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日读书:读王晓磊的卑鄙的圣人:曹操,第三章

作者:野生小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频道后续陆续会更新读书系列,此系列第一本书,《卑鄙的圣人:曹操》,作者:王晓磊;让我们从一个平常人的角度去读这本书,走进曹操的视角。本期读第三章 四年后重返洛阳

本章所写,正好验证了上一章结尾我对曹嵩、曹胤两人的猜测解读。

本章所写故事为曹操返乡读书后的第四年,汉灵帝成年,立宋酆之女为宋皇后。因为宋皇后门第出身不俗,扶风宋氏数代与宗室通婚,宋皇后不得汉灵帝宠爱,却居于正位。曹鼎的长女早前嫁给了宋酆之侄宋奇,鸡犬升天,曹鼎也随之高升。

曹鼎衣锦还乡之际,大肆铺张,俨然一副暴发户的姿态。里面出现一副戏剧性的一幕,七叔曹胤和四叔曹鼎,曹胤不愿曹操去拜见曹鼎,曹胤心中所想,曹家因宦官得侯,世人对他们家本就颇有微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戴着有色眼镜。既然如此,曹胤觉得就更不该贪污纳贿、搜刮民财,认为曹鼎自吴郡,带着很多财物招摇过市,必授人以口舌,这是在丢曹家的脸,怒斥族人不长志气,趋炎附势,感叹世道不公。

由此可见,曹胤这个确实如我所想,为人清正刚直,才学和人品出众,我想这也是曹嵩将阿瞒送到曹胤身边管教的最重要原因了吧。

曹胤后来将曹操的身世告诉了曹操,曹家最早为曹参为相,后来一路衰败,到了曹操的太爷爷那一辈,曹家吃了官司,家族彻底没落了,恰逢中常侍郑众封侯,曹家人起了心思,把最小的曹腾送进了宫,曹腾最早在宫里其实混得并不好,后来过了2年,曹操太爷爷病逝,曹家的一干亲戚,就把曹操太爷爷的地产全部瓜分了,也没人顾及还在宫里的曹腾。世上本多屠狗辈,古往今来,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亲人亲情在那个年代,根本不值钱。

有一次曹腾伴着大宦官路过家乡。他想回家看看,但族里人抢了他的田产无人肯认,只有夏侯惇的爷爷念着幼时的情分款待了他。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所以待他发达之后,宁可将一生家财及恩宠拱手送给夏侯家,也不愿意便宜了曹家族人。后来,汉庭动荡,皇室来回更迭,曹腾渐渐在满是污水的宫廷之中活了下来,渐渐地,也身居高位了,这时,家里的曾经抛弃曹腾的人,开始不知廉耻得巴结他。因策立大功曹腾受封费亭侯、晋位大长秋,所有族人又都聚拢到曹腾身边了。但是曹腾无后,他早晚是要过继一子承袭,曹家之人都巴望着自己的孩子过继过去。曹腾记恨往事,不肯过继族人的孩子,就从夏侯家抱养了曹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世间的人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家族血亲,在利益面前,终究敌不过那一亩钱粮,这是何其的悲哀。人性的贪婪属性,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更是被揭露得淋漓尽致。

这章还有一则细节,曹操因为这次要被曹鼎接回曹嵩身边,所以曹胤本是不同意的,两人各种大吵,但是事后,却又都私下里和曹操说过体贴对方的话,但是结合之前曹腾的遭遇来看,基本可以让人觉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确实是有道理的,虽然这句话用在这里不太恰当,但是可以这么理解:曹腾被抛弃的年代,正是曹家最黑暗的时光,连饭都吃不饱,所有人为了活下去,为了半碗米,就能抛弃亲情。而曹鼎和曹胤之间,残留一丝亲情,曹胤咒骂曹鼎,只是心中残余良知,自己不愿出仕,希望骂醒曹鼎,让其收敛行为,曹鼎也关心曹胤的身体,他们这时已经不愁吃穿,也是当地大族,体面起来了,经济基础已经初见雏形,所以对与亲情这类上层建筑,开始有了一定的需求。

还是那句话,你都要饿死了,拿什么谈诗词歌赋、风花雪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