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文涉及人物众多,人物关系极其复杂混乱,看完后不保证你会不会懵圈,所以慎入。
(1)
契丹辽国皇室耶律氏,一直和后族萧氏通婚,特别是从辽兴宗开始,他的亲娘法天太后萧耨斤家族,就基本把皇后之位给垄断了。
萧耨斤家族人丁兴旺,她爹萧和,光儿子都生了五个,还有四个闺女,然后子生孙孙生子,繁衍出庞大的家族,辽国中后期的党争,基本都是萧耨斤娘家在搞内卷。
萧氏五兄弟,分别是长房萧孝穆,二房萧孝先,三房萧孝诚,四房萧孝友,五房萧孝忠(萧孝惠)。
辽圣宗在驾崩前,特意委任年长的萧孝穆、萧孝先为顾命大臣,让他们辅佐亲外甥兴宗,随着萧耨斤临朝执政,这一家子逐渐成为契丹辽国、仅次于皇帝的显贵之家。

野心勃勃的萧耨斤很有权力欲,虽然大哥萧孝穆很有才干,但因不支持她凌驾于皇权之上,所以,萧耨斤和二哥萧孝先关系更为密切,兄妹俩把老大排挤出朝,开始作威作福。
萧孝穆为人比较正直,最重要的是,他的闺女萧挞里,嫁给了外甥兴宗,并生了外孙道宗。而他的儿子萧知足,从小养在宫中,和表兄弟兴宗的关系也很好,又迎娶了兴宗的堂姐妹、皇太弟隆庆的闺女,成为驸马都尉。
因此种种,在重熙初期的帝后之争中,身为萧家长房的孝穆系,是铁杆保皇党,也是兴宗的依靠。
二房萧孝先,娶了外甥兴宗的异母姐姐南阳公主,在大延琳之乱时,抛弃公主逃走,圣宗看在太子兴宗的面子上,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后来萧孝先疑似又续娶亲外甥女岩母堇公主(二婚),因不谐离婚。
这厮人品极差,能力也不咋地,和妹妹萧耨斤堪称蛇鼠一窝,所以很受妹妹的信任,姊妹俩勾结起来,准备废掉兴宗,另立兴宗母弟重元。
年轻的重元,觉得暴躁老娘和无能二舅成不了大事,就主动向哥哥投诚,把老娘给卖了。惊怒的兴宗赶紧发动政变夺回皇权,把老娘萧耨斤赶到庆陵给老父亲圣宗守陵,然后贬斥二舅萧孝先,二房就此出局。
由于萧孝先没有能干的儿孙,所以,萧氏二房反而远离道宗朝的大乱斗,虽然没落,但总归得到保全。
三房萧孝诚,据说娶了外甥兴宗的异母姐姐三河公主。这哥们生育力比他爹还强,有七个儿子四个闺女。
众所周知,没儿子上愁,儿子多了也头疼,他这三房内部后来都斗得跟乌鸡眼似的。他的女儿嫁给了皇太弟重元,所以,身为岳父的,自然是站女婿。
四房萧孝友,很擅长表演,在外甥兴宗面前表现得很忠诚,但实际上,也是以家族利益为重。他的儿子萧胡睹,先迎娶兴宗胞姐岩母堇公主(三婚),因不谐离婚,后又迎娶皇太弟重元之女齐国公主,是铁杆重元党。
五房萧孝忠(即萧孝惠),迎娶兴宗胞妹槊古公主。他有一个儿子叫萧阿速,迎娶兴宗之女跋芹公主(二婚),萧孝忠与槊古的女儿就是道宗皇后萧观音,所以,萧孝忠也是站外甥、外孙的帝党。
兴宗亲政后,也不能改变诸舅满朝的局面,甚至最后不得不迎回老娘萧耨斤,为了分化外家,兴宗非常倚重大舅舅一系。
萧孝穆的闺女萧挞里被立为皇后,又生了皇子道宗;儿子萧知足续娶隆庆之女;小儿子萧撒八迎娶兴宗之女跋芹公主(初婚,因不谐离婚)。
所以,长房长支的萧孝穆、萧知足父子,自然而然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也成为萧氏家族的领头羊。
萧耨斤回朝后,就致力于给儿子兴宗添堵,大力支持小儿子重元图谋皇位;兴宗随着儿子道宗的年龄越来越大,怎么也不可能把皇位传给受亲妈支持的亲弟弟,由于继承人的问题,萧氏家族也开始分裂。
萧耨斤和三房萧孝诚,支持皇太弟重元;长房萧孝穆、五房萧孝忠,支持皇子道宗;四房萧孝友表面模棱两可,但实际是暗中支持重元。
双方势力就这么胶着,等兴宗驾崩后,留下遗命让皇子道宗即位,可把皇太弟重元气坏了,而鸡贼的道宗,为了稳定叔叔的情绪,即位第四天,就尊叔叔为皇太叔,又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对叔叔多方抬举。重元虽然忿忿不平,但他还是心存幻想,期望侄子真的传位给自己。
(2)
随着法天太后萧耨斤的去世,道宗开始加大力度打击太叔重元的势力,先逼迫四房的萧孝友退休回家,让自己的亲舅舅、长房的萧知足取代萧孝友的位置。
长房萧知足的水涨船高,自然意味着四房地位的下降,四房的萧胡睹自然不甘心,他转头就去拉拢三房的老七萧知玄,堂兄弟沆瀣一气,给萧知足找麻烦。
重元的亲家兼支持者萧革,也经常在道宗面前给萧知足上眼药,道宗又不爱听人劝谏,同时还一直防备外家,所以对亲舅舅萧知足也是心存猜忌,并没有真正的信任,最后,居然因为萧知足的劝谏而赐死他。
时为太后的萧挞里为兄弟之死找儿子哭闹,为了搪塞母后,道宗对舅舅的后事优加赙赠,但长房,还是因为萧知足之死,开始走向衰落。
四房的萧胡睹一直撺掇岳父重元,重元本人也不甘坐以待毙,就发动滦河之变,结果被耶律仁先平定,重元自杀,他的党羽也被清洗,萧胡睹也自杀,他已经退休的爹四房萧孝友也受牵连被赐死,萧氏四房就此灭门,和二房一样,彻底退出江湖。
四房孝友系灭门,二房孝先系消沉,就只剩下长房孝穆系、三房孝诚系和五房孝忠系三支,大战道宗朝了。
长房有兴宗皇后、道宗生母宗天太后萧挞里;萧知足也有五个儿子,其中老二萧德良迎娶兴宗之女斡里太公主,老五萧德让迎娶道宗长女撒葛只公主。
三房有七兄弟,其中老大萧知章、老七萧知玄当初曾支持过姑父重元,重元之乱后,对仕途多少有些影响;而老三萧知微、老五萧知行则是长房萧知足的拥趸。
也就是说,三房里也分裂成两派了,后来萧知微的女儿萧骨浴,又嫁给了太子浚,生了天祚帝;萧知微没儿子,过继了七弟萧知玄的四儿子萧乙信为嗣子。
五房则有道宗皇后、太子浚生母懿德皇后萧观音,萧观音的兄弟萧阿速又续娶了兴宗之女跋芹公主(二婚)。
因此,在重元之乱后的萧氏三房中,以五房的优势最大,皇后萧观音是五房的闺女,太子浚是五房的外孙。居其次的就是三房中的小三房,太子妃萧骨浴是小三房的闺女,皇孙天祚帝则是小三房的外孙。
鉴于契丹谁有儿子,谁就笑到最后的国情,可知,在未来几十年里,五房和小三房的富贵是无忧了,这自然引起长房和三房其他几房的不忿,于是,阴谋再起。
萧观音有一个和当年的承天太后萧绰一样的短板,就是本支人丁不旺,她的兄弟萧阿速早亡,没有兄弟子侄,意味着也就无所依靠,看上去她优势很大的样子,实际上却是空中阁楼。
长房的萧德良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也是最想光复本家、重振门楣的人,他虽然有五兄弟,但其他三个都早亡,只有五弟萧德让哥俩并肩作战。
要想重新站在权力顶峰,只有家里出皇后生皇子,所以,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只有扳倒现任皇后萧观音,于是,他勾结道宗宠信的重臣耶律乙辛,图谋后位。
同时,萧德良三弟萧德恭的儿子萧莹,娶了道宗母弟宋魏国王和鲁斡的闺女郑国公主,女儿姚哥娘子则嫁给和鲁斡的儿子魏国王耶律淳,所以,后族萧氏长房代表萧德良、朝廷重臣耶律乙辛、皇族重要成员耶律和鲁斡,就结成联盟。
三房的七个儿子,又以小七房人丁最旺,小七房的二儿子萧挞不也迎娶道宗和萧观音的二女儿糺里公主,四儿子萧乙信过继给小三房当嗣子,三闺女萧讹都婉又嫁给道宗母弟秦晋国王和鲁斡。
小五房的儿子萧德崇,则娶了道宗母弟秦越国王阿琏的闺女。总之,三房的势力分布最混乱不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耶律乙辛用一首艳诗,把懿德皇后萧观音扳倒,随着萧观音的被赐死,意味着萧氏曾风光无限的五房,也彻底出局,只剩下重新崛起的长房和三房。
长房的萧德良兄弟,在萧观音死后,就把侄女萧坦思推上后位,萧坦思的弟弟萧酬斡也迎娶道宗幼女特里公主,成为驸马都尉,虽然萧德让不幸病故,但在萧德良的带领下,萧氏长房终于再次雄起,占据最大优势。
皇后之死,最愤怒的自然是皇后的儿子太子浚,也就是三房中小三房的女婿。小年轻狠狠地发誓,要给母后报仇。身为对家的耶律乙辛和萧德良,怎么可能给他机会。
于是,乙辛唆使投靠他的三房小七房的三儿子萧讹都斡,也就是太子二姐夫挞不也的三弟,举报太子谋逆,好啦,道宗信以为真,把太子废掉,幽禁上京,后被乙辛暗杀,二驸马也被下狱严刑拷打死。
没有兄弟情义的萧讹都斡,则不顾二哥尸骨未寒,又逼娶二嫂糺里公主,被授为驸马都尉,但他到底是三房的人,长房的萧德良并不愿意看他坐大。
没多久,萧讹都斡就和乙辛闹翻,被乙辛弄死。和乙辛同盟的宋魏国王和鲁斡,也把自己妻子、萧讹都斡的妹妹萧讹都婉休弃回家。
(3)
随着三房势力也彻底被打压,只剩下长房独领风骚了,萧德良就能带领长房笑到最后吗?非也!
长房的闺女萧坦思进宫几年,愣是没有生出儿子来,哪怕是把嫁人后三年抱俩的妹妹也弄进宫,姐儿俩也没有生出一个蛋来,道宗的男性后嗣,就只有太子浚的儿子皇孙延禧一个独苗苗,也就是三房之小三房的外孙。
即便乙辛试图推举和鲁斡的儿子魏国王耶律淳为太子,也没有成功,毕竟,有亲孙子的情况下,没几个人愿意把江山传给侄子,道宗自然不例外。
所以,不管萧德良如何上蹿下跳,到底因为侄女皇后萧坦思没生育,只能坐视天祚帝即位,在萧氏家族大乱斗中,成为最后不得不出局的一支。
从法天家族内卷中,可以看出封建时代权力之争的冷酷性,那些权欲熏心的人们,为了权位,不惜与外人合谋,残害同宗,祸乱朝局,只为实现自己的野望,以及自家门阀的复兴。
在这些“荣耀”诱惑面前,什么夫妻情义、兄弟、姑侄、叔侄、岳婿等等情义,都成为最廉价、也没用的,萧德良扳倒萧观音时不考虑那是他亲堂姑,萧德让参与谋害岳母时没考虑妻子撒葛只公主怎么活,萧讹都斡参与谋害太子时也不考虑二哥萧挞不也的立场······
这些人物在史籍的字里行间里,是那么的贪得无厌、穷凶极恶、冷酷绝情,而身为他们家的女眷们,又是那么的不幸,萧骨浴被谋杀,撒葛只公主郁郁而终,萧讹都婉被休后不得好死,糺里被逼婚与狼共舞,特里与丈夫貌合神离,无一不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其情其景,真是令人唏嘘。
煌煌烈烈的契丹辽国,由承天太后萧绰和儿子圣宗开创的盛世,也在萧氏后族法天娘家的内耗中,步履蹒跚地走向没落。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作者有话说:写到最后我已经不认识“萧”字了,咋看咋陌生。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