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作者:21世紀商業評論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文/ 方文宇 編輯/ 陳曉平

2020年,健身一族們因疫情無法繼續線下鍛煉,“雲健身”迅速崛起,健身轉向家庭場景,智能健身玩法不斷更新。

資本熱情湧動,美國智能健身頭部公司Peloton,2020年股價飙漲了440%,今年初,最高峰市值突破500億美金。

蘋果、小米等巨頭也在紛紛加注,新創公司融資兇猛。

2021年1月,Keep完成3.6億美元F輪融資,投後估值超20億美元,估值比8個月前增長了1倍;主打智能健身鏡的FITURE,一年融資三次,4月的B輪融資高達3億美金。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進入下半年,居家智能健身賽道,新入局者依然源源不斷,然而,龍頭Peloton的股價已大幅回調,熱情過後,行業也在發生微妙變局。

巨頭下注

今年10月,家庭健身科技品牌Yesoul野小獸宣布,完成過億元的A輪融資,由小米集團領投,順為資本、清科創投跟投。

野小獸提供智能健身硬體、專業教練線上指導、頂級健身課程在内的居家健康管理方案,其硬體品類有動感單車、跑步機、劃船機等。2021上半年,其動感單車的銷售額,在天貓、京東均位居該品類第一。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野小獸動感單車

值得注意的是,領投的小米也在将資源向家庭健身領域傾斜,先後研發了手環、手表、體脂稱等多個健身硬體。甫一推出手環,就嘗試讓其與健身課程相結合,通過手環監測使用者的實時心率、卡路裡消耗等。

11月,百度旗下的小度科技加入進來,推出了一款智能健身鏡,這款“添添智能健身鏡”内置健身課程,産品标準版售價4199元,旗艦版售價4699元。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甚至蘋果也在湊健身的熱鬧。

今年秋天,蘋果将其官方健身服務系統更新,更新後的Fitness+覆寫了15個新國家和地區,推出了更加豐富、多元的内容服務。

Fitness+已上線了支援最多32人的團體訓練功能,使用者可直接通過Air Pods上冥想課程。

此外,蘋果與Tempo智能鏡達成合作。

居家智能健身賽道大熱,本質上還是源自需求,線下的傳統健身場館,确實存在着多個痛點:

第一,時空限制,若路上往返各半小時計,加健身1個小時,去一次健身房,要耗時2個小時;第二,私教難約,健身具有一定科學性、專業性,如果沒有私教的定制化服務,無從着手,又難堅持;第三,成本昂貴,辦理健身卡加上私教費用,以及投入的時間成本,流汗的健身一點都不便宜。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興起的智能健身,回歸家庭場景,首先将時空限制大大縮減,大量的線上課程以及AI定制化服務,可以規模化供給,這樣,不隻友善了使用者,且能大幅降低成本。

突如其來的疫情,又加速了普及。

根據2020年《國民運動健康趨勢報告》,居家隔離期間,全民運動熱情較高,鍛煉方式多樣,運動類App的使用占48%,視訊網站上運動視訊的使用比例為37%,新興的教練直播運動的使用比例也達到了20%。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這種趨勢下,市場空間迅速壯大。

據艾瑞《2021年中國智能運動健身行業研究報告》預測,中國智能運動健身市場,在2019年約人民币100億元,預計2025年将突破約82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預計達到約46%。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另據《2020中國健身行業資料報告》統計,截至2020年12月,中國健身行業的會員約為7029萬人(不含港澳台地區),以14億為總人口基數,健身人口滲透率為5%左右。

居家場景若能占到其中一半,就有3500萬的穩定付費會員,至少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若連帶服裝、裝備、器材等周邊産品,就是一個萬億級市場。

這決定了頭部公司的想象力。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以網際網路健身品牌Keep來說,成立于2014年,7年時間完成了8輪融資,估值節節攀升,BAI、GGV、騰訊等明星資本紛紛下注,其中BAI資本一家,就累積投資了5次。

内容破局

居家智能健身,無論何種商業模式,基本離不開兩大要素:“智能硬體”+“内容服務”。

以Peloton為例,硬體産品主要是單車和跑步機,另有訂閱性的内容産品。

在2022财年的Q1(7-9月),Peloton硬體收入大概為5億美金,而訂閱收入為3億美金,不過,後者的毛利率要高的多,且增速也明顯更快。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事實上,“硬體+内容”構成了智能健身的兩大基石,長期看,内容的價值可能勝過硬體。

這種判斷基于兩個原因:

第一,硬體多有典型的低複購屬性,從商業化考量,後續的内容服務,才是提升使用者黏性和會員複購的核心抓手;

第二,硬體端很難獲得持久的差異化優勢,内容側的耕耘,更容易沉澱使用者群,并營造起健身的生态圈。

以智能健身鏡為例,有的廠商固然有先發優勢,可利用智能技術,向使用者提供動作捕捉與回報的深度互動體驗及實時指導。然而,在硬體側,相關的功能很容易被模仿。

目前,站在風口的智能健身鏡産品,除市面上FITURE、YUPP、樂刻、JJ mirror、億健等數十個品牌之外,百度發力進入,甚至定價更低。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來源:FITURE官網

在這種情況下,Keep這樣的頭部公司,正在投入越來越多的資源,去紮實做内容,力求将産品和服務做深、将體驗做優,以專業性和嚴謹度取勝。

首先,其發力體系化、專業化的PGC自研課程。

Keep已制作了大量的官方課程項目,背後是内容産品經理、課程設計師、視覺制作等團隊合作3-5個月的打磨,并設定了直播健身教練的獨立崗位,與課程設計師、經紀營運等百人構成直播課核心團隊。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其次,Keep在大力擴充創作者生産PUGC的内容品質,擴充品類豐富度,營造社群氛圍,建構更豐富的運動内容生态。

12月,它針對健身内容創作者,就釋出了“萬人伸展計劃”,并針對不同階段的創作者,給予流量營運、産品服務、商業化變現三大版塊的全方位支援,推動平台PUGC的生長。

Keep的目标是,一年以内孵化出超過150位“百萬跟練”創作者,3年以内,1萬名創作者在Keep單平台能收入過萬。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Keep的教練團隊

據悉,2021年已有超過60位的作者,和Keep共同探索了付費課程的生産,一批達人已經通過優質的付費課程獲得了對應收益。

Keep甚至試水遊戲化的内容,這代表了智能健身的一種新體驗。

10月,Keep宣布,帕梅拉·萊孚Pamela Rief正式出任Keep智能手環全球運動大使,并配套推出了帕梅拉手環遊戲課表,隻要配戴KeepB2、B3手環,均可遊戲化體驗帕梅拉高效減脂、有氧舞蹈操、能量提升操、胸背緊緻挺拔訓練、一首歌動感熱身操等課程。

閉環挑戰

無論前景如何美好,智能健身賽道的所有選擇,都必須回答一個基本問題:如何能掙到錢?

從商業模式角度來看,内容、裝置和服務等收入來源,如何有機地形成閉環,是決定這個賽道盈利和持續發展的關鍵。

這并沒想象得那麼容易,因為在居家健身場景下,可變現的手段也是有限的,無非就是器材、裝備、食品以及課程等。

以Peloton來說,賣健身器材構成了核心的收入來源,在2022财年Q1,從上年的6億美元降到了5億美元,且毛利率大降,從去年同期的39%,驟降到今年的12%,緻使整體毛利率也下降了10個百分點。

這種财務表現,導緻Peloton在過去半年市值大幅回調,股價從峰值的171億美金,已回落到37美元的水準,市值約120億美金。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在未來,随着競争者的加速,若收入過于倚重硬體,很可能就會遭遇同樣的挑戰。

以智能健身鏡賽道為例,小度科技這樣的新選手一入局,就推出了“一年運動300天,免費退全款”,這會給在位者巨大壓力。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另外,若以大額硬體置辦作為篩選使用者的前置條件,可能局限使用者規模,限制了生态發展的可能性。比如,作為智能鏡賽道的先驅者,FITURE的累計使用者隻有3萬以上。

一種更為穩妥的選擇,可能就是以低門檻放大使用者規模,養成一個社群生态,然後,選擇可變現的路徑進行深耕,尋求收入的多元化。

某種意義上,這是Keep執行的政策。

Keep最初上線的時候,角色更像是一個移動健身工具,它從工具入手,擷取了大量使用者。有資料稱,目前Keep的使用者數已超過3億,會員數量已突破1000萬。

基于龐大的使用者,Keep圍繞他們的“吃穿用練”需求,提供一站式運動解決方案,将線上運動内容和線下消費品(包括智能硬體小器械、食品、服飾等等)有機比對。

比如,Keep作為垂類健身App,就推出智能硬體、課程同款器械,以及服裝、輕食類的生活方式消費品。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這樣一來,使用者不管是做小器械訓練、想要在跑步機上跑步、想在家騎動感單車,還是需要簡單的飲食方案時,Keep 都可以為他們提供對應的方案和商品。”Keep副總裁黃晶晶說。

據了解,Keep已經形成了三部分的收入:第一是消費品業務,第二是廣告業務,第三是會員服務業務。

就規模來說,消費品共享最大,而廣告和會員的業務利潤會更好一些。其中,有的SKU在使用者端收獲了積極正面的回報,如瑜伽墊、泡沫軸等都是天貓銷售單品類第一。

執行這種政策的關鍵在于,必須滿足使用者的真實需求,做到單品極緻,形成部分優勢品類和品牌,從内容教學到産品使用,實作體驗的一緻性,而不是“為做而做”,片面追求品類的“大而全”。

對于方興未艾的智能健身賽道而言,獲得資本青睐,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挑戰還在于,審視使用者的未知潛在需求,提供真正差異性的精益化解決方案,将互動有趣的體驗場景做到極緻。

蘋果、小米都在往裡跳,智能健身賽道很火也很微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