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日讀書:讀王曉磊的卑鄙的聖人:曹操,第三章

作者:野生小貝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個頻道後續陸續會更新讀書系列,此系列第一本書,《卑鄙的聖人:曹操》,作者:王曉磊;讓我們從一個平常人的角度去讀這本書,走進曹操的視角。本期讀第三章 四年後重返洛陽

本章所寫,正好驗證了上一章結尾我對曹嵩、曹胤兩人的猜測解讀。

本章所寫故事為曹操返鄉讀書後的第四年,漢靈帝成年,立宋酆之女為宋皇後。因為宋皇後門第出身不俗,扶風宋氏數代與宗室通婚,宋皇後不得漢靈帝寵愛,卻居于正位。曹鼎的長女早前嫁給了宋酆之侄宋奇,雞犬升天,曹鼎也随之高升。

曹鼎衣錦還鄉之際,大肆鋪張,俨然一副暴發戶的姿态。裡面出現一副戲劇性的一幕,七叔曹胤和四叔曹鼎,曹胤不願曹操去拜見曹鼎,曹胤心中所想,曹家因宦官得侯,世人對他們家本就頗有微詞,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戴着有色眼鏡。既然如此,曹胤覺得就更不該A錢納賄、搜刮民财,認為曹鼎自吳郡,帶着很多财物招搖過市,必授人以口舌,這是在丢曹家的臉,怒斥族人不長志氣,趨炎附勢,感歎世道不公。

由此可見,曹胤這個确實如我所想,為人清正剛直,才學和人品出衆,我想這也是曹嵩将阿瞞送到曹胤身邊管教的最重要原因了吧。

曹胤後來将曹操的身世告訴了曹操,曹家最早為曹參為相,後來一路衰敗,到了曹操的太爺爺那一輩,曹家吃了官司,家族徹底沒落了,恰逢中常侍鄭衆封侯,曹家人起了心思,把最小的曹騰送進了宮,曹騰最早在宮裡其實混得并不好,後來過了2年,曹操太爺爺病逝,曹家的一幹親戚,就把曹操太爺爺的地産全部瓜分了,也沒人顧及還在宮裡的曹騰。世上本多屠狗輩,古往今來,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親人親情在那個年代,根本不值錢。

有一次曹騰伴着大宦官路過家鄉。他想回家看看,但族裡人搶了他的田産無人肯認,隻有夏侯惇的爺爺念着幼時的情分款待了他。這件事對他的觸動很大,是以待他發達之後,甯可将一生家财及恩寵拱手送給夏侯家,也不願意便宜了曹家族人。後來,漢庭動蕩,皇室來回更疊,曹騰漸漸在滿是污水的宮廷之中活了下來,漸漸地,也身居高位了,這時,家裡的曾經抛棄曹騰的人,開始不知廉恥得巴結他。因策立大功曹騰受封費亭侯、晉位大長秋,所有族人又都聚攏到曹騰身邊了。但是曹騰無後,他早晚是要過繼一子承襲,曹家之人都巴望着自己的孩子過繼過去。曹騰記恨往事,不肯過繼族人的孩子,就從夏侯家抱養了曹嵩。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世間的人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家族血親,在利益面前,終究敵不過那一畝錢糧,這是何其的悲哀。人性的貪婪屬性,在那個混亂的年代,更是被揭露得淋漓盡緻。

這章還有一則細節,曹操因為這次要被曹鼎接回曹嵩身邊,是以曹胤本是不同意的,兩人各種大吵,但是事後,卻又都私下裡和曹操說過體貼對方的話,但是結合之前曹騰的遭遇來看,基本可以讓人覺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确實是有道理的,雖然這句話用在這裡不太恰當,但是可以這麼了解:曹騰被抛棄的年代,正是曹家最黑暗的時光,連飯都吃不飽,所有人為了活下去,為了半碗米,就能抛棄親情。而曹鼎和曹胤之間,殘留一絲親情,曹胤咒罵曹鼎,隻是心中殘餘良知,自己不願出仕,希望罵醒曹鼎,讓其收斂行為,曹鼎也關心曹胤的身體,他們這時已經不愁吃穿,也是當地大族,體面起來了,經濟基礎已經初見雛形,是以對與親情這類上層建築,開始有了一定的需求。

還是那句話,你都要餓死了,拿什麼談詩詞歌賦、風花雪月?

繼續閱讀