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阅读笔记:一千个作者,一千个汉武帝

今天讨论一下一个有趣的问题,看《汉武帝和他的时代》发现的

首先我们先想一下,汉武帝在我们脑子里面的印象如何呢?

雄才大略,开疆拓土…还是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权威人士的看法吧

首先是和汉武帝同一时代的司马迁,史记中只记录其封禅活动和与一些方士的故事,并未作评判,但整体来说,还是有芥蒂的,最开始两人相处融洽,彼此欣赏,汉武帝称其:辨知阂达,溢于文辞

后因李陵事件,下狱,此时四十八岁,判其死罪,两种方式可免死,一是入钱五十万可赎死 二是前景帝法令:死罪欲腐者许之

阅读笔记:一千个作者,一千个汉武帝

也就在年半百之际,面临如此打击和艰难抉择,钱肯定没有的,求活之路不得已选了“腐型”,这是遭多大的罪呀,心中有比遭受屈辱更重的东西,因此求生

具体感受和陈述在其《报任安书》中,他本人认为天下所有刑罚中-最下腐刑极矣

关于同时代的汉武帝司马迁着墨甚少

我们接着看班固,汉书中评:“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也就是最闪耀的是其雄才大略,从秦始皇开始的中央集权,在他五十多年的经营里面,进一步得到发扬和实践,货币铸造收归中央,盐铁收归国有,官制,历法,人才制度都有改变

外征伐四方,开疆拓土

不足就是用酷吏,加税收,好挥霍等

这里多褒奖,也是今天历史书上的主要依据

这里我们再增加一些作者本人的背景信息,方便理解其立场和观点

班固作汉书,有一点子承父业的意思,其父班彪发起了这个项目

他们做这事,有两个先发时机,其一,班家除了是文化世家之外,还与皇家关系亲近,班固的姑奶奶是汉成帝的婕妤

之后班家获得一套宫廷藏书副本,就如把皇家图书馆搬了一部分出去,那时这样的待遇是极其高的,对文人尤其珍贵,这成为其编写整理《汉书》的重要且权威的素材

与此同时,书的立场和倾向是支持刘家的~

其即是汉赋四大家,又是史学家,因此这里作品更多倾向于学术类作品

接着是一千多年后的司马光《资治通鉴》书评“孝武穷奢极欲,繁刑胸敛,内移宫室,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阅读笔记:一千个作者,一千个汉武帝

这里主讲了其负面和不足之处,和班固互为补充

实际上呢,这里为什么会有如异同的评议

《资治通鉴》主要于宋神宗时编修,司马光曾为宋神宗讲解过一段时间的历史

也就是说这在当时是皇家重要历史教材之一,宋神宗毕生所愿,拓展疆域,因此这里更多含着警示的教义

同时,宋还有一个传统,重文,于是文明高度发展,那么汉武帝的故事多取其训

还有就是司马光自己的一些坚持,除了劝诫,始终关心民生,减轻民负。

所以,这里更多倾向于民生是根本

我们把三位大家的评论放在一边,有这样异同的看法才是值得称道的

其实,思想,书籍,或者技术,制度的产生,都因用而生,因运而生

就如我看到同一人中三个不同的论断感觉有趣,于是就梳理一下,论断不在我心中,而在每个读者的认知里面

我感兴趣者,更多是事实和真相,而前人的经验和看法,又是我们探究的参考和线索

观其行,听其言,思其想,考其境,据其时,研其制,索其文,一琢一磨,皆成经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