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苏秦与太后私通,为何燕王反而要重赏他?40年后发现其高明之处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塞下曲》

说起战国的事,复杂的程度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纷争非常的混乱。一般都是利益掺杂,这件事总有你有我,互相牵连,存在着太多的恩怨情仇。根据一些简单的史料记载,仅仅战国这个时期,就发生过上千场战争,用现在的词语形容就是每天都处在“枪林弹雨“之中。

随着事件的发展,从春秋到战国期间,战争的规模是越来越大,参战国是越来越少,但是每一场的战争消耗是越来越大。纷争到最后是秦国统一了六国,这才使天下获得了些许的安宁。其实细想一下在那个年代,秦国统一六国的大业并不是一件说说就能做到的事情。

苏秦与太后私通,为何燕王反而要重赏他?40年后发现其高明之处

再后来,秦国还被六国不断地阻挠。因为六国之间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亲密无间,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利益的纷争,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私心,所以阻碍秦国的力量也不是特别强大。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转折点并不是长平之战,而是那场五国伐齐的战争。这场战争是十分搞笑的,简单的来说本来五国合力去攻打秦国,但是谁知道一转眼,却是五国联合攻打齐国,来了个出其不意。在此之后,天下也因此风云大变。

真正的转折点—吴国伐齐

苏秦与太后私通,为何燕王反而要重赏他?40年后发现其高明之处

公元前五个国家说好一起攻打秦国,在战争爆发之后,齐国没有和其他的国家一起,而是转去攻打宋国。在公元二八六年,齐国和魏、楚一起去第三次攻打宋国。后来把宋国打败,五国平分宋国的土地,齐国当然还是占最大比例的,经此一战,齐国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宋国灭亡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每个诸侯王室都感到非常害怕,但是齐国的扩张脚步并未因此停下。说起齐国和燕国,两国的矛盾非常深,齐国曾经想要吞并燕国,但是被当时的各国给阻止了。虽然说燕国一直没有被吞并,但是燕国的国力相比来说还是非常的弱小。

苏秦与太后私通,为何燕王反而要重赏他?40年后发现其高明之处

实际上五国伐秦这个主意是秦国提出的,因为秦国一直想和其他国家联合削弱齐国的力量。燕国因为和齐国有着非常大的仇恨,所以这个好机会燕国是一定会抓住的。

这五个联合的国家,在攻打齐国方面是一点也不手下留情,所以整个攻打齐国的进程中非常的顺利。齐国因为这件事损失惨重,不论是在国土上还是在人口上都大大的削弱了力量,经过这件事,齐国再也没有机会和秦国抗衡。

纵横家——苏秦

在这场战争中,为何小小的燕国在其他国家的配合之下就能势如破竹?这时候不得不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苏秦。苏秦是一个洛阳人,也是古代非常有名的纵横家,是一个大谋士。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烧掉了很多关于苏秦的书籍,所以导致司马迁在编写史记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错误。

苏秦与太后私通,为何燕王反而要重赏他?40年后发现其高明之处

一直到一九七三年,考古学家们在一个汉墓中发现了一本叫《战国纵横家书》的书籍,这才通过此书了解到了苏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解下来才知道这场战争的关键就是苏秦这个人,就是因为苏秦的这场策划,才使齐国大败。

苏秦这个人是鬼谷子的弟子,他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经历,在早些年他不断地周游各国,向周显王和秦惠王讲述自己的思想。但是由于学术还不不精,并没有受到重用,他只能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回到家后,大家都非常的看不起他,因为他是一个没有钱的穷学生,有些人还在他的背后嘲笑他。

苏秦与太后私通,为何燕王反而要重赏他?40年后发现其高明之处

因为受到了大家的看不起,于是他决定奋发图强。之后开始头悬梁锥刺股,最终学有所获。他看到了当时的局势是秦国不仅强大,而且所占据的地方是进可攻退可守,于是他决定联合六国一起抵抗秦国。最后他居然说动了六国的国君,组成了六国的同盟,而且自己身佩六国相印,在当时可谓是权势滔天。

秦国当时因为这个局势,也变得不得不谨慎一些,停止了向东扩张的态势。其实。苏秦组织这个六国伐秦,并不能说明他对秦国十分憎恶。在这个六国伐秦之前,他就联合过五国伐秦,但是盟国中的齐国最后背叛了大家,所以那次运动就以失败而告终。后来苏秦在赵国待不下去了,就投奔到了燕国。

苏秦与太后私通,为何燕王反而要重赏他?40年后发现其高明之处

让苏秦险些丧命的两件事

苏秦在燕国帮助燕易王夺取了齐国的数十座城池,被记下了大功。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他就摊上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就是他被燕国的大臣们诬陷,说自己出卖国家,要叛乱。不过这是不存在的事情,他靠着自己能说会道的嘴逃过了一次劫难。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他遭遇了很大的考验,那就是有人举报他居然和皇上的母亲私通,而且这个事情还被燕易王知道了。在历史上与太后私通的人一般都是没有一个好下场的,苏秦当时也是非常的害怕,但是燕易王的做法却让人非常的吃惊,他不仅仅没有把苏秦置于死地,反而是大大奖赏了他,给他升了官位。

苏秦与太后私通,为何燕王反而要重赏他?40年后发现其高明之处

但燕易王真正的目的其实是看好苏秦的人脉,可以利用他的智谋去抵御其他国家的入侵。正是因为燕易王的宽恕,让苏秦一直心怀感激,并且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地效忠燕国。后来齐国越发的壮大,燕易王因为害怕自己的国家受到威胁,这时候苏秦就自告奋勇地去齐国为后来燕国攻打齐国做好准备,而这一去就是十年。

结语:

历史就总是充满了戏剧性,所有的走向都有着自己的定律。说起春秋战国时期,大家不仅仅只会想到不断地战争,还有一件大事就是百家争鸣。在一个方面它是战火纷飞的时代,在另一个方面又是一个思想迸发的时代。

那个年代其实是非常自由的,思想是不受控制的,想想当时的孔子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只要是你有能力,大家都不会在意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像苏秦就是因为才能,才让自己躲过一劫。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也是人才迸发的年代,这些人与事一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特殊底色。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