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申门下三千客 小杜城南五尺天

上海三大亨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其中杜月笙号称海上闻人。青帮三百年来第一人,做人是他最硬的底牌。一九二三年,黎元洪被赶下台,到了婚礼,世态炎凉,人喊打。到了上海,只有杜月笙让你保镖在车站射,日夜守护,步离。离开上海的,黎元洪请当代骈文大师的饶汉祥写下“春申门时前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的对联馈与杜月笙,将他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并举,并赞叹散尽千金之财,广结天下之友的气魄。

上联引典战国四君子做比,那么下联的小杜城南五尺天是什么意思呢?

章君榖《杜月笙传》记载,此联被「杜先生在他上海华格臬路住宅第一进的大厅」,以示郑重。

春申门下三千客 小杜城南五尺天

(原上海杜公馆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繫删除)

且这副对联,可以说是杜月笙生前死后人们送他的几百副对联里最出名的。

我估计,大多数人都知道上联是用战国四君子春申君黄歇的典故,来比喻杜月笙门人众多,礼贤下士。但很多人肯定不知道,下联到底什麽意思。

有些人将之解为,小杜就是杜月笙,城南是指上海城南,他的出生地;五尺天则是他对上海人的恩情比天厚……

此说大谬。

因为如果要赞扬杜月笙,怎麽会用小杜不用大杜?大杜者,大度也是;他的家乡高桥镇在上海东北,并非南面;何况,原文里是尺五天,怎麽就五尺了呢?那麽,饶汉祥这个学问家,到底用的是什麽典故?

其实此联,是说杜月笙祖上家世的。小杜,乃指的汉唐长安城南边的杜曲。此地本名并非杜曲,后因唐朝时期住在这里的杜姓人家出了很多大人物——光宰相就有七位,其他大小官僚就更不必说了;诗圣杜甫也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之句;而被称为小李杜之一的杜牧,也在此生活过。

春申门下三千客 小杜城南五尺天

(杜曲古泉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繫删除)

当时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即住在城南的韦杜二氏,与李唐皇家关係很近,离天子只有一尺半的距离……饶汉祥下联引用此典故,以抬高杜月笙的身份。

春申门下三千客 小杜城南五尺天

杜宅藏书楼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繫删除)

但,我们分析一下就知道,不论是从小杜城南尺五天被挂在家中,还是杜氏祠堂记给了五千块银元天价润笔费,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心底里,杜月笙是对自己的出身很在意的。他深深知道自己是非世代簪缨,知道很多人其实瞧不起自己曾做过流氓的发迹根基。他知道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落难受了自己帮助之后,恨不得立即跟自己脱离关係。

所以,抗战时期,梅兰芳发誓不为日本人唱戏,靠自己卖字画维持生计。杜月笙知晓后,便派人去买他的字画,悄悄帮他度过难关。可以说,别人存钱,杜月笙只存交情,但凡认识他的人,几乎都受过他的帮助。杜月笙在送别人钱财时,从来不许第三个人在场,为的就是保全被帮助人的面子。锦上添花的事,他不屑雪中送炭的人中,一定有他。杜月笙一九五一年晚年落魄的杜月笙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他为儿女打开保险箱,把所有的欠条放在火盆上当众销毁。家人不解。他解释说,借出的看上去是钱,实际是人情感恩的,会永远记住度假的好不感恩的,你们去要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胡须吾曾说,杜月笙之胜不在做事,而在做人,人面情面场面,这三碗最难吃的面。杜月笙面面俱到,从十里洋场的小伙夫,到上海滩响当当的大人物,他靠做人收获了无数尊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