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董其武:国军抗日爱国名将,先后两次被授上将,晚年官至副国级

有这么一群仁人志士,在民族和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无惧牺牲挺身而出。当日军在我中华大地肆意烧杀抢掠时,无数的爱国军人勇往直前,立下誓言决心打败一切来犯之敌,保家卫国。其中有这样一位将军,他从人民中走来,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成为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让后人敬仰。他就是董其武,一个满腔正义的爱国将领。

董其武:国军抗日爱国名将,先后两次被授上将,晚年官至副国级

他出生在我国的煤矿大乡山西省,位于山西的河津,这里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所以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家境贫寒,所以他很小就体会到人民的疾苦、国家的艰难。战争年代连温饱都堪忧,经他舅舅的关系才好不容易有学习的机会,他倍感珍惜。

之后因为家里农活繁杂,无法兼顾学业,他只好暂别学堂。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在夜晚依旧会挑灯夜战努力汲取知识。19岁那年,他得知阎锡山开办了斌业中学专门培养军官。热爱学习的他听到这个好消息立马奔赴太原,由于他早年间接受过教育,加上常年的劳作,无论是学识还是身体素质都要远超常人,所以顺理成章的被录取了。

董其武:国军抗日爱国名将,先后两次被授上将,晚年官至副国级

一开始他本想只是继续学习,弥补自己的遗憾。但是随着对军事的深入学习了解,他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无论是实战演练还是课堂知识他都十分认真,并且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加入军队。奈何临近毕业之际,因为些许原因他被学校开除,为此董其武只好另谋他路。后来他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并且参与了北伐战争,可是他所属的军队因为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被处处排挤,思虑再三决定投奔傅作义的麾下。

傅作义十分赏识董其武,从他的谈吐行为便可知他是一个可造之材,同是山西老乡的二人有着许多的共同话题,时常会聊到关于家乡的美食美景,以及自己的远大志向。

傅作义知道只要给董其武机会,他必定可以将自己的军事才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多次提拔他。董其武没有辜负傅作义的期待,在国家危亡之际,他主动请求上场杀敌。1933年,他参与了长城抗战,他终于可以实现自己保卫家国的梦,这场战斗他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一次次打败了来犯之敌。

董其武:国军抗日爱国名将,先后两次被授上将,晚年官至副国级

三年后,卖国求荣的德王等败类为了一己私利,选择出卖国家和日军狼狈为奸,此时董其武挺身而出率领军队和日伪军大战,将他们的阴谋就此粉碎。全面抗战爆发后,董其武身先士卒,带领战士浴血奋战,誓死保卫中国的国土,立下不朽功勋,成为著名的抗日名将,被国民政府授予上将军衔。

1949年,北平宣布和平解放,傅作义多年来作为董其武的上司,也是其多年来的挚友与知音,当董其武知道傅作义的做法之后,立马赶到北平询问傅作义自己今后该何去何从。深明大义的傅作义告诉他,国民党大势已去,早已被人民抛弃,唯有中国共产党才是深得民心,才能带领人民走向光明。董其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历经千辛万苦,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率领绥远大军起义,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中。

董其武:国军抗日爱国名将,先后两次被授上将,晚年官至副国级

1955年授衔,为了表彰在民族独立、祖国和平统一中立下卓越功勋的董其武,光荣的授予他上将军衔。建国后他在不同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建设新中国不懈奋斗者。晚年时还当选过政协副主席,成为副国级领导。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父亲,他的儿女们也都很争气。没有因为自己是功勋后代,就贪图享乐,在董老的言传身教下,子女无一人去从政,反而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建设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董其武:国军抗日爱国名将,先后两次被授上将,晚年官至副国级

结语

董老的一生光明磊落,戎马半生,为国为民。前半生为抗日不畏牺牲,后半生则致力于新中国的建设,这样的人值得后辈所有人铭记在心。1989年春,董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