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放战争中,国军“参谋总长”这一职位,先后由哪两位大佬担任?

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西塞罗

内战时历任这个关键位置的是三位大佬白崇禧、何应钦与阎锡山。要论军事权力,国防部长已经接近顶峰了。然而当时的国军权力架构中,却有一个比国防部长还重要的职位,那就是“参谋总长”。和国防部长相似,46年开战后,参谋总长一职也是由国民党中的绝对大佬来担任,但战争结束,一共也只有两人染指过。是哪两人呢?

解放战争中,国军“参谋总长”这一职位,先后由哪两位大佬担任?

46年6月,国军初设参谋总长一职,必须由一位一级上将,并且是中央军出身的显赫人物来担任,为什么要这样呢?得从这一职务本身的设定来说起。其实有了国防部长,按理来讲就不会再设一个功能相似,甚至比防长更有实质权力的职位。但是国军的第一任国防部长,更多是平衡派系需要的产物,看看46年是谁当了国防部长?没错,就是广西大佬白崇禧。此时需要确立另一中央系将领,限制白的军权。于是陈诚上将当仁不让,成了内战时的第一位参谋总长。

解放战争中,国军“参谋总长”这一职位,先后由哪两位大佬担任?

尽管白在南京挂名防长,但是却只能签署一些不重要的文书,大事都得和参谋总长交换意见,共同请示最高统帅。而陈诚由于是国军最大派系土木系的核心,又有“参谋总长”的名衔加持,实际上在46-47年对于全国部队的调动和将领任用,有着相当大的话语权,至少是在防长之上的。问题来了,陈诚在47年下半年就被调到东北,为何却一直保持着参谋总长的头衔直到1948年5月份呢?原来47年陈诚在山东指挥部队惨败(本就不太擅于战场指挥),很想去精锐最多的东北挽回颜面,于是主动申请了这一机会,但又不肯放弃原先“总长”的名衔,于是设法保留了职务。如果不是在东北再次受到重击,声名扫地,恐怕参谋总长到了48年也轮不到下一位继任者。接下来我们就讲讲内战时国军的第二位参谋总长。

解放战争中,国军“参谋总长”这一职位,先后由哪两位大佬担任?

48年5月,继陈诚之后,中央军的另一位绝对大佬,陆军一级上将顾祝同上位。顾在36年西安事变时有功,深得高层信赖,同时他也是中央军的老人,48年上任前就已经是陆军总司令,徐州直属部队最多时,超过102万人,不可谓兵力不强。不过说实话,顾指挥不了这么多派系负责的部队,他的真实地位也并不能和陈诚相比。一个国军高级将领,地位稳不稳,归根结底依靠的是自己的嫡系部队,这一点在中央军体系里没人能超过陈诚,胡宗南也不行。顾在军队任职多年,也是有自己独立的派系网络,但是道行比陈诚差太远。也正因如此,陈调兵基本没多少人听,国军互相见死不救,也是在他当总长期间最明显。49年败逃台湾后的国军,参谋总长一职开始走马灯一样轮换,含金量也大不如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