾隆很是希望这个儿子能够健康长大。不过,这个名字也并无多大特别之处。

皇十六子幼殇未取名。

十七子永璘: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同母弟。他出生的时候,母亲魏佳氏已经是皇贵妃,所以乾隆五十四年,永璘便被封为贝勒。哥哥嘉庆亲政后,将其封为庆郡王,后晋为庆亲王。于嘉庆二十五年去世,终年55岁。

“璘”指玉的光彩。永璘出生于乾隆三十一年,而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就秘密册立永琰为储君了。因此不排除永璘出生的时候,乾隆就已经在考虑立储一事,在观察仅剩的几个儿子了。由于永璘出生时间太晚,加上前面有了哥哥永琰,所以乾隆也没有将过大的期望放在这个幼子身上。

乾隆有14个儿子取了名,这些名字含义是什么,他对谁寄予厚望

从乾隆这14个儿子的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最占优势的还是嫡子,尤其是孝贤纯皇后所生的永琏和永琮。其次就是乾隆前几位儿子,名字含义较为深重。这也能够理解,毕竟初为人父,乾隆也在享受当中的快乐。而且当时他年轻,有精力好好培养这些儿子,所以对他们的期望更深。

越到后面,乾隆为儿子取名便愈加不上心。这也和乾隆太过长寿有关,随着自己年纪增大,儿子却一个个先于自己去世,乾隆内心的悲痛可想而知。所以到了后面,他更加希望儿子可以健康长大,不要学坏就好了,也就没有过多暗示。

虽说取什么名字,并不能决定一个人长大后变成什么样子,但从名字当中,却可以看出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或许在为儿子取名时,乾隆有时并没有那么上心,但作为一个父亲,他又何尝不希望儿子好呢!

(参考文献《说文》《周礼》《清史稿》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