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聯的曆史告訴世人:永遠别小看站在身後的人,他們的破壞力才大

古往今來,曆史交替更疊之間,有無數個政權興起又隕落。盛極必衰雖然是亘古不變的道理,但是有的王朝能夠屹立數百年不倒,有的政權卻在會短短幾十年間就迅速消亡。而一個國家政權走向消亡,背後必然有一定的原因。

自從1922年,蘇聯政權建立之後,這個聯邦國家曾經盛極一時,迅速成為世界大國,讓美國都心生畏懼。然而,短短69年的時間,蘇聯就全面解體。縱觀蘇聯曆史可以發現,曆任上司人之間的關系錯綜複雜,站在背後被“忽視”的人,反而總會帶來沉重一擊。

蘇聯的曆史告訴世人:永遠别小看站在身後的人,他們的破壞力才大

多人統治,權力的争奪戰

列甯去世之後,斯大林成為了蘇聯的上司人,他也是将蘇聯推向輝煌的重要人物。事實上列甯在世之時,理想的繼承人中并沒有斯大林,因為斯大林的“粗暴”,讓他并不适合成為一個共産主義國家的上司者。

但是即便列甯并不“看好”斯大林,卻因為身體原因有心無力,在他去世之後,不被看好的斯大林最終還是成功“上位”。後來的發展也正如列甯所料,斯大林讓蘇聯變得更強,但是也給蘇聯帶來了混亂,被一些人稱作“暴君”。斯大林的戰績不能否認,但是他給蘇聯帶來的沉重打擊也是事實。

蘇聯的曆史告訴世人:永遠别小看站在身後的人,他們的破壞力才大

在斯大林去世之後,蘇聯進入了一個多人共同統治的時期,毫無疑問的,這樣的形勢造就了一場權力博弈,幾個“大人物”之間的權力争奪戰開始了。最終在這場權力角逐中勝出的,是先前同樣不被“看好”的赫魯曉夫。

黃雀在後,赫魯曉夫的野心

赫魯曉夫最早的時候支援的是斯大林的競争對手,後來對方劣勢明顯,赫魯曉夫果斷“棄暗投明”,投入了斯大林麾下。但是斯大林雖然重用赫魯曉夫,卻沒有将他當做繼承人,斯大林去世之前,下一任上司人的“熱門”人選是馬林科夫和貝利亞,兩人甚至沒有将赫魯曉夫當做競争對手。

蘇聯的曆史告訴世人:永遠别小看站在身後的人,他們的破壞力才大

後來斯大林去世,衆人分權而治,馬林科夫和貝利亞分庭抗禮,赫魯曉夫依然沒什麼存在感。赫魯曉夫暗中操作,打破了馬、貝兩人的平衡,貝利亞被捕,馬林科夫“勝出”。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馬林科夫并沒有順利成為下一任上司人,而是被赫魯曉夫輕松“解決”。

赫魯曉夫之是以聯合馬林科夫對付貝利亞,就是因為馬林科夫政治經驗不足,更好“對付”,貝利亞下台之後,赫魯曉夫不再隐藏野心,反駁抵制馬林科夫的各項政策。同時将蘇聯的元帥朱可夫拉入了自己的陣營,馬林科夫意識到自己不是對手,為明哲保身,主動選擇了“退隐”,遠離了蘇聯政治中心圈層,去一個電廠做了廠長。

蘇聯的曆史告訴世人:永遠别小看站在身後的人,他們的破壞力才大

兩個最大的競争對手都已經出局,赫魯曉夫也順理成章成為了蘇聯的最高上司人。赫魯曉夫在位期間,非常注重科技發展,讓蘇聯的科技,尤其是航天科技方面,取得了全球矚目的發展和成就。毋庸置疑,這是赫魯曉夫的功績,但是他與斯大林類似,都是飽受争議的人物,冒進求成、全盤否認斯大林是他被後世诟病的主要原因。

周而複始,心腹的“背叛”

赫魯曉夫極力推動改革,并且全面否定斯大林,雖然他的出發點是為了蘇聯的發展,但是這種一味反對前任上司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斯大林雖然備受争議,但是他的功勞不能否認。蘇聯在他的帶領下,成功實作了向工業社會的過渡,對蘇聯人來說,斯大林都有重要意義。而赫魯曉夫的全盤否定,則會讓蘇聯人信仰動搖,思想混亂,給社會造成重大影響。

蘇聯的曆史告訴世人:永遠别小看站在身後的人,他們的破壞力才大

命運仿佛一個輪回,周而複始,當初赫魯曉夫為了“上位”用盡了各種手段,那時的他肯定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因為别人的手段下台,如同當年輸給自己的貝利亞和馬林科夫。勃列日涅夫是在赫魯曉夫掌權之後才得到重用的,可以說是赫魯曉夫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後來卻籠絡勢力,發動政變,将赫魯曉夫拉下了台。

勃列日涅夫在位時期,将蘇聯的軍事實力推向了巅峰,使蘇聯成為了軍事上的超級強國。但是勃列日涅夫同樣有功有過,他否定赫魯曉夫,後期大搞個人崇拜,經濟方面極度保守,一度使蘇聯的經濟陷入了停滞。

蘇聯的曆史告訴世人:永遠别小看站在身後的人,他們的破壞力才大

結?語:

勃列日涅夫之後,蘇聯又更換了幾任上司人,直至最終解體。相似的是,這些上司人都或多或少對前任上司人提出過反對,上司人的思想和發展方針總與前一任大相徑庭,久而久之,蘇聯社會陷入混亂,迅速解體也是意料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