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扭扭捏捏,一波三折的唐公起义,虽是几经反侧,不意终有此行

公元617年,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城中迎来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群人——他的家人。

当时,李渊的正妻窦夫人已经过世,其他女眷,及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等,连同女婿柴绍,齐聚一堂。只有第三子李玄霸,已经抱病夭折,好多的隋唐演义小说,都说李玄霸是大唐第一条好汉,传得神乎其神,其实都是子虚乌有。另外还有小妾万氏所生李智云,途中失散,存亡未卜,欢聚中又带着几分忧伤之情。李渊问起柴绍如何到此,原来是得了李世民的密信,奉召前来。李渊之女却说不便同行,自有妙计脱身,此女就是后来的平阳公主,自有一段传奇经历,在平定关中的过程中颇有建树,这且留待后文再叙。

且说家眷已至,李世民当即进言:“事不宜迟,须速速出兵,掩人不备,迟恐生变。”李渊于是召集刘文静裴寂等人商议起兵。刘文静点明,出兵不难,只恐突厥不时骚扰,为今之计,必先通好突厥,然后举兵。这刘文静,不亏是李唐初期最要紧的谋士,当下写好了文书,并亲自作为使者,前往突厥。

李渊只得先整军以待,并派人四处探听李智云的下落。很快得到回报,原来智云已被官吏拿获,押送长安,随之遇害。出师未捷,先丧爱子,忍不住大哭一场。

不久,刘文静便从突厥归来,当即召入,问明情形。原来突厥之主始毕可汗,说是要请唐公做了天子,才肯拿出兵马相助。裴寂一跃而起:“突厥人都愿唐公来当皇帝,大事成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好借此称帝。”李渊也自心中暗喜,但口中却再三推托,不敢贸然妄自尊大。

刘文静说道:“如今义兵虽然众多,马匹却是不足,突厥战马,正可襄助我军燃眉之急,如若迟延不报,万一突厥改变心意,我军便痛失援助。”

李渊此时仍然不敢造次,只问诸君可还有更稳妥的计策。裴寂察知李渊心意,便提议先把杨广尊为太上皇,义军可拥立代王杨侑为帝,一面安定隋室,一面传檄郡县,改旗易帜。既不冒然称尊,又可示意突厥人有改朝换代之意,免得他们生疑。李渊明知事已至此,也顾不得许多,于是命刘文静再去通报,约定与突厥共定京师,土地归唐公,子女金帛尽归突厥。始毕可汗闻言大喜,立即遣使到晋阳,送上好马千匹。

这一番外交斡旋,使李渊喜得外援,又尽除后顾之忧,实乃李唐初兴的重要一笔。

李渊既已与突厥结盟,随即传檄各处,自号义兵。西河郡丞高德儒,拒命不受,李渊便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兵攻打。李世民率军,与士卒同甘共苦,所过之处秋毫无犯,人民更加信服。来到西河城下,率军猛攻,身先士卒,自为前驱,冒险登城。李建成随后助阵,登时将全城攻陷,拿住高德儒,斩首示众,除此之外,并不多杀一人,令百姓各安旧业,远近称颂。二人引兵还至晋阳,往返只过九日。

扭扭捏捏,一波三折的唐公起义,虽是几经反侧,不意终有此行

李渊大喜:“如此用兵,虽横行天下,又有何难。”于是决意入关,再行募兵,又开仓赈济贫民,老弱领粮,丁壮入伍。裴寂等人尊号李渊为大将军,开府置官,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温大雅为记室,武士彟为铠曹,刘政会及崔善、张道源为户曹,姜謩为司功参军,殷开山为府掾,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为统军。此外文武官员,量才授任。封世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兼左领军大都督,李世民为敦煌公,兼右领军大都督,柴绍为右领军府长史咨议。部署粗定,各有专司。以上所列,便是李渊建国的最初班底。

长史裴寂,又把晋阳宫内的粮草、布帛、盔甲等,掏了个一干二净,全都移送大将军府。还将晋阳宫侍寝的两个美人(一姓尹,一姓张),并宫女五百名,堂而皇之,一并奉上。把那杨广的绿帽子,扣了个结结实实。

这一年,正是隋炀帝大业十三年新秋,天气初凉,金风送爽。李渊亲率甲士三万,聚众誓师,声称要尊立代王,兵发长安去者。

扭扭捏捏,一波三折的唐公起义,虽是几经反侧,不意终有此行

扭扭捏捏,一波三折的唐公起义,虽是几经反侧,不意终有此行。

在隋末数不胜数的众多起义之中,李渊虽不是第一个,但基本上可以算是最后一起。因为此时,他已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杨广在声色犬马的深渊中愈陷愈深,即将自取灭亡;烽烟四起,却为他留下了关中要地,指日可定;李氏父子,以仁义御下,众志成城。自此以后,唐军稳扎稳打,扫平祸乱,定鼎中原,彻底结束了华夏大地自三国以来数百年的长期分裂局面,开启了中国古代又一次盛世年华,实乃可歌可泣的一段历史。整个过程,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扭扭捏捏,一波三折的唐公起义,虽是几经反侧,不意终有此行

单说这起兵伊始,就遭一当头棒喝——唐军行未多远,前队探子来报。隋朝郎将宋老生,及将军屈突通,奉代王杨侑之命,分兵来拒。屈突通镇守河东,宋老生已领兵进抵霍邑。

李渊口称尊立代王,代王反遣将来拒,这下成了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真是万事开头难。遭此一变,不知李渊如何应对,且待下回细细说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