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何应钦为何要辞去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连宋希濂都指挥不动

1949年5月初,何应钦给宋希濂打电话说:“恩施一带并无共军,你们到那里实在没有必要!常德一带异常空虚,你如不来,湖南战事就不可收拾,你到恩施也是绝路。”

宋希濂抛出一句令何应钦胆寒的话:“我管不了许多,老头子叫我怎么办就怎么办。”老头子,指的就是蒋介石!”

何应钦火了,大声吼道:“我是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负责指挥军队,你必须服从我的命令!”

何应钦为何要辞去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连宋希濂都指挥不动

宋希濂毫不示弱,大声回了一句:“军事上,我只对老头子负责”说完,宋希濂干脆把电话挂了。

一旁的代总统李宗仁连连摇头,何应钦脸色发紫,浑身颤抖,此时他余怒未消,说道:“这是什么体统,什么体统,我生来从未受过这种侮辱。”

在南京解放,国民政府逃到广州后,摆在何应钦面前的就是如何应对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但是何应钦这个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却是难以调动部队,尤其是蒋系部队的将领们,一切只听蒋介石的指示。

何应钦急于要购买武器以及装备,他几次向蒋介石告急,希望从台湾运来黄金外币。当时,解放军势如破竹,每天南下一百多公里,已经达到福建。而国军前线部队一直催要军饷,非但不坚守阵地,反而一直南逃。

何应钦名义上指挥的国军,一直在败退。从解放军解放南京起,20个小时内,何应钦调动飞机32架次,运出国民政府要员1000多人,调集火车三列,运载700多人到上海。之后几天,又调集飞机51架次,把1300多人运到重庆、广州、台湾,动用轮船运送2250人到广州,运1200人到台北,等等。

尽管何应钦召集部下讲解形势时,表示:解放军的意图是孤立上海,要采取以下步骤,进出浙南闽北,威胁福州厦门,进窥南昌,最后才进攻粤境。但当记者问如何抵抗时,何应钦支支吾吾,说:“国军今后的具体的军事计划,不便宣布。”

令何应钦感到愤怒的是,宋希濂部共有10多万人,武器精良,左可以凭借十万大山,右可以依靠八百里洞庭,迟滞解放军的攻势。可是,当何应钦下令让宋希濂率部死守湘西至岳阳一带时,宋希濂竟然不听军令,把部队撤到鄂川边界恩施,使芷江、常德门户大开,让解放军包围白崇禧军。

何应钦为何要辞去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连宋希濂都指挥不动

军事上没有办法,何应钦的行政院长也是当不下去了,他召集参谋总长顾祝同、西南军政长官张群、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海南行政长官陈济棠等人开会,讨论财税问题,会上,这次众人都是叫苦,弄得何应钦有苦难言。

无奈之下,何应钦去找弟弟何纵炎,想从他那里借一百万美元应急。不料,当何应钦与五弟何纵炎联系时。何纵炎表示:本应当大力支持大哥的要求,但自己也有难处,没有总裁的批准,这么大笔的钱怎么敢出?何应钦摇摇头,自己作为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却拿不出手分钱,怎么办?

心灰意冷之下,何应钦决定辞职,5月12日,他在自己房间写辞呈。辞呈中,何应钦分析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说:“乃事实演变未符理想,而财政问题又困难万端,无法解决。官兵公教人员之生活,不能有合理之维持。民众疾苦,愈益加深,长此以往,恐将陷于万劫不复境地。钦虽努力以赴,终感补苴无术,心中隐痛,莫可明言,唯有恳请辞去行政院长职务,以免贻误将来。”

第二天,何应钦把辞职书交给李宗仁。李宗仁看后,久久没有作声,他招来广州的中央立法委员、监察委员等等,大家对何应钦辞职表示挽留,要何应钦打消念头。

何应钦虽然感动,但他去意已坚,声泪俱下对李宗仁说,“德公如果要我干下去,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逃亡,一是自杀”。

5月30日,李宗仁决定推荐国民党元老居正接任行政院长职务,于是便顺势把何应钦内阁成员总辞职的报告送交。

在6月2日选举会上,居正因遭到cc系和黄埔系的反对而落选,之后,阎锡山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以200票赞成、50票反对获得通过,成为新一届行政院长。

何应钦为何要辞去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连宋希濂都指挥不动

何应钦下台之后,蒋介石让他马上到台湾,还专门派了一架专机。开始何应钦还打起退堂鼓,他看到许多国民党大员纷纷离开,如原台湾省主席魏道明逃到巴西,政学系要人熊式辉、沈剑虹等人滞留香港,宋子文更是辞去广东省主席职务到美国去当寓公。

不过,何应钦思前想后,还是感到与蒋介石多年合作,去台湾后应该不会受到打击,于是便带着家眷去了台湾。

没有了要职的何应钦,在台湾居然连一个像样的私邸也找不到,后来还是当过何应钦部下的台湾警备副司令钮先铭,把自己一套小别墅让给了何应钦。到台后的何应钦,再没有担任过重要的实职,一直挂名的是评议委员、顾问委员会主任等领薪水的虚职。

从1986年起,何应钦身体明显差了,5月1日,因中风进入台北荣民总医院,神经部主任朱复礼亲自治疗,用尽当时最好的药物,希望能延长他的生命,这时何应钦已经96岁。1987年10月20日上午,何应钦的血压突然下降,经过全力抢救,到21日上午早上7点30分去世,年97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