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于皇太子的人选,武则天犹豫再三,狄仁杰提出主张却没机会进言

少年李隆基在禁宫被祖母武则天皇帝幽闭其中,几年来心中一直有着不可捉摸的阴影,但做为少年,他不可能想得多深多远,读书、吹笛、习字、骑马、对弈,玩耍在他的生活中还是很充足的。

只是在静下来的时候,在连窦姨也不在身旁的独处时刻,他才回味起这幽禁的生活,父亲的懦弱,母亲的惨死,外婆、舅舅的流放,安金藏的剖腹,以及越来越难见的祖母武则天的严酷来。

对于皇太子的人选,武则天犹豫再三,狄仁杰提出主张却没机会进言

而隆基的祖母武则天皇帝,这两年却有一件事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这几个月以来,这件事使武则天皇帝陷入了深深的烦恼之中。

她时常做梦。梦都是恶梦,她梦见自己亲生的儿子,前废太子李贤满脸是血来向她索命,“娘”,李贤开口了,“你说我不听你的话,就把我贬到了巴州,可是我哪里有反抗你的意图呢?你怎么就派人把我杀了呢?娘,你看看我的心,可有蓄存异谋?”

说着李贤扒开了自己的胸膛露出怦怦直跳的心脏来。武则天大惊而醒,方知是南柯一梦,不禁出身冷汗。有时她打盹的功夫也有梦,梦见亲生儿子李弘泪流满面向她哭诉:“娘啊,你只听小人谗言,不听儿子辩白,就把儿子杀了,你连让我申辩的机会都不给我,我好痛苦呀。”

说完转身就不见了,武则天知道又做梦了,一阵心慌,赶紧让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依偎着她,老太太方才回过魂来,她的内心一阵阵隐痛,中宗李显当上皇帝与我顶撞,我把他贬到了房州,睿宗李旦当上了皇帝懦弱无能,我把他拉了下来。

如今,我身居高位,而亲生儿子李弘、李贤早已被杀,李显又远在房州,留在身边的就一个旦儿了,这旦儿怎么这些日子来也有不可心的行径了呢?唉,想想我对儿子所做的一切,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采取铁的手腕我怎能当上皇帝?没有一副铁石心肠我又怎能坐稳宝座?

早些年,那个徐敬业在扬州以复李唐而起兵反我,被我杀了,一查起来连裴炎这个宰相也被我杀了。前几年,在博州和豫州李唐宗室李员、李冲父子又起兵与我为敌,我一怒之下,对许多李唐宗室们开杀戒,几乎没剩下多少了!现在一切都安安稳稳的,我怎么就成了孤家寡人了呢?

对于皇太子的人选,武则天犹豫再三,狄仁杰提出主张却没机会进言

前几天,侄儿承嗣、三思来拜见我,那意图再明显不过了,无非是想做皇太子。说实话,两个侄子鞍前马后为我做了不少事,省了我的不少心,可是我立你承嗣为太子,满朝文武能答应我的有几个呢?想着想着,她记起了在她称帝的第二年发生的一件事来。

当时凤阁令张嘉福指使洛阳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但文昌右相岑长倩和地官尚书格辅元等坚决反对,在朝堂之上,他俩就说:“皇嗣在东宫,不宜有此议,奏请切责上书者,告示令散?”

可是不久,来俊臣就说岑长倩及其他朝臣数十人想谋反,杀了一些后,那个王庆之进一步向武则天进表。武则天鉴于当时的客观形势是不能废掉皇嗣李旦的,就生气地对王庆之等人说:“李旦是我的亲生子,怎么能把他废了呢?”王庆之一个劲地说:“神不召非类,民不视非族,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乎?”

后来王庆之屡请晋见,武则天生气了,叫李昭德等人用棍杖把他打了出去,这是打给武姓诸侄们看的,则天皇帝有意这样做的。

李昭德等把王庆之拉出去后,指着王庆之对卫士们说:“这个家伙贼胆不小,一个劲地想废我们的皇嗣,想立武承嗣为太子。给我狠命地打!”

卫士们也早就烦透了这个不知好歹的东西,一阵拳打脚踢,又棍棒相加,活活把王庆之给打死了。

那么,今后皇位给谁呢?武则天苦恼起来了。是传给儿子李旦,还是传给侄子李承嗣呢?传给儿子吗,岂不是意味着要从武周天下恢复到李唐王朝?这怎么行?况且武承嗣等人屡屡说睿宗李旦谋有异心,几年前查问了一番,弄得乐工安金藏起来反抗,想剖腹自杀。

武则天和睿宗李旦的感情从此疏远了许多。传给侄子吗,武姓诸侄对武则天可谓赤胆忠心,不过武则天也从没亏待过他们。

对于皇太子的人选,武则天犹豫再三,狄仁杰提出主张却没机会进言

自承嗣封魏王,三思封梁王后,武则天又封武攸暨为宣王、武攸宁为建昌王、武攸宜建安王、武攸绪安臣王、武攸明九江王、武懿宗河内王、武嗣宗临川王……一二十人被封王,可谓重用武姓。

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武承嗣组织了五千人,向武则天上尊号为“金轮圣神皇帝”,第二年又进一步组织数达二万六千余人向武则天上谏,上尊号为“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竭力争取武则天的信任。

武则天对承嗣等所为再明白不过了,但太殷勤了,反而招致武则天的反感,感到不完全可以依赖,如果传位给侄子,将来太庙配食,谁给我做呢?武则天这样想。

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武则天七十五岁了,她的衰老一天天加深了,这个老女人也深切感到了老之将至。

为了摆脱皇位传给李姓还是武姓两派对她的烦忧,她毅然重用了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以昌宗为散骑常侍,易之为可卫少卿,养为亲信。

同时又特别给他们增置员外官数千人。这样,张氏兄弟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就逐渐形成了除李、武两派势力之外的第三派势力。武承嗣、武三思立即对张氏兄弟拍起了马屁来了。

朝堂上,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从大门外射进来有几步远,再往里光线就暗了些,武则天皇帝坐在金銮殿上俯视着台阶上正在议论纷纷的大臣们,她打了哈欠,让身旁的宫女把她那披在身上的华贵的裘衣大氅掖得紧一些。

下面的议论声忽然小了下来,从大臣中走出宰相狄仁杰来,他大声向武则天说道:“刚才大臣们对魏王武承嗣营求为太子之事进行了议论,魏王与大周朝功不可没,当然已成定论。臣等忠孝与陛下是应尽的天职,臣以为立魏王武承嗣为太子不可。陛下,姓侄之亲与母子之亲孰亲?陛下如果立儿子为太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依然配食于太庙,子子孙孙承继无穷,岂不是万世之福分也!但是陛下若以侄子为太子,一则我从未听说过以侄子为太子的事来,纵横历史也未尝有也。二则立侄为太子,陛下春秋后,那里有于太庙之上配食的呢?望陛下三思。”

“狄丞相所言极是。”狄仁杰刚说完还未退下,李昭德就接着上前向皇帝进言了,“立侄子为太子恐招世人侧目。

几年前,曾有一个叫王庆之的屡请皇上立魏王武承嗣为太子,不就被陛下乱杖死了吗?”

对于皇太子的人选,武则天犹豫再三,狄仁杰提出主张却没机会进言

大臣吉顼也上前说道:“陛下登基之后,把李唐宗室由李姓改为武姓,皇子李旦为皇嗣,皇子既改为姓武,陛下千秋万岁后而继之,这天下依旧是你大周朝的呀!”

武三思在一旁听得不耐烦了。此时武承嗣不便上前进言,三思当然明白,于是就急忙上前进言道:“陛下,刚才诸位大臣所言差也!试想,皇子皇孙虽改李姓为武姓,但实际还是李唐宗室仍非武周宗室,普天之下,哪有立异姓为皇太子的呢?”

武则天听着诸位大臣们的意见,脸上也无表情,一副疲倦的神态。三思刚说完,下面又哄堂起来,武则天动了一下身体,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所言各有其理,待朕思考后方定吧,散朝。”

散朝后,大臣们纷纷走出,大家多数对宰相狄仁杰的主张表示赞同,但碍于魏王武承嗣和梁王武三思等武姓诸王的面,也就不再议论,各自回去了。

散骑常侍张昌宗,司卫少卿张易之也在朝廷上,刚才两位一言不发的意欲看着众人对此有何议论。

二张兄弟虽然得宠,但是也隐隐感到武姓诸王对自己的威胁越来越大。他们知道,自己身为宠宠现在虽有权势,但毕竟是陪则天皇帝娱乐之人。皇帝日渐衰老,一旦出现意外,武姓诸位 王是不会容纳他们这两个陪姑母则天皇帝欢娱的人的。

于是他们二人就秘密地请与其关系颇深的大臣吉顼留下,来到二张房内,问起自安之策来。

“吉大臣,你看我们应该如何才好呢?”两位年轻人向年老的吉顼问道。

吉顼正想通过二张向皇帝进言。几天前,宰相狄仁杰、还有李昭德 、张东之、魏玄同等人就曾与他在一起商讨来,他们一致认为:坚决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坚决支持立李姓皇子为太子。至于立哪一位皇子呢?他们曾为此颇动了脑筋。

对于皇太子的人选,武则天犹豫再三,狄仁杰提出主张却没机会进言

按理说,睿宗李旦早已为皇嗣,当是皇位的继承人,但是,皇帝看不上皇嗣的无所作为也是为朝野所知的,特别是安金藏事件后,武则天与李旦之间的母子感情的裂缝加深了,现在皇嗣又处在幽闭的境地,显然不是理想的人选了。

在这种情况下,宰相狄仁杰提出主张:召回被贬在房州的庐陵王李显,也就是那个当了两个月皇帝而被母亲武则天废黜的中宗皇帝,请立李显为太子。大家一考虑,如今只能这样了。正瞅没有机会特意向皇帝进言,二张主动找上来了,这二人正是最好的人选 。

于是,吉顼向易之、昌宗兄弟道:“现在天下百姓、官僚都怀念着李唐王朝,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知两位明公是否明察。如今庐陵王李显贬在房州,相王李旦幽闭深宫,主上眼见春秋已高了,社稷之事肯定得有所付托,付托给谁?早上两位在朝堂里大臣们议论也就知道一二了吧。武氏诸王,主上虽然重用,但从太庙配食而言则无可依托。所以主上内心也并非真心想立武承嗣为太子。两位明公如果能从容请主上立庐陵王为太子,这正符合满朝文武的心愿、也是主上不得不做的选择。如果能成,二位明公岂止转祸为福,必长享茅土之重矣!”

对于皇太子的人选,武则天犹豫再三,狄仁杰提出主张却没机会进言

张易之、张昌宗被吉顼之言深深打动,一点后顾之忧也没有了。送走吉顼之后,他俩精心打扮一番,精神抖擞地向武则天内寝宫房走去了……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