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清朝灭亡后,当年那些被赶在宁古塔的重犯,最后都去哪儿了?

封建社会里,官府惩罚有罪之人最常用的手段,包括问斩、充军、流放。对于一些罪孽深重之人,官府还实行连坐,犯罪之人的家属也往往会被牵连。这些被牵连的家属,大多会面临着被流放的命运。他们几乎都会被流放到苦寒之地。

宁古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成为了犯人流放的目的地。那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之后,那些被流放在宁古塔的犯人,都去了哪里?

在清朝灭亡后,当年那些被赶在宁古塔的重犯,最后都去哪儿了?

流放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刑罚制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流放制度。早在西汉时期,官府就将一些犯了重罪,但又罪不至死的犯人,赶到荒芜的边疆去。让他们在边疆服兵役、劳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到了隋朝时期,在隋文帝的指示下,朝廷刑部的官员完善“皇律”。在皇律中,以明文条例的形式规定了苔、杖、徒、流、死五种刑罚方式。其中的“流”,指的就是流放。

在清朝灭亡后,当年那些被赶在宁古塔的重犯,最后都去哪儿了?

隋朝之后,流放制度就一直被沿用至清朝末年。甚至,在这五种刑罚中,“流放”是最常用的一种惩罚方式。被判以流放的人,也是最多的。流放制度之所以会受到官府的“喜爱”,是有原因的。

封建社会中,社会的生产力低下。为了获得足够的水源、食物等生存资源,人们往往都是聚集在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平原地区。而那些远离都城、自然环境恶劣的边疆地区,则少有人居住。

在清朝灭亡后,当年那些被赶在宁古塔的重犯,最后都去哪儿了?

虽然在边疆地区生活的百姓很少,但是朝廷却不能对边疆置之不理。每一个国家,都会派出军队镇守边疆,抵御外敌入侵。为了让这些驻守边疆的士兵们能够获得正常的生活物资,也为了开拓边疆地区,朝廷就必须派一些百姓到边疆地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深厚的乡土情结,谁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更何况,是去这些苦寒的边疆地区呢?没有自愿到边疆去生活的百姓,官府只能将一些人强制送过去了。因此,一些犯了罪,罪行比较严重,但是却又罪不至死的犯人,就被发配到边疆去了。

在清朝灭亡后,当年那些被赶在宁古塔的重犯,最后都去哪儿了?

清朝以前,被称为“南蛮之地”的岭南地区、瘴气遍布的西南地区、以及满是沙漠戈壁的西北地区,都是官府流放犯人的主要地区。几百年来,无数的犯人被流放到这些地方,在这些地方劳作,将原本是苦寒之地、难以生存的恶劣地区,渐渐地发展起来了。

到了明清时期,岭南和西南地区,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人居住,地区的经济也渐渐地发展起来。因此,朝廷就很少将犯人流放到南方的地区了。相比于较为温暖的南方地区,寒冷的北方地区,生存环境更是恶劣。因此,东北地区,也慢慢地成为了流放犯人的目的地。

在清朝灭亡后,当年那些被赶在宁古塔的重犯,最后都去哪儿了?

清兵没有入关之前,是驻守在内蒙古和东北地区。位于黑龙江的宁古塔,就曾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军队驻扎地。清兵入关,建立起大一统的大清王朝之后,也并没有放松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驻守。

清朝的皇帝,在宁古塔设立宁古塔将军,常年有军队驻守。但是,因为宁古塔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很少有人在当地居住。为了让宁古塔地区不至于荒芜下去,朝廷就将一些犯人流放到宁古塔来劳作和生活。

在清朝灭亡后,当年那些被赶在宁古塔的重犯,最后都去哪儿了?

清朝时期,宁古塔是一个说起名字,就能够让一些人感到害怕的地方。这不仅仅是因为宁古塔本身,还因为从中原到宁古塔的路程和距离。许多犯人因为忍受不了遥远的、恶劣的流放路程,还没到宁古塔,就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而那些顺利地走到了宁古塔的犯人,会被安排在固定的住所里。他们每天都要进行劳作,并有专门的狱卒来监视他们。为了防止犯人从宁古塔中逃出来,还安排了军队的士兵,驻守在进出口。

在清朝灭亡后,当年那些被赶在宁古塔的重犯,最后都去哪儿了?

明清时期,也有很多名人,被流放到宁古塔。明朝末年的最后一位兵部尚书张缙彦、清朝的诗人吴兆骞、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等,都曾经被流放到宁古塔。

吴兆骞,是清朝初期的一个读书人。二十六岁时,在江南参加了乡试,成为一名举人。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吴兆骞参加乡试的当年,就爆发出了一场震惊朝野的科举舞弊案。皇帝下令严查涉案之人,许多参与舞弊的人,都受到了死刑或流放的处罚。

在清朝灭亡后,当年那些被赶在宁古塔的重犯,最后都去哪儿了?

吴兆骞也受到牵连和陷害,被官府抓捕。最终,吴兆骞的家产被没收,并被判以流放宁古塔的惩罚。不仅仅是吴兆骞被流放,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家人,也受到了连坐,一起被流放宁古塔。

吴兆骞在宁古塔,待了二十三年之久。吴兆骞的一个朋友,请求在朝廷中做官的纳兰明珠帮忙将吴兆骞赎回来。经过了一番周旋之后,吴兆骞终于被赎回了京城。回到京城三年后,吴兆骞就病逝了。

在清朝灭亡后,当年那些被赶在宁古塔的重犯,最后都去哪儿了?

吴兆骞还是很幸运的,能够活着回到京城。许多被发配宁古塔的犯人,到死都没能够离开宁古塔。对于一些犯罪较深的犯人,不仅他们不能离开宁古塔,他们的子孙后代也都不能离开宁古塔。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自身难保的清朝官员们,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管这些被流放的犯人了。因此,宁古塔里的犯人,一些人找到机会逃出去,回到家乡。

在清朝灭亡后,当年那些被赶在宁古塔的重犯,最后都去哪儿了?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选择留下来。这些留下了的人,大多是在宁古塔生活了很多年,早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他们已经在宁古塔安家繁衍,养育子孙后代。因此,他们没有必要再举家搬迁到一个新的地方去。

清朝灭亡之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流放制度,也推出了历史的舞台。再也不会有犯人被判以流放的刑罚了。宁古塔也不再是一个流放犯人的地方。如今,宁古塔是黑龙江省宁安市治下的一个很普通的地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