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杜聿明临终时,六个子女只来了一个,含恨留遗嘱:绝不能去台湾

杜聿明是民国时期蒋介石的得意下属,本来二人关系密切,但因蒋介石的一个举动,杜聿明被俘获,家眷四处逃散。造成杜聿明人生悲剧的直接原因就是蒋介石的阴谋,蒋介石亲手将杜聿明的后半生毁掉,导致杜聿明在离世之时,只有一个孩子守在遗体前面披麻戴孝。

杜聿明临终时,六个子女只来了一个,含恨留遗嘱:绝不能去台湾

杜聿明在临终前特意写下遗嘱,交代自己的孩子以后一定要回到大陆,永远也别靠近台湾,更不要相信国民党的谎言。话说,杜聿明也曾经是一位忠心耿耿的国民党人,是什么让杜聿明突然改变了对国民党的看法?蒋介石为何会令杜聿明如此憎恨?

算计与阴谋

这件事情要从淮海战役说起,原本国民党内部已经事先制定好了行军路线和战略方法,但是蒋介石突然在临战之前对战略方案进行改变,抛弃了之前定好的计划。蒋介石的这个举动遭到了杜聿明的反对,因为这个改动方案明显对国民党方面不利,这次的改动很明显是蒋介石设立的一个陷阱,杜聿明不愿意担任这次战争的指挥官。

杜聿明临终时,六个子女只来了一个,含恨留遗嘱:绝不能去台湾

然而狡诈的蒋介石早就预料到这个局面,他事先准备好了应对杜聿明的办法,让杜聿明如同哑巴吃黄连一样,把苦憋在心里。蒋介石在玩弄人心方面颇有计谋,他提前带着礼金到杜聿明母亲家里庆祝杜聿明母亲的寿辰,蒋介石的出面让杜聿明母亲十分感激,他带去的礼物也都是贵重的宝贝。

杜聿明向来性格耿直,有话就说,但这次杜聿明心中的那些不情愿只能被迫咽下自己的肚子里了,一想到蒋介石为自己母亲准备的寿礼,心里的那些火气只能渐渐熄灭。这下杜聿明不仅没能正面拒绝蒋介石的安排,还要对蒋介石给自己母亲送礼金一事表达谢意。在蒋介石的精心谋划之下,杜聿明成为了淮海战役中处理烂摊子的棋子。

杜聿明临终时,六个子女只来了一个,含恨留遗嘱:绝不能去台湾

背叛与谎言

结局如众人所料,在那场较量中杜聿明被共产党打败并俘获。杜聿明向来忠心不二,他对国民党始终非常信任,被捕的杜聿明一直等待着蒋介石派兵营救他。然而杜聿明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他只顾着自己的后路,完全没有心思去营救杜聿明。杜聿明只能在共产党的看管之下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造。

杜聿明好歹还有人每日准备吃喝,虽然他心里丝毫没有主动接受改造的想法,可至少不用为生活担忧。然而,杜聿明的家里人却遭了殃。由于杜聿明在国民党队伍中向来是一股清流,他就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始终专心工作,不去为贪污腐败动一点心思,因此杜聿明家中没有多少积蓄,他这一走,家里的顶梁柱彻底没有了。

杜聿明临终时,六个子女只来了一个,含恨留遗嘱:绝不能去台湾

由于杜聿明之前由于性格耿直、刚正不阿触碰到了很多国民党人的利益,在他被捕以后那些憎恨他的人故意使坏,对杜聿明的家里人声称杜聿明已经战死沙场,增加杜聿明家里人的焦虑和痛苦。蒋介石更是在这件事中暴露了两面派的本性,他假意承诺杜聿明的妻子和孩子跟随他到台湾以后会衣食无忧生活富足,以各种谎言将杜聿明的妻子儿女骗到开往台湾的渡船。

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以为,杜聿明生前是蒋介石麾下的重要干将,她们到台湾以后一定会得到相应的照顾。然而事实颠覆了曹秀清的幻想,她带着老人和孩子到了台湾以后人生地不熟,也迟迟没有等来蒋介石承诺的安排和照顾,发放的抚恤金也少得可怜,完全不能养活起一大家子人。杜聿明的父亲本来就年迈,再加上对儿子的思念,不久便驾鹤西去。

杜聿明临终时,六个子女只来了一个,含恨留遗嘱:绝不能去台湾

曹秀清彻底看清现实以后,她决定要自己动手拯救自己和孩子们,她每天都出门找工作打工赚钱,能多挣一点孩子就能多吃一口饭。曹秀清向所有认识的人恳求帮她安排一份工作,养活家里的孩子。然而最终她只得到一份收入微薄的收发工作,这些钱根本养不起6个孩子。

此时他们的大儿子在美国留学读书,正是需要学费的时候。然而贫困让杜聿明的大儿子在美国无法继续生存,连吃饭都难更别提上学了。无奈之下杜聿明的大儿子无法接受这样的落差,他也不想再继续拖累家里人,于是选择了服药自尽,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

杜聿明临终时,六个子女只来了一个,含恨留遗嘱:绝不能去台湾

憎恨与叮嘱

正在接受改造的杜聿明此时对家里人的遭遇浑然不知,他还幻想着蒋介石照顾他的妻子儿女的画面。由于杜聿明一直以来立场坚定,他认为就算被处死也绝对不能接受共产党的改造。然而事实并不像杜聿明想象的那样,共产党并没有对他做任何强制性的改造行为,也没有整天对他进行洗脑教育,而是把马克思主义以及资本论等思想书籍放在杜聿明面前。

对于杜聿明来说,闲着也是闲着,他逐渐翻开了面前的那些从未读过的书籍。书籍上的这些思想是杜聿明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新鲜理论,杜聿明逐渐被这些优秀的先进思想所吸引,原来这世界上他不知道的事情还有这么多。通过阅读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毛主席的各种军事理论,他终于明白了共产党能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

杜聿明临终时,六个子女只来了一个,含恨留遗嘱:绝不能去台湾

因为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本质和理想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充分结合了实际,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国民党究其根本还是想得到国家的控制权,丝毫没有考虑过百姓的感受和安危。看着那些令人佩服的毛泽东思想和作战方案,杜聿明逐渐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他从誓死不从变成了心服口服。

此时,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震惊了全国人民的心,周总理激动地将这则消息告诉了杜聿明。然而杜聿明并不知道此人与他有何关联,在周总理的解释之下,他才知道自己的大女儿杜致礼已经与杨振宁结为夫妻。激动和高兴之余,杜聿明拿起笔杆,向这位伟大的女婿写下心里话。杜聿明的大女儿杜致礼看到他寄来的亲笔信后惊讶不已,她的父亲居然没有死,一瞬间激动的泪水溢出她的眼眶。

杜聿明临终时,六个子女只来了一个,含恨留遗嘱:绝不能去台湾

身在美国的杜聿明大女儿杜致礼将家中近些年来的悲惨遭遇如实地写在信中寄给父亲。杜聿明得知真相以后悲痛万分,发自内心的愤恨油然而生,他终于彻底看清了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嘴脸。杜聿明千叮咛万嘱咐杨振宁离开美国后一定要回到大陆为祖国做贡献,千万不能到台湾为那虚伪的国民党人做事在他的努力之下,杨振宁离开美国后顺利回到祖国大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杜聿明病重,他向台湾方面申请接回四个孩子们,做最后的告别。然而国民党势力因始终记恨杜聿明为大陆劝回杨振宁一事而拒绝释放这四个孩子,把他们牢牢地困在台湾不得离开。因此杜聿明临终前只有大女儿杜致礼从美国赶回,陪在他身边。

杜聿明临终时,六个子女只来了一个,含恨留遗嘱:绝不能去台湾

杜聿明叮嘱大女儿以后一定不要去台湾,也不要留在美国,要始终记得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一直到蒋经国去世,杜聿明在台湾的子女才得以恢复人身自由。然而时间不等人,没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他们只能到杜聿明的墓前祭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