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7年,陈毅给中央发电“我党杰出军事家不多”,提到哪五个人?

陈毅电文,用意明显

1947年初,粟裕在苏北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其中的孟良崮战役更是取得了巨大胜利,部队士气高涨,此时粟裕在部队中的声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也许是战士们在面对国民党军队时存在轻敌思想,结果在7月份的两场战斗中,我军暂时处于战场的下风。

就因为粟裕指挥的这两场战役没有打好,部队士气开始低落,甚至有人在此时对粟裕的指挥才能提出了质疑,负责指挥的粟裕同志情绪上有些波动,时常面对地图发愣。

身为司令员的陈毅始终站在粟裕身后给予他最大的支持,为了向党中央说明战斗的情况,陈毅于1947年8月向中央毛主席致电,对战斗失利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同时也在电文中充分认可粟裕和陈赓的表现:

“我们二十多年来创造的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刘、林并肩前进。”甚至还把他们前期的表现夸赞为“脱颖而出”,还把他们预言为我党创造出的杰出军事家,以后前程不可限量,功绩可与几个军中名将彭德怀、刘伯承、林并肩。

陈毅的这封电报,是对粟裕、陈赓两人的高度认可,是对暂时处于军事指挥低谷期的爱将的极大鼓励和信任,毛主席在回电中认同陈毅的看法:完全同意。

1947年,陈毅给中央发电“我党杰出军事家不多”,提到哪五个人?

陈毅与粟裕相识于南昌起义后,粟裕有才,陈毅爱才,两人在长期相处,形成了“粟不离陈、陈不离粟”的完美组合。

陈毅之所以如此夸赞粟裕和陈赓,完全是对两人在军事指挥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才能的高度认可。粟裕自井岗山开始了自己的领兵打仗之旅,在中央苏区时跟随毛主席力战国民党军,不断总结作战经验;红军长征时自己带着队伍打游击,三年困苦中得到意志上的极大锻炼;抗日战争中在陈毅的带领下血战日军,打得日军叫苦连天;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横行,陈粟果断迎战,黄桥战役成为经典;解放战争中表现更是大气,苏中七战七捷成为中共军事上的美谈,淮海战役的大胜让粟裕站上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山巅。

陈毅从军前是个地地道道的文人,赴法勤工俭学期间,由于能言善辩、组织能力突出而受到周恩来和蔡和森的注意。 曾一度想通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陈毅慢慢看清了中国的现实,毅然投笔从戎参加革命,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跟随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打江山。

1947年,陈毅给中央发电“我党杰出军事家不多”,提到哪五个人?

陈毅在南昌起义后,率部发起湘南起义,随后跟随朱德同志上了井岗山,与毛泽东的队伍在井岗山胜利会师。

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攻后,跟随朱德、毛泽东一起向闽粤边界转移。在这期间陈毅的组织能力得以发挥,朱德和陈毅共同带领部队同国民党军队周旋,多次历经生死,但革命意志从未动摇,把南昌起义的火种保存下来并不断壮大红军队伍。

陈毅同志在与粟裕搭档的过程中,两人的分工逐渐明确,粟裕主要负责指挥打战、制定具体战术,陈毅不但在战略方面给予指导,还在背后全力支持。

不管粟裕在指挥上遇到什么阻力,陈毅总会及时出面,为粟裕扫除一切指挥上的障碍。并且陈毅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整合力量、团结众人。

陈毅对自己长期担任司令员职务曾有过一个表述:我更多的时候是在发挥政委的作用。

陈毅同志用无比的信任全力支持有才的粟裕,这封电报的用意更是明显。

1947年,陈毅给中央发电“我党杰出军事家不多”,提到哪五个人?

陈粟搭档,长期并肩

陈毅与粟裕的长期配合,可以说是陈毅成就了粟裕,也可以说是粟裕成就了陈毅。粟裕在指挥打仗、制定打法、实施作战、冲锋陷阵方面尤为擅长,而在部队组织上有所欠缺,陈毅的长处正好补了粟裕的这一短板。

1940年10月初,陈粟共同商量后打响了黄桥战役,此战创造了军事上以少胜多的伟大奇迹。陈粟兵力六七千人,却要迎战国民党韩德勤的三万多大军,两军兵力悬殊巨大,装备更是相差甚远。

在黄桥战役打响前,粟裕多次在地图前沉思琢磨,反复对地形进行研究,制定具体的作战方案。陈毅在动员会上向大家表明黄桥战役的重要意义,胜则开辟新局面,败则被国民党赶进长江喂鱼。

陈毅在后方严徐庄指挥,粟裕则亲赴黄桥前线,两人的分工各有重点。根据粟裕制定的作战方案,我军采取了诱敌入黄桥,分割截断、逐个吃掉的策略。

1947年,陈毅给中央发电“我党杰出军事家不多”,提到哪五个人?

10月4日,粟裕周密部署部队进行埋伏,待敌人进入包围圏后,粟裕电话请示陈毅可以开打了。陈毅还想再等等,待敌人更深入些再打,但粟裕坚持认为此时就是出手的最佳时候,陈毅司令果断同意了粟裕的意见。

黄桥战役激战三天,歼敌12个团共计1万余人,缴获敌人各种武器若干。逼得国民党一个旅长走投无路开枪自杀,混乱中国民党王牌部队主官李守维掉入河中淹死,整支队伍一片大乱,最后被全歼。

1946年7月份,粟裕率部在苏中一带作战,陈毅此时向中央建议调粟裕的队伍西进,但粟裕大胆向中央和陈毅建议要留在苏中,打几场歼灭国民党的仗再作打算,最后中央和陈毅都同意了粟裕的建议。

粟裕指挥自己手上的3万余部队,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重创国民党12万苏中守军,共歼敌超过5万,在苏中地区创造了七战七捷的空前战绩,受到中央和毛主席的通电嘉奖。

1947年,陈毅给中央发电“我党杰出军事家不多”,提到哪五个人?

粟裕部兵力远不如国民党军队,结果大败国民党12万军队。事后毛主席曾评价粟裕的苏中指挥,认为粟裕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个个击破的打法,实现了每仗必胜;每仗下来缴获甚多,志气大振,装备越来越好;有苏区百姓的支持,补充及时,最为关键的是指挥正确,所以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

朱德后来都为粟裕的苏中指挥交口称赞,说粟裕歼灭的敌人比自己的兵力还要多。

1948年5月,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被中央军委调到中原野战军任第一副司令员,提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但粟裕坚辞不受,坚持仍由陈毅兼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自己仍担任陈的副手。最后中央同意粟裕的要求,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的代司令员与代政委。

在随后的豫东战役中,粟裕所在的华东野战军与陈毅所在的中原野战军相互配合,一战歼灭国民党军九万多人,为淮海战役的顺利开打扫除了一大隐患。

在随后的济南战役中,粟裕指挥大军采取攻城与打援相结合的办法,歼敌过十万,拿下济南。

11月,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共同发起了解放战争中的第一大战役----淮海战役。

根据粟裕提议后经中央批准,两大野战军归陈邓(陈毅、邓小平)指挥。当时我军两大野战军有60万兵力,而国民党军有80万兵力,指挥如此大规模的兵团作战是需要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的。

1947年,陈毅给中央发电“我党杰出军事家不多”,提到哪五个人?

经过66天的激战,淮海战役取得重大胜利,我军以伤亡13万兵力的代价,收编、改造、歼灭国民党超过55万的兵力,为解放军挥师南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主席对在淮海战役中表现突出的粟裕大加赞赏,认为粟裕在淮海战役中立了第一功。

再之后,粟裕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一系列战斗,显示出一位军事家特有的才能。被刘伯承评价为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是我党我军优秀的军事将领。

解放后,粟裕受命积极准备攻占台湾,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攻台一事被搁置推后。在考虑入朝部队主帅时,中央和毛主席决定让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员,但由于粟裕头疾的原因没能到任,后改由彭德怀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入朝作战。

粟裕在1952年开始担任中央军委的副总参谋长,并于1954年10月转任总参谋长,为军队的建设、为国家的战事出谋划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

在1955年授衔时粟裕因其卓越的指挥才能和为新中国解放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被授予第一大将军衔。

1947年,陈毅给中央发电“我党杰出军事家不多”,提到哪五个人?

陈赓加入,如虎添翼

陈赓跟陈毅的配合是在1948年上半年,陈赓于1947年7月划归刘邓指挥,后在1948年5月成立了中原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陈毅任第一副司令员(同时还兼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赓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开始接受陈毅的领导。

陈赓的第四纵队在中原野战军中是出了名的能打硬仗的一支队伍,也是在中原野战军中歼敌最多的一支队伍,这其中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有陈赓这个能谋善打的司令员在。

陈赓在临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王牌旅,并活捉黄正诚旅长;在洛阳一战中力拔头筹,全歼国民党206师,并活捉师长邱行湘;在郑州战役中,发挥巨大作用,为解放郑州做出积极贡献。

在陈赓的带领下,四纵战绩辉煌,受到军团领导的多次表扬,陈毅对陈赓的才能倍加欣赏。在淮海战役中,为歼灭黄维军团立下头功,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后参加渡江战役、广东战役等,解放后参加滇南战役并以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名义指挥边界战役大胜法国军队,1951年奔赴朝鲜战场并担任志愿军副总司令员。

后于1952年6月回国筹办哈工大,1954年10月成为粟裕总参谋长的副手,同时兼任哈工大院长,为国家的军工、军事教育事业付出全部的精力。

在1955年授衔时,陈赓因杰出的指挥才能和对新中国解放事业的极大贡献而被授予大将军衔。

1947年,陈毅给中央发电“我党杰出军事家不多”,提到哪五个人?

五虎上将,其实不然

陈毅在1948年8月向中央和毛主席发的电文中极力称赞粟裕和陈赓两位后起之秀,同时提到名震中华的大将彭德怀、刘伯承和林,在一些文章中被大家冠名为毛泽东的五虎上将。

其实在中国正式的史料中从未提及五虎上将,原因应该是新中国的将才远不止五位,一大批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后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军事将领,都具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军事理论才能。

比如解放军的总司令朱德同志以及邓小平、贺龙、陈毅、罗荣桓等一大批可称之为新中国军事家的将领。仅以五虎上将是无法涵盖为新中国的建立而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帅们的。

彭刘林功,世所罕见

至于陈毅电文中提到的彭刘林三位,他们只是我军极具代表性的军事家。彭德怀、刘伯承、林彪三位同志,在革命初期就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各自的队伍中受到认可,被人尊重。

比如彭德怀,还曾以2万人马把国民党20万大军耍团团转,利用“蘑菇战术”三战三捷围歼国民党多支劲旅,有力的牵制国民党对党中央的围追堵截。

1947年,陈毅给中央发电“我党杰出军事家不多”,提到哪五个人?

解放战争后期带领西北野战军解放西北五省,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解放后长期担任中央军委领导,并于1950年10月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打了一场扬国威、树大国风范的硬仗,把中国人民的骨气和不屈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当之无愧的优秀军事家代表。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二。

再比如说刘伯承,参加过辛亥革命,追随过孙中山。

1916年在一次战斗中子弹从头部射入打穿右眼,在没有使用麻药的情况下做完眼球摘除手术,以顽强的意志力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被德国医生惊叹为“军神”,其表现被传颂为现代版的关公“刮骨疗毒”。

参加过南昌起义、进过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指挥过反“围剿”、长征中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带领红军奔赴陕北延安。

1947年,陈毅给中央发电“我党杰出军事家不多”,提到哪五个人?

抗日战争时期与邓小平血战日军于太行山,重击日军并开创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爆发后与邓小平一起组织运动战,两年不到的时间歼敌过十万。

千里挺进大别山,进捣国民党腹心地带,为解放战争打开局面。后来吸纳陈赓并与陈粟联手在江淮之间歼敌近三十万。

淮海战役中更是指挥有方,在陈毅、邓小平、粟裕、陈赓等的密切配合下,歼灭国民党军队超过五十万,吹响了全国解放的伟大号角。

新中国成立后,与邓小平一起进驻大西南,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解放大西南并平定西南匪乱。1950年11月奉命创建南京军事学院,为国家培养各级军事人才,同样是新中国优秀军事家的典范。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排在十大元帅第四位。

其他将帅,国家记载

陈毅同志在电文中并未提及其他高级将领,其实也情有可原。当时陈毅主要的经历都在华东野战军和后来的中原野战军,对其他雄居各地的将领并不是太了解。

比如徐向前,黄埔军校一期优秀学员,参加过广州起义,后成为红军第四方面军的总指挥。

1947年,陈毅给中央发电“我党杰出军事家不多”,提到哪五个人?

长征中没有果断支持毛主席的北上主张,跟着张国焘走过一段弯路,好在及时与毛泽东汇合,加入北上大军,后参与指挥宁夏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创建冀南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指挥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等重大军事行动,歼敌数十万,常因身体原因不能完全投入智慧指挥大战,成为徐向前的一大遗憾。

建国后担任过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为我党、我军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另外,在1989年底,中央军委曾对建党60多年来我军的高级将领进行过一次系统性地评价,当时评出33位军事家,后在1994年又增了3位,也就是说,新中国能称得上军事家的将领多达36位。

这36位军事家中有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杨尚昆、李先念5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有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另外还有11位在建国前牺牲的高级将领,比如叶挺、左权、方志敏、刘志丹等。

1947年,陈毅给中央发电“我党杰出军事家不多”,提到哪五个人?

被评为新中国军事家的部分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6位军事家中除牺牲人员外,没有一个上将位列其中,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牺牲的这11位军事将领若在世,至少都是大将及以上军衔。

尤其是叶挺,他在军事家名单中的排位是在粟裕大将之前,可见叶挺完全有可能是元帅级别的军衔。

另外,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一些开国上将去世后,中央和军委在其悼词或讣告中使用了“军事家”的称谓,以此肯定他们为国家和军队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些上将有王震、李达、杨得志、陈锡联、张爱萍、杨成武、洪学智、萧克等。

这也让我们认识到,新中国的军事家不但不止5位,也不止36位,其数量可能要远远超过这些数字,毕竟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解放军中涌现了一大批能打仗、会打仗、打赢仗的将领。

也许国家并没有给他们冠以“军事家”的称谓,但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为党建功、为国立业、为民谋福的大英雄。

让我们为自己的国家拥有如此多的优秀人物而骄傲、自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