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知道,什么时候用Vue计算属性吗?

摘要:当我们处理复杂逻辑时,都应该使用计算属性。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深入理解计算属性,知道什么时候该用Vue计算属性吗?》,作者: 前端老实人 。

有些时候,我们在模板中放入了过多的逻辑,从而导致模板过重,且难以维护。例如:

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看一段时间才能意识到,这里是想要显示变量message的翻转字符串,而且,一旦我们想要在模板中多次使用翻转字符串时,会更加麻烦。 所以,当我们处理复杂逻辑时,都应该使用计算属性。

计算属性是Vue配置对象中的属性,使用方式如下:

例如,我们想要获取到一串字符串的翻转字符串,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属性来做:

我们可以看到,reversedMsg的值取决于msg的值,所以,当我们更改msg的值是,reversedMsg的值也会随之更改。

其实,我们上述的功能,利用方法也可以实现,如:

虽然在表达式中调用方法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但是使用计算属性和使用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使用方法时,每一次页面重新渲染,对应的方法都会重新执行一次,如: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旦更改name的值,页面会重新渲染,此刻控制台中打印出方法执行啦这串字符串,代表着reversedMsg这个函数执行了,但是我们并不需要该方法执行,因为改动的数据和这个函数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这个函数内的逻辑很复杂,那么对于性能来讲,也是一种消耗。

但是利用计算属性做,就不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如:

此时可以看到,当给数据name重新赋值时,计算属性并没有执行。 所以,计算属性和方法的最本质的区别,是:计算属性是基于响应式依赖进行缓存的,计算属性的值一直存于缓存中,只要它依赖的data数据不改变,每次访问计算属性,都会立刻返回缓存的结果,而不是再次执行函数。而方法则是每次触发重新渲染,调用方法将总会再次执行函数。

那么,为什么需要缓存呢?

假如说,我们有一个计算属性A,它需要遍历一个巨大的数组并且做巨大的计算。然后我们需要使用到这个计算属性A,如果没有缓存,我们就会再次执行A的函数,这样性能开销就变得很大了。

计算属性除了写成一个函数之外,还可以写成一个对象,对象内有两个属性,getter&setter,这两个属性皆为函数,写法如下:

在前面,我们直接将计算属性写成了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即为getter函数。也就是说,计算属性默认只有getter。 getter的this,被自动绑定为Vue实例。

何时执行?

当我们去获取某一个计算属性时,就会执行get函数。

可选,set函数在给计算属性重新赋值时会执行。 参数:为被重新设置的值。 setter的this,被自动绑定为Vue实例。

要注意,即使给计算属性赋了值,计算属性也不会改变,在重复一遍,只有当依赖的响应式属性变化了,计算属性才会重新计算。

点击关注,第一时间了解华为云新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