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作者:21世纪商业评论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文/ 方文宇 编辑/ 陈晓平

2020年,健身一族们因疫情无法继续线下锻炼,“云健身”迅速崛起,健身转向家庭场景,智能健身玩法不断升级。

资本热情涌动,美国智能健身头部公司Peloton,2020年股价飙涨了440%,今年初,最高峰市值突破500亿美金。

苹果、小米等巨头也在纷纷加注,新创公司融资凶猛。

2021年1月,Keep完成3.6亿美元F轮融资,投后估值超20亿美元,估值比8个月前增长了1倍;主打智能健身镜的FITURE,一年融资三次,4月的B轮融资高达3亿美金。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进入下半年,居家智能健身赛道,新入局者依然源源不断,然而,龙头Peloton的股价已大幅回调,热情过后,行业也在发生微妙变局。

巨头下注

今年10月,家庭健身科技品牌Yesoul野小兽宣布,完成过亿元的A轮融资,由小米集团领投,顺为资本、清科创投跟投。

野小兽提供智能健身硬件、专业教练在线指导、顶级健身课程在内的居家健康管理方案,其硬件品类有动感单车、跑步机、划船机等。2021上半年,其动感单车的销售额,在天猫、京东均位居该品类第一。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野小兽动感单车

值得注意的是,领投的小米也在将资源向家庭健身领域倾斜,先后研发了手环、手表、体脂称等多个健身硬件。甫一推出手环,就尝试让其与健身课程相结合,通过手环监测用户的实时心率、卡路里消耗等。

11月,百度旗下的小度科技加入进来,推出了一款智能健身镜,这款“添添智能健身镜”内置健身课程,产品标准版售价4199元,旗舰版售价4699元。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甚至苹果也在凑健身的热闹。

今年秋天,苹果将其官方健身服务系统升级,升级后的Fitness+覆盖了15个新国家和地区,推出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内容服务。

Fitness+已上线了支持最多32人的团体训练功能,用户可直接通过Air Pods上冥想课程。

此外,苹果与Tempo智能镜达成合作。

居家智能健身赛道大热,本质上还是源自需求,线下的传统健身场馆,确实存在着多个痛点:

第一,时空限制,若路上往返各半小时计,加健身1个小时,去一次健身房,要耗时2个小时;第二,私教难约,健身具有一定科学性、专业性,如果没有私教的定制化服务,无从着手,又难坚持;第三,成本昂贵,办理健身卡加上私教费用,以及投入的时间成本,流汗的健身一点都不便宜。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兴起的智能健身,回归家庭场景,首先将时空约束大大缩减,大量的线上课程以及AI定制化服务,可以规模化供给,这样,不只方便了用户,且能大幅降低成本。

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加速了普及。

根据2020年《国民运动健康趋势报告》,居家隔离期间,全民运动热情较高,锻炼方式多样,运动类App的使用占48%,视频网站上运动视频的使用比例为37%,新兴的教练直播运动的使用比例也达到了20%。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这种趋势下,市场空间迅速壮大。

据艾瑞《2021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研究报告》预测,中国智能运动健身市场,在2019年约人民币1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约8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约46%。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另据《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统计,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健身行业的会员约为7029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以14亿为总人口基数,健身人口渗透率为5%左右。

居家场景若能占到其中一半,就有3500万的稳定付费会员,至少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若连带服装、装备、器材等周边产品,就是一个万亿级市场。

这决定了头部公司的想象力。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以互联网健身品牌Keep来说,成立于2014年,7年时间完成了8轮融资,估值节节攀升,BAI、GGV、腾讯等明星资本纷纷下注,其中BAI资本一家,就累积投资了5次。

内容破局

居家智能健身,无论何种商业模式,基本离不开两大要素:“智能硬件”+“内容服务”。

以Peloton为例,硬件产品主要是单车和跑步机,另有订阅性的内容产品。

在2022财年的Q1(7-9月),Peloton硬件收入大概为5亿美金,而订阅收入为3亿美金,不过,后者的毛利率要高的多,且增速也明显更快。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事实上,“硬件+内容”构成了智能健身的两大基石,长期看,内容的价值可能胜过硬件。

这种判断基于两个原因:

第一,硬件多有典型的低复购属性,从商业化考量,后续的内容服务,才是提升用户黏性和会员复购的核心抓手;

第二,硬件端很难获得持久的差异化优势,内容侧的耕耘,更容易沉淀用户群,并营造起健身的生态圈。

以智能健身镜为例,有的厂商固然有先发优势,可利用智能技术,向用户提供动作捕捉与反馈的深度交互体验及实时指导。然而,在硬件侧,相关的功能很容易被模仿。

目前,站在风口的智能健身镜产品,除市面上FITURE、YUPP、乐刻、JJ mirror、亿健等数十个品牌之外,百度发力进入,甚至定价更低。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来源:FITURE官网

在这种情况下,Keep这样的头部公司,正在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去扎实做内容,力求将产品和服务做深、将体验做优,以专业性和严谨度取胜。

首先,其发力体系化、专业化的PGC自研课程。

Keep已制作了大量的官方课程项目,背后是内容产品经理、课程设计师、视觉制作等团队合作3-5个月的打磨,并设置了直播健身教练的独立岗位,与课程设计师、经纪运营等百人构成直播课核心团队。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其次,Keep在大力扩展创作者生产PUGC的内容质量,扩充品类丰富度,营造社群氛围,构建更丰富的运动内容生态。

12月,它针对健身内容创作者,就发布了“万人伸展计划”,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创作者,给予流量运营、产品服务、商业化变现三大版块的全方位支持,推动平台PUGC的生长。

Keep的目标是,一年以内孵化出超过150位“百万跟练”创作者,3年以内,1万名创作者在Keep单平台能收入过万。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Keep的教练团队

据悉,2021年已有超过60位的作者,和Keep共同探索了付费课程的生产,一批达人已经通过优质的付费课程获得了对应收益。

Keep甚至试水游戏化的内容,这代表了智能健身的一种新体验。

10月,Keep宣布,帕梅拉·莱孚Pamela Rief正式出任Keep智能手环全球运动大使,并配套推出了帕梅拉手环游戏课表,只要配戴KeepB2、B3手环,均可游戏化体验帕梅拉高效减脂、有氧舞蹈操、能量提升操、胸背紧致挺拔训练、一首歌动感热身操等课程。

闭环挑战

无论前景如何美好,智能健身赛道的所有选择,都必须回答一个基本问题:如何能挣到钱?

从商业模式角度来看,内容、设备和服务等收入来源,如何有机地形成闭环,是决定这个赛道盈利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这并没想象得那么容易,因为在居家健身场景下,可变现的手段也是有限的,无非就是器材、装备、食品以及课程等。

以Peloton来说,卖健身器材构成了核心的收入来源,在2022财年Q1,从上年的6亿美元降到了5亿美元,且毛利率大降,从去年同期的39%,骤降到今年的12%,致使整体毛利率也下降了10个百分点。

这种财务表现,导致Peloton在过去半年市值大幅回调,股价从峰值的171亿美金,已回落到37美元的水平,市值约120亿美金。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在未来,随着竞争者的加速,若收入过于倚重硬件,很可能就会遭遇同样的挑战。

以智能健身镜赛道为例,小度科技这样的新选手一入局,就推出了“一年运动300天,免费退全款”,这会给在位者巨大压力。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另外,若以大额硬件置办作为筛选用户的前置条件,可能局限用户规模,限制了生态发展的可能性。比如,作为智能镜赛道的先驱者,FITURE的累计用户只有3万以上。

一种更为稳妥的选择,可能就是以低门槛放大用户规模,养成一个社区生态,然后,选择可变现的路径进行深耕,寻求收入的多元化。

某种意义上,这是Keep执行的策略。

Keep最初上线的时候,角色更像是一个移动健身工具,它从工具入手,获取了大量用户。有数据称,目前Keep的用户数已超过3亿,会员数量已突破1000万。

基于庞大的用户,Keep围绕他们的“吃穿用练”需求,提供一站式运动解决方案,将线上运动内容和线下消费品(包括智能硬件小器械、食品、服饰等等)有机匹配。

比如,Keep作为垂类健身App,就推出智能硬件、课程同款器械,以及服装、轻食类的生活方式消费品。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这样一来,用户不管是做小器械训练、想要在跑步机上跑步、想在家骑动感单车,还是需要简单的饮食方案时,Keep 都可以为他们提供对应的方案和商品。”Keep副总裁黄晶晶说。

据了解,Keep已经形成了三部分的收入:第一是消费品业务,第二是广告业务,第三是会员服务业务。

就规模来说,消费品共享最大,而广告和会员的业务利润会更好一些。其中,有的SKU在用户端收获了积极正面的反馈,如瑜伽垫、泡沫轴等都是天猫销售单品类第一。

执行这种策略的关键在于,必须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做到单品极致,形成部分优势品类和品牌,从内容教学到产品使用,实现体验的一致性,而不是“为做而做”,片面追求品类的“大而全”。

对于方兴未艾的智能健身赛道而言,获得资本青睐,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挑战还在于,审视用户的未知潜在需求,提供真正差异性的精益化解决方案,将互动有趣的体验场景做到极致。

苹果、小米都在往里跳,智能健身赛道很火也很微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