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花2000块钱,吃到网红咬过的口水芝士,高级西餐厅卫生太低级

作者:热点烽火台

2000多块钱的大餐

竟沾满他人口水

太yue了!

高级西餐厅的卫生不“高级”?近日,有女网友爆料称,自己花了2380元在一家上海西餐厅吃饭,吃到了一块被“咬过”的芝士,吃完才发现,这块芝士曾被某网红咬过,还被他拍成了视频,发布在社交网络上。

花2000块钱,吃到网红咬过的口水芝士,高级西餐厅卫生太低级

对此,该餐厅工作人员回应证实,称俩人吃的确实是同一块芝士,不扔掉是因为不想浪费,他们已对网红咬过的部位进行了切除,并进行了酒精喷灯消毒,所以应该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目前该芝士已经不再使用,给女网友退还餐费并两倍赔偿,上海市监督局也已经对其停业调查。

网红咬过的芝士又给其他顾客食用,这西餐厅未免太“节约食物”了吧,真的是恶心又反胃,估计中招的女网友对西餐厅从此要有心理阴影了。

据悉,该西餐厅的这块“被咬过的芝士”价值298元,菜品全称叫做“黑松露匹克利诺奶酪车轮意面”,厨师会现场将意大利面,放到芝士奶酪盘中为客人进行烹制,这只奶酪盘作为公共食材被连续多次使用,在疫情关键时期,不禁令人细思极恐!

花2000块钱,吃到网红咬过的口水芝士,高级西餐厅卫生太低级

网上有传言,称网红咬过芝士后,刷卡买下了这块奶酪盘,因为不好携带,让餐厅帮忙处理,没想到餐厅却重新使用。不过事件女网友表示,商家告诉她,该网红并没有付钱买下奶酪盘。

奶酪盘是否被买下不是重点,无论买与不买,餐厅的操作都是不符合卫生规定的,故意售卖他人食用过的食物,说明餐厅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卫生管理上存在漏洞,还有投机取巧的嫌疑,之后再想重建与消费者的信任恐怕会很难。

网红和西餐厅不只是单纯的商家和顾客的关系,也是合作关系,西餐厅和网红探店达人合作,给自己的菜品和餐厅做推广,吸引顾客,这种探店模式被很多商家使用,往往能带来不小的收益。

9月份,深圳一男子吃完饭后,自称是探店网红达人,可以帮饭店做视频宣传推广,要求饭店免单,他还出示了平台账号,上面仅有217个粉丝,饭店老板表示,无论是网红还是普通客人,都一视同仁需要买单,遭拒后男子直接逃单了。

花2000块钱,吃到网红咬过的口水芝士,高级西餐厅卫生太低级

流量时代,很多人为了炒作和变现,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丝毫不顾忌是否会影响到其他人。网红白冰和商家都是为了个人利益,白冰为了自己的视频点击量,做出低俗的举动,商家追逐网红流量,为了小营小利,对其他顾客的健康置之不顾。

美食探店本是为了给大众分享靠谱的用餐选择,如今大多数网红为了“出圈”,光明正大地在视频里炒作,迎合商家与自己的利益,不顾食材质量和菜品口味,吸引流量,伤害顾客,也造成了负面的效仿行为。

商家以“不想浪费”为理由辩解自己的行为,是在混淆节约的概念,“节约”主要就消费领域而言,它有三种含义:节俭、节省和节用,意思是在保证健康生活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

而涉事的西餐厅却在“贼喊捉贼”,网红咬芝士的时候难道商家会不知道吗?既然接受网红的营销推广方式,就是默认了其行为,为了一时的利益,把价值5000元的奶酪盘随意让人吃下,这才是浪费。

很多人不理解节约和浪费的关系。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要在餐桌上浪费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足够2亿人吃一年。但这不代表为了节约,就要去吃别人的剩饭,也不是艺术家用黄金米粒提醒人们节约粮食,这些行为本质上,就和西餐厅让网红咬过奶酪盘后,又说要节约,端上其他顾客桌上一样,都是以浪费反浪费。

花2000块钱,吃到网红咬过的口水芝士,高级西餐厅卫生太低级

浪费和节约本身就是反义词,浪费是指不珍惜他人成果,随意挥霍,具有“溢出特征”,节约则是“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在餐桌上,能吃多少就要多少,而不是超量点餐。

此前扬州面包店将隔夜面包免费送人的事情引发讨论,隔夜面包并不存在质量问题,但是商家不想要隔天会发生口感的糕点,看似是一种浪费,但免费送给环卫工人和路人的处理方式,就避免了浪费。浪费和节约只相隔一条线,就看大家如何看待。

此次的西餐厅把浪费的后果,让顾客买单,这是长期缺乏食品安全管控意识带来的恶果,可怕的是,缺乏食品安全卫生意识的不只有这一家,从普通饭馆到高级餐厅,都屡次触碰红线。

今年6月,吉林长春一家韩料店,把上一桌吃剩的小菜倒回餐盒里,给下一桌顾客食用,还有卖隔夜死蟹的胖哥俩餐厅,被称为“喷射战士”的华莱士,食品卫生“惯犯”杨国福等等,餐饮企业多次陷入食品安全的泥沼。

究其原因,还是违法成本过低,想要确保民众的舌尖安全,不能仅罚款了事,要让欺骗消费者、危害消费者健康的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

消费者也要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即使是网红、明星大力推荐的美食餐厅,也要有自己的甄别,对待美食,健康卫生才是首要的,颜值和昂贵的价格,只能发在朋友圈满足一时的虚荣心,不能永远当饭吃。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一新闻的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