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联的历史告诉世人:永远别小看站在身后的人,他们的破坏力才大

古往今来,历史交替更迭之间,有无数个政权兴起又陨落。盛极必衰虽然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但是有的王朝能够屹立数百年不倒,有的政权却在会短短几十年间就迅速消亡。而一个国家政权走向消亡,背后必然有一定的原因。

自从1922年,苏联政权建立之后,这个联邦国家曾经盛极一时,迅速成为世界大国,让美国都心生畏惧。然而,短短69年的时间,苏联就全面解体。纵观苏联历史可以发现,历任领导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站在背后被“忽视”的人,反而总会带来沉重一击。

苏联的历史告诉世人:永远别小看站在身后的人,他们的破坏力才大

多人统治,权力的争夺战

列宁去世之后,斯大林成为了苏联的领导人,他也是将苏联推向辉煌的重要人物。事实上列宁在世之时,理想的继承人中并没有斯大林,因为斯大林的“粗暴”,让他并不适合成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的领导者。

但是即便列宁并不“看好”斯大林,却因为身体原因有心无力,在他去世之后,不被看好的斯大林最终还是成功“上位”。后来的发展也正如列宁所料,斯大林让苏联变得更强,但是也给苏联带来了混乱,被一些人称作“暴君”。斯大林的战绩不能否认,但是他给苏联带来的沉重打击也是事实。

苏联的历史告诉世人:永远别小看站在身后的人,他们的破坏力才大

在斯大林去世之后,苏联进入了一个多人共同统治的时期,毫无疑问的,这样的形势造就了一场权力博弈,几个“大人物”之间的权力争夺战开始了。最终在这场权力角逐中胜出的,是先前同样不被“看好”的赫鲁晓夫。

黄雀在后,赫鲁晓夫的野心

赫鲁晓夫最早的时候支持的是斯大林的竞争对手,后来对方劣势明显,赫鲁晓夫果断“弃暗投明”,投入了斯大林麾下。但是斯大林虽然重用赫鲁晓夫,却没有将他当做继承人,斯大林去世之前,下一任领导人的“热门”人选是马林科夫和贝利亚,两人甚至没有将赫鲁晓夫当做竞争对手。

苏联的历史告诉世人:永远别小看站在身后的人,他们的破坏力才大

后来斯大林去世,众人分权而治,马林科夫和贝利亚分庭抗礼,赫鲁晓夫依然没什么存在感。赫鲁晓夫暗中操作,打破了马、贝两人的平衡,贝利亚被捕,马林科夫“胜出”。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马林科夫并没有顺利成为下一任领导人,而是被赫鲁晓夫轻松“解决”。

赫鲁晓夫之所以联合马林科夫对付贝利亚,就是因为马林科夫政治经验不足,更好“对付”,贝利亚下台之后,赫鲁晓夫不再隐藏野心,反驳抵制马林科夫的各项政策。同时将苏联的元帅朱可夫拉入了自己的阵营,马林科夫意识到自己不是对手,为明哲保身,主动选择了“退隐”,远离了苏联政治中心圈层,去一个电厂做了厂长。

苏联的历史告诉世人:永远别小看站在身后的人,他们的破坏力才大

两个最大的竞争对手都已经出局,赫鲁晓夫也顺理成章成为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在位期间,非常注重科技发展,让苏联的科技,尤其是航天科技方面,取得了全球瞩目的发展和成就。毋庸置疑,这是赫鲁晓夫的功绩,但是他与斯大林类似,都是饱受争议的人物,冒进求成、全盘否认斯大林是他被后世诟病的主要原因。

周而复始,心腹的“背叛”

赫鲁晓夫极力推动改革,并且全面否定斯大林,虽然他的出发点是为了苏联的发展,但是这种一味反对前任领导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斯大林虽然备受争议,但是他的功劳不能否认。苏联在他的带领下,成功实现了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对苏联人来说,斯大林都有重要意义。而赫鲁晓夫的全盘否定,则会让苏联人信仰动摇,思想混乱,给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苏联的历史告诉世人:永远别小看站在身后的人,他们的破坏力才大

命运仿佛一个轮回,周而复始,当初赫鲁晓夫为了“上位”用尽了各种手段,那时的他肯定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别人的手段下台,如同当年输给自己的贝利亚和马林科夫。勃列日涅夫是在赫鲁晓夫掌权之后才得到重用的,可以说是赫鲁晓夫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后来却笼络势力,发动政变,将赫鲁晓夫拉下了台。

勃列日涅夫在位时期,将苏联的军事实力推向了巅峰,使苏联成为了军事上的超级强国。但是勃列日涅夫同样有功有过,他否定赫鲁晓夫,后期大搞个人崇拜,经济方面极度保守,一度使苏联的经济陷入了停滞。

苏联的历史告诉世人:永远别小看站在身后的人,他们的破坏力才大

结?语:

勃列日涅夫之后,苏联又更换了几任领导人,直至最终解体。相似的是,这些领导人都或多或少对前任领导人提出过反对,领导人的思想和发展方针总与前一任大相径庭,久而久之,苏联社会陷入混乱,迅速解体也是意料之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